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环境治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城市环境治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城市环境治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温总理曾指出,“解决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贫困、失业和环境 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而不 可忽视的任务”。可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城 市环境治理的地位举足轻重。城市环境治理是各级管理者依据协调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质量的活 动的有关的行为总称。重点讨论了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相 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城市;环境治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2-3198 (2020) 04-0018-02 1城市环境治理的内涵 城市环境治理是指为了维护城市区域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 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各级管理者和国家和当地的环境政策、法律 法规和标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各种手段,调控人类 生产生活行为,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 损害城市环境质量的活动的有关行为的总称。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环境治理的核心是对人类行为的治理。从规范人的经济生产行为、 社会生活行为等来开展环境治理,有效解决各种城市环境问题。人在城市 环境治理中扮演了治理主体与治理客体的双重角色,起着关键性作用。城 市环境治理的实质是要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质量的行为,鼓励对环境 友好的行为。 城市环境治理强调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环 境治理的目的是解决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各类环境问题,保 证城市环境安全,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建立可持续发 展的城市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 境基础,是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环境治理的根本目标。 2 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政府及社员对城市环境治 理的认识欠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深入,人民的生活 水平和环保意识有了迅速提高,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多数地区的环 境状况还不乐观,社员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伦理道德水平不够高,参与公共 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也不够强。相当一部分企业仍为当前经济利益而不严 格遵守城市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抵制环保执法、任意违规排污的现象仍较 普遍;市民随意乱扔垃圾等行为到处可见。诸多陈规陋习和不良的生活习 惯仍然影响着城市的公共环境,由此可见,社会各界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意 识不高仍是制约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有些城 市的领导为了获得局部利益和经济效益,贪图一时之快,重经济发展、忽 视长远利益、全局利益,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 济增长。没有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怎么能够有效的指导各层干部、工作 人员的工作,部署战略、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呢?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下, 一些城市采取牺牲环境的做法,只追求投资增长,而吸收环境污染严重的 企业进城落户,不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任意排放污染物。其结果是城 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反过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城市的进步。 2.2城市经济的发展给城市环境治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中国己进入 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往往是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的时 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中还面临着更为特殊的国情:拥有庞大的人口,其 中低素质的人口和贫困人口比例很尢自然资源基础薄弱,人均占有量十 分贫乏,土地、水可供量很少,环境容量狭小;科学技术基础薄弱和国民文 化素质与环境意识不高的问题在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全国城市的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突出,一些城市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主要工业物 排放达标率还很低等等。 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人 口的不断增加,即长期延续着的“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式增 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城市的环境压力。在今后相当 长的时期内,城市中污染物产生量会不断增多,城市环境压力还会加大, 环境问题更为突出。 2.3城市环境治理政策不完善 城市环 境治理是政府部门的工作要务,为了使政府的工作有序和高效的进行,必 须辅之以良好的政策作为保障和引导。适当的政策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 了有序的工作环境,也引导着社会各界共同奋斗,为了完成城市环境治理 的严峻任务付出努力,步步为营。 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政策的制定和 实施,属于政府主导型,政府行为贯穿于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企 业则是环境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和渠道少。为了 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保证行动的正确性,首先要落实法律。环保法律对政 府环境管理部门授予很大的权力,对社会各界却分配很少权力,尤其缺乏 利益激励。这样的不平衡状态影响了积极性、主动性,更直接减少了本该 得到的效果。环境政策中强制性政策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具有激励作用的 环境经济政策的应用则很有限。另外,受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 中国环境政策的某些环保机构缺乏决策与管理能力,执法监督不力不严 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环境政策实施的效果不好也在意料之内。 2.4城市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 的、产业水平较低、能源资源消耗比较高以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薄 弱的国家。这样的事实扭转的难点在于资金的匮乏,导致欠帐很多,特别 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等建设能力 尤显不足。煤炭消耗量非常高,直接导致了二氧化硫的过度污染;污水处 理厂严重缺乏,导致几百个城市无法正常使用污水处理工序;垃圾无害化 处理缓慢,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水源质量。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 口迅速向城市聚集,城市环境治理对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迅速增长,城市 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的现状将使城市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3解决中国城市环境治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3.1城市环境治理的立 法措施 环境立法措施是规范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从制约力 角度讲,法律起到了有效的制约作用,能够约束各界人士的行为,强制大 家履行义务、行使权利;从环保资金建设角度讲,环保立法可以通过征税、 征费等角度设立门槛,既提高了环保的标准和环境治理的效率,又能积蓄 一部分环境治理资金,解决资金不充足的问题。环境立法包括中央立法与 地方立法以及国际立法等,可以效仿发达国家,可分为环境行政立法、环 境经济立法与环境刑事立法等。其中,环境经济立法中采用的较为普遍的 是环境保护费的征收、排污许可证及排污权的交易制度、经济刺激制度、 税收和抵押金制度,以及环境发展基金、环境损害保险金等经济手段。 我国要大力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把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法制化 轨道。制度体系中,最具威力的制度是法律,要加快环保立法步伐,强化法 规、规章的作用,将实践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 来。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修改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将其上升为国家 基本法律,并在其中规定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不同主体的基本环境权利和 义务,特别是各级政府的环境责任以及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环境管理的 基本权能和执法手段等内容。 3.2城市环境治理的政策措施 主要是针对实施城市环境治理政策的重要措施。配合政策实行严格的城 市发展规划制度。要以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依据,制定城市发展 规划。内容包括:从区域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调整 城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 区域基础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把合理划分城市功 能、合理布局工业和城市交通作为首要的规划目标。 大力加强城 市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把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最具威力的制 度是法律,要加快环保立法步伐,强化法规、规章的作用,将实践中的成功 做法和先进经验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修改《环 境保护法》,将其上升为国家基本法律,并在其中规定政府、企业和公众 等不同主体的基木环境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各级政府的环境责任以及相 应的监督考核机制,环境管理的基本权能和执法手段等内容。 3. 3 城市环境治理的教育措施 环境教育措施是落实城市环境治理内容 的思想保障。所谓环境教育就是使参与者认识和理解人同自然环境之间 的关系,爱护环境,提高全社会的保护环境意识。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 境宣言》指出“教育是环境发展过程的核心”,提出了 “发展环境教育” 的口号。环境教育由此成为世界各国学科教育的重要主题。中国应与美 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道,积极落实环境治理的教育工作。 3.4城 市环境治理的技术措施 要加强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必须 先巩固技术,争取找到成木低廉、效果优异的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扩 大的方法。环境技术措施是城市环境治理定量管理的重要尺度。环境技 术是指防治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和改善环境的相关技术,一般包4S专门的 治污技术、环境管理技术、各种综合利用技术以及预防环境污染和环境 破坏的技术。如污废水处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防治放射性污染 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环境产品生产技术、环保技 术的营销技术等。 3.5城市环境治理的制度措施 落实污染 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指标层层分解, 落实到基层和排污单位。加强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统计。综合运用排污许 可、排污收费、强制淘汰、限期治理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各项环境管理制 度和手段,实现总量控制目标。建立强制回收制度、代处置制度等环境治 理先进制度。强制回收制度是为了防止污染发生转移,规定强制报废设备 和对部分有毒废旧物品由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