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五章+理气药(1)PPT课件
第十五章+理气药(1)PPT课件
.
17
青皮原植物及其药材
.
18
应用
1.肝气郁滞证 药性峻烈,作用力强,长于行
气疏肝,破气散结。
2.气滞腹痛 3.食积腹痛 能行气消积,和胃止痛。 4.癥瘕积聚,久疟痞块
.
19
用法用量
煎服,3~9g。醋炙疏肝止痛力强。
.
20
枳实
性能: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 了解佛手、青木香、荔枝核、柿蒂的功效、特 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
3
含义
以调畅气机,消除气滞为主要功效 ,常用以治疗气滞证的药物,称为理气 药,也称行气药。
其行气力强者,又称破气药。
.
4
功效与主治
行气药均具有行气的功效。 所谓行气,是指药物以辛行之性,疏畅 气机,消除气滞,而达到治疗气滞证的作用。
第十五章 理气药
.
1
目的要求
➢ 掌握行气药在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 应用与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以及常用行气 药的分类归属。
➢ 了解行气药及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
.
2
目的要求
➢ 掌握陈皮、枳实、木香、香附、川楝子的性能、 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 意。
➢ 熟悉青皮、乌药、沉香、薤白的功效、应用、 特殊的用法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2.泻痢腹痛 3.痈疮疔毒,皮肤湿疹,毒蛇咬伤
.
51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散剂,每次1.5~2g。 外用适量。
.
5
功效与主治
因其作用部位及强弱的不同,分别 有行气调中、行气疏肝、行气宽胸、行 气消胀、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多种具 体作用。
部分药还分别兼能降气,有止呕、 止呃、平喘之功。
.
6
功效与主治
主要适用于气机不畅的气滞及气逆证。 气机不畅主要与脾胃、肺、肝等脏腑 功能失调有关。 由于胃、肝、脾、肺气机不畅,功能 失调而出现的湿浊、水肿、痰饮、饮食积 滞、瘀血阻滞等证,也可选用。
.
24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炒后较 平和。
.
25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
26
木香
性能: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肝、 胆经。
功效:行气止痛。
.
27
木香原植物及其药材
.
28
应用
1.脾胃气滞腹痛证 为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之
要药。
2.大肠气滞,泻痢后重 亦善于通行大肠之气,
而除后重。
3.肝胆气滞证 不仅能行气调中,还能疏利肝胆。
.
29
用法用量
煎服,3~9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 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泄泻。
.
30
沉香
性能: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1
沉香原植物及其药材
.
32
应用
1.寒凝气滞证 无论虚实均可应用。 2.胃寒呕吐
3.虚喘证 适用于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证。
.
9
配伍应用
肝郁气滞,因肝经受寒者,与散寒暖 肝药配伍;因肝血不足者,与养血柔肝药 配伍;月经不调者,与活血调经药配伍。
.
10
配伍应用
肺气壅滞,因外寒客肺者,与宣肺 解表药配伍;因痰饮阻肺者,与祛痰化 饮药配伍;胸痹而有气滞血瘀者,与活 血祛瘀药配伍;咳喘由于肺肾两虚者, 与补益肺肾、纳气平喘药配伍。
.
39
川楝子
性能:辛、苦,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驱蛔虫;外用杀虫止痒。
.
40
川楝子原植物及其药材
.
41
应用
1.气滞疼痛证 药性苦寒,有清肝火、泻郁热
之功,故对气滞而兼有肝热者尤为适宜。常与 延胡索配伍。
2.蛔虫腹痛 常与使君子、槟榔等驱虫药配伍。
此外,外用有杀虫止痒之功,适用于头癣。
脾胃气滞之证皆可用。
2.呕吐,呃逆 兼能降气止呕,燥湿健脾,脾胃气
滞而呕恶者及湿阻气滞者尤宜。
3.湿痰、寒痰咳嗽 治湿痰咳嗽,如二陈汤,与
半夏等燥湿化痰药同用。寒痰咳嗽,常与干姜、紫 菀等温肺化饮药同用。
.
15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
16
青皮
性能:苦、辛,温。归肝、胆、脾、胃经 。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
11
用法及使用注意
1.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 慎用 ;
2. 作用峻猛的破气药,更易耗气伤胎,故孕 妇慎用;
3.含挥发性成分,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
.
12
陈皮(橘皮)
性能:辛、苦 ,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13
陈皮原植物及其药材
.
14
应用
1.脾胃气滞证 长于行脾胃之气,作用温和,故凡
.
33
用法用量
煎服,1~3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 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
.
34
檀香
性能:辛,温。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
35
檀香原植物及其药材
.
36
应用
胸腹寒凝气滞
.
37
用法用量
煎服,2~5g,宜后下;入丸散,1~3g。
.
38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实热吐衄者慎用 。
.
7
性能特点
多为芳香之品,一般味辛,有的兼有苦 味;且多为温性,兼有清热作用者为寒性。 本类药多归脾、胃经;又能行气疏肝者可归 肝经;兼能宣降肺气者可归肺经。
其中降气之品具有沉降之性。 川楝子有小毒。
.
8
配伍应用
根据病证的部位和病机的不同,进 行选择和适当的配伍。
脾胃气滞,因饮食积滞者,配伍消 食药;因湿热阻滞者,与清热除湿药配 伍;因寒湿困脾者,与燥湿药配伍;因 脾胃气虚者,与补中益气药同用。
.
42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炒用 寒性减低。
.
43
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可过大。 脾胃虚寒者慎用。
.
44
乌药
性能:辛,温。归脾、肺、肝、肾、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
45
乌药原植物及其药材
.
46
应用
1.寒凝气滞所致胸腹诸痛证 寒凝气滞之寒
疝腹痛、胸胁闷痛、脘腹胀痛、痛经等皆可用。 长于入肝肾经,寒疝腹痛尤为常用。
2.虚寒性尿频、遗尿 有缩尿止遗之功。治肾
阳虚冷之小便频数,小儿遗尿,与温肾助阳药配 伍。
.
47
用法用量
煎服,3~9g。
.
48
青 木香
性能:辛、苦,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清热解毒。
.
49
青木香原植物及其药材
.
50
应用
1.肝胃气滞 兼能清热,故以治疗热证为宜。
若治胃寒气滞,须配伍使用。
.
21
枳实原植物及其药材
.
22
枳壳
.
23
应用
1.胃肠气滞证 作用力强,善行中焦之气,为
破气消痞要药。适用于胃肠气滞,痞满之证 。
2.痰阻气滞,胸痹等证 痰浊痹阻,胸阳不
振;痰热结胸,胸脘痞闷疼痛;痰涎壅盛,胸痛 痞塞,咳嗽痰多。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胃扩张、胃下垂、 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之证。可升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