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恪守(kè)省悟(shěng)辨伪去妄(wàng)B . 抹杀(mǒ)譬如(pì)疲惫不堪(kān)C . 中伤(zhòng)严谨(jǐn)腐草为萤(yíng)D . 遁词(dùn)搽粉(chá)扭捏作态(niē)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2. (6分)(2016·淮安模拟) 诗文名句填空。
①月黑雁飞高,________。
(卢纶(《塞下曲》)②苔痕上阶绿,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③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
(杜牧《赤壁》)④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⑤________ ,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⑥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用“________ ,________”两句,来比喻即使远隔千山万水,只要心灵相通,真情也将永存。
⑦根据提示,默写整首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王建《十五夜望月》⑧根据提示,默写整首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3. (1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________ ②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③凡三往________ ④以彰其咎________4. (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 山之僧智仙也吾欲之南海,何如B . 名之者谁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C . 朝而往,暮而归朝晖夕阴,气象万千D . 晦明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3)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5. (6分) (2019八上·龙湖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
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求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上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
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
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
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
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惊讶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
这个地名有“西方安全”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平向西坐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那个终点站。
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
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终点。
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
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
那条宽阔的浊流从西藏边缘往北流经甘肃和宁夏,在长城北面进入内蒙古的绥远省,接着曲曲折折地向东流行许多英里,又折而向南,穿过长城而构成陕西、山西两省的分界线。
当时苏维埃运动的地方,就在中国这条最复杂闹灾的河流的那个大河套里——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和宁夏东南部。
这个区域同中国降生地的最初疆界差不多相符,真可谓历史的巧合。
数千年前,中国人当初就是在这一带形成统一的民族的。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选文出自《________》这本书。
(2)在“去西安的慢车”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身上不舒服但是又异常的兴奋?(3)联系原著,请简要概括“我”想要到红色中国采访的原因。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6. (5分)马上放寒假了,小北一家准备1月21日去云南昆明旅游,爸爸妈妈让小北做出行攻略,并让他先订单程票,要求全家三人的预算不超过四千元。
如果你是小北,请根据以下搜集的信息,告诉父母你最佳的出行选择及其理由。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7. (20分) (2019九下·湛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自行车之歌苏童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
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
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
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
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
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
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
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
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巳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
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④1980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
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
但我考上了。
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
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
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
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
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
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⑥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
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
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
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
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风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⑧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
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⑨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⑩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1)请根据小说内容补充下列表格。
(2)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请结合文字内容,简要说明。
(3)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A: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B: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
(4)文末用⑧⑨⑩三个段落写一对陌生父女,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8. (1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弟弟的来信(于心亮 / 文)⑴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
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家里。
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⑵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
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待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待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打断你的腿!⑶于是我就不能瞧见弟弟的人,只能隔上一段时间天外来客式的瞧上弟弟的信了。
弟弟说:这是个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最合适。
爹听完哼一声,说:放狗屁!⑷后来弟弟又来信了,说:经常能吃到乡亲们送来的肉块,红红的,白白的,因为他们的孩子认字了。
那种肉很好吃,吃得很多,后来才知道是耗子肉、蛇肉,又全部呕了。
我笑着读完信,爹却一脸慎重:“那肉我吃过,味道很好。
”我问哪一年吃的,爹说是三年灾荒时期。
⑸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毛皮坎肩。
爹摸摸,惊呼:“黄鼠狼皮的,真不容易。
”弟弟附信中送来了几句话:“乡亲给的,想爹年事已高,送给爹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
”我取出了纸笔说:“捎带着写封信吧。
”爹蹲在大门口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宿,闷出一句:“勿挂念。
”⑹那件黄鼠狼皮坎肩后来弟弟卖了,换来一些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这倒反而提高了识字的速度,全乡比赛,夺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