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 1 页 共 11 页 溆浦县第二人民医院 工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一、 工资考核分配原则: 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工资向风险高、贡献大的临床一线岗位倾斜,向主要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倾斜。 二、 工资分配方案: 1. 工资构成:
职 工 工 资 构 成 表
工 资 构 成
基本工资 档案工资 绩效考核工资 服务数量 服务质量
满意度(服务行为) 超工作量 2.分配方案: (1)基本工资: 1)在编人员基本工资:按岗位档案工资全额发放。 2)编外聘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医学学历确定基本工资。 具有医学类毕业文凭者:本科700元,大专650元,中专600元, 从事助产、护理专业基础工资提高10%。 3)编外聘用非卫生专业人员基础工资为550元。 4)退休返聘人员:参照编外聘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临时聘用的根据在院年限(从2012年算起)每年加15元,因此类推。
(2)绩效考核工资: 1)绩效考核工资计算方法:以服务人次、质量、行为制定考核细则加扣分。 - 2 -第 2 页 共 11 页
编内按被考核人的绩效工资100%发放。 编外聘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证)按被考核人的绩效工资90%发放。 编外聘用无证或无专业技术人员按被考核人的绩效工资80%发放。 2)超工作量考核工资计算方法:各科室制定工作量任务底数,超出部分设奖。 3)绩效总额及绩效分值计算方法: 工资发放总额:按当月总纯收入的40%总量控制发放,清洁工按11.5万元/年。 挂号费、床位费、注射费、诊查费、手术费、接生费、抢救费、会诊费、输血、输氧费、护理费、空调费、监护费均纳入各科室绩效总收入;B超、化验、DR、CT、心脑电图、多普勒、胃镜、电针仪、牵引、熏蒸、中频、偏瘫、骨质增生、神灯等治疗议的收入的90%为其科室绩效总收入;中西药房按总销售收入的8%为标准计为科室绩效总收入;收费室按收款的1.9%计为科室绩效总收入。 各科室水电、耗材、折旧包括B超、彩超、DR、CT、心脑电图、理疗仪器、胃镜、化验、手术费(除妇科门诊手术费)总收入以3%提取为本科室开支,扣除固定工资后,内科按44%;外科按46%;妇产科按48%;儿科按50%;中西门诊医生按40.5%;门诊护士按护理费75%;五官、口腔科按50%;B超按26%;化验按16%;DR、CT按16%;心脑电图胃镜按58%;中药房按47%;西药房按45%;收费室按36.5%;针灸理疗科按45.5%;手术室按外科和妇产科绩效平均奖;公卫、农合、医保等后勤人员按全院绩效平均奖的90%;保卫按平均奖的80%。 即:科室绩效工资总额=科室绩效总收入-科室成本消耗-基本工资。 1)被考核人考核分值=被考核人实际考核分数×被考核人职等系数 2)被考核人绩效工资=科室绩效工资总额÷科室考核总分值×被考 核人考核分值 (3)院领导班子绩效工资:
书记、院长、业务副院长、总护士长不纳入绩效考核但纳入考勤管理。 书记、院长、按平均奖2.0系数,副院长按平均奖1.8系数,总护士长1.7系数,全脱产;副书记参与外科上班,绩效工资不低于平均奖的1.8系数。 (4)激励性工资:
根据岗位的特殊性及个人业务能力,经院委会讨论通过,可适当提高特殊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 - 3 -第 3 页 共 11 页
三、各科室“工作量指标”任务与“超工作量考核工资”计算方: 1、临床医师月“工作量指标”任务,指当月出院人次和门诊诊疗人次。
科 室 工作量指标(两项) 控制指标 工作量底数 指出院人次或 门诊诊疗人次 超工作量底数 平均住院天数 次均费用 剖宫率
医 师
内科 30 40 10天 1600元 外科 20 25 8天 1300元 儿科 25 40 6天 900元 妇产科 10 15 8天 1000元 25% 西医门诊 900 1000 中医门诊 900 1000 五官科 600 800 每人 针灸科 600 800 每人 口腔科 400 600 每人 备注: 1.临床医师“工作量指标”指每个医生当月出院人次和门诊诊人次,总纯收入以本人当月所得的号费、诊查、会诊、手术费、注射、治疗费、监护、抢救、输血费、床位费、材料费、空调及输氧费总和;出院人次指医务科月底统计的病历数。 2.纯收入计算方法: (1)门诊医生按总护理费、注射费、诊疗费的工作量的12%为其纯收入。 (2)以上所有的工作量100%计算为处方医生纯收入。 (3)医技收入除(胃镜、CT)外均按检查费5%比例计入医生工作量。 (4)西药不算纯收入;中药按销售额的30%计算工作量,成药除外。 3.定门诊医生每月接诊600人次,门诊、住院医生处方合格率100%。 4.内外妇儿等科完成“超工作量底数”后,超额部分可享受“工作量考核工资”; 5.完成纯收入数在“任务底数”与“超工作量底数”之间者,不享受收入项目的“工作量考核工资”;出院人次依月底医务科质控后合格病历数为准。 - 4 -第 4 页 共 11 页
2、临床医师“超工作量考核工资”计算方法: 参考项目 计算方法 纯收入 完成“超工作量底数”,超额部分获奖,按6%同时加1分/人计算。
处 方
1.门诊医生超过工作量数按0.05元/张计算。
2.说明:⑴处方专指西药药品处方。 ⑵同一病人,一天有几张处方者,按一张计算。 ⑶病人输液处方,开几天剂量,按几张计算。
病 历
1、住院医师:一级病历奖30元/份,二级10元/份,三级不奖不罚,发现4—5级病历罚30元/份,缺病历罚50元/份。 2、门诊医师:如实填写门诊病人登记薄,超过任务底数按0.05元/人计算,未填写者按0.05元/人扣除;未填写传染病登记薄按5元/人扣除,造成后果按《传染病防治法》处理。
农 合 超 标 扣 款
1.住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 限制标准:内科10天,外科8天,妇产科8天,儿科6天。 处罚标准:平均超过的天数按每人2元/天标准扣款。 2. 农合住院病人次均费用规定:医保住院的按医保政策执行。 农合限制标准:内科1600元、外科1300元, 妇产科1000元、儿科900元。 处罚标准:超标部分在科室中扣除。 3.剖宫产率: 限制标准:25%(按当月实际出生总数计算)。 处罚标准:超标按50元/1%(扣科室)。 备注: 1月纯收入部分所得“超工作量考核工资”总额超过1200元多余部分,按减半计算。科主任超工作量奖与科室内完不成任务底数的挂钩。 2.完不成“任务底数”不享受所有项目的“工作量考核工资,按差数倒扣6%和扣1分/人次。
3.“农合超标扣款”:按季度结算(季末),所扣款年底不返回。 - 5 -第 5 页 共 11 页
3、其他科室月“工作量指标”任务与“超工作量考核工资”计算方法: 科室 工作量指标(超工作量底数)
超工作量考核
工资计算方法
护理组 工作量
内、外科分别按 15万、6万 超额数提6%
妇、儿科 3万元、6.5万 超额数提6%
超额数提6% 超额数提6% 超额数提6% 超额数提5%;6% 门诊 2.2万 西药房、中药房分别按 43万、16万 化验、B超、放射CT、心电图 12万、6万、11万、2万
公卫:疫苗接种,儿保体检 1.5万、0.1万 手术室 20台次/月 超20台次,加20元/台次
农合医保 农合出院结算450人次、医保50人次 2元/人次 门诊农合兑付400人、医保150人次 0.5元/人次
公卫科 收费室
1.工作量底数:居民建档300人/月、档案更新400人/月,抽查10份档案
合格率100%,慢性病管理率100%;O-6岁、孕产妇、儿童建档管理率100%。 2.收费室日清月结、截留款不能超过1000元。 备注 1.各科室完成“工作量底数”后,超额部分享受“超工作量考核工资”。 2.护理组“超工作量底数”,为本科室当月住院总收入,包括护理、陪护、注射、治疗费、监护、抢救费、床位费、空调费、材料费、输血费、输氧费。 3.公卫科疫苗接种“超工作量底数”,以二类疫苗接种总收入为标准,达不到工作量底数按任务底数扣5%。
4.药房“超工作量底数”,西药房:包括西药、疫苗收入;中药房:包括中成药。 5.手术台次计算标准为:施行的连硬外麻醉或臂丛麻醉手术的。 6. 超工作量奖分配原则: (1)各科室所得“超工作量考核工资”由科室负责人统一安排分配,用于科室的加班、奖励、活动开支。 (2)对其他科室人员协助本科室工作者,酌情参与享受。 7.口腔、五官、针灸、化验、B超、DR、CT按各科室总纯收入为其超工作量底数,各科室就诊人次登记必须完整。 - 6 -第 6 页 共 11 页
四、 绩效考核办法: 1.岗位职等及系数的确定 (1)岗位类型: 根据医院工作性质,将全院分为两个岗位类型: 1)临床一线,即临床医师、护理岗位 2)临床二线,即医技、药房、农合、公卫、后勤岗位
(2)职等系数: 根据工作岗位中级别的差距,将全院分为A、B、C、D、E、F五个岗位职等,并对应相应的岗位职等系数。
岗位职等及系数表
职等 系数 岗位类型与职称级别 医师护理 药技农合公卫后勤 A 1.4 副高级 B 1.3 中级 副高级 C 1.2 执业医师、护师 中级 D 1.1 执业助理医师、护士 师级(执业证级) E 1.0 士级(执业助理证级) F 0.9 未获专技职称,但本岗位工作需要 2.职等系数增补: (1)管理人员: 科主任、护士长、药剂科主任、科室负责人、科室副主任按本人职等系数加0.15,在本科室当月总纯收入提取管理工资;办公室主任、农合、医保、计免、妇幼、儿保专干、医务科成员按本人职等系数加0.15;属院委会成员加0.2(兼科主任、专干的不再享受本人职等增补的系数)由医院发放。 (2)低职高聘:根据个人能力,经院委会同意,可在院内实行低职高聘。 杨秋良聘主治;马秋生、贺林红聘执业医师;向曙明聘助理医师。 3.绩效考核评分标准: (1)考核项目及分值比例: 1)服务人次30分(出院或就诊人次和总纯收入) 2)服务质量40分(患者满意度) 3)服务行为30分 4)奖励性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