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授课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鉴赏能力、以及初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梳理课文,探究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方法,在用问题推动学生思维深入的过程中推进课堂内容,形成鉴赏能力,再通过训练力求提升更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客观辨证地、客观地、理性地分析特定环境下人物性格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梳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人物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赏析。

小说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的鉴赏与写作运用。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案【课前预习、自主探究】一、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其中正面描写包括、、、、。

二、梳理作者塑造王熙凤的角度:、、、。

三、课前自主探究1、请用一句话概括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2、王熙凤的出场给林黛玉什么感觉?这里用到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

3、从着装的色彩和饰品两个角度分析王熙凤服饰的特点。

你认为,这样的服饰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4、我们透过林黛玉的眼睛看王熙凤的容貌,会有什么感觉?5、找出文中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分析其作用。

四、课外积累《红楼梦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 一场辛苦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在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小说的环境和情节,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小说的第三大要素——- 人物。

这些人物中有一位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人称“胭脂虎” ,她是谁呢?王熙凤。

那这节课就看看,我们透过林黛玉的眼睛会看到怎样一个王熙凤。

二、内容探究首先来看大家的课前梳理:作者从哪些角度塑造王熙凤的?学生展示梳理结果:四个方面:写出场、绘肖像(服饰,容貌)、见黛玉、回王夫人。

接下来请大家展示自主探究的成果。

探究一:写出场【学生展示探究成果】1、请用一句话概括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人未至而声先至)2、王熙凤的出场给林黛玉什么感觉?这里用到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

“放诞无礼”。

对比。

把她的“放诞无礼”和其他人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作对比,突出了她大胆泼辣的性格,以及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探究二:绘肖像服饰【自主探究】从着装的色彩和饰品两个角度分析王熙凤服饰的特点。

你认为,这样的服饰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学生展示自主探究成果】色彩:艳丽饰品:精致、华贵让人感到庸俗。

【教师补充】大红大绿、穿金戴银,我们的同学中有人这么穿戴,我们也会觉得很庸俗。

那当时的人怎么看,我们来看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对服饰的观点。

李渔:“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 。

由此可见,王熙凤的着装是不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的,服饰华丽,满头翡翠,环鬓金珠,确实庸俗。

容貌【自主探究】:我们透过林黛玉的眼睛看王熙凤的容貌,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展示成果】漂亮(丹凤眼、柳叶眉、粉面、丹唇、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威严、厉害(三角眼、吊梢眉、威不露、笑先闻)【教师梳理】大家的自主探究非常成功。

通过大家的自主探究,我们初步认识了王熙凤,她长相漂亮,性格大胆泼辣又不失刁钻。

而且她在贾府中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合作探究。

探究三:见黛玉(1)、她的第一句话--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合作探究】历来人们都认为王熙凤夸林黛玉的这句话夸得极为巧妙,你认为哪两个字最能体现其巧妙之处,试分析。

【学生展示探究成果】“真.”——以前一直不相信。

“才.”——以前从来没见过。

【教师点拨】她把林黛玉夸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哪里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是惊叹。

这充分说明王熙凤会说话,能说会道。

2)、她的第二句话是:“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合作探究】她的这句话是说给哪些人听的?可见她什么性格?【学生展示探究成果】首先是黛玉;其次是三春;还有贾母。

【教师点拨】首先是黛玉,夸黛玉气质好;其次是三春,林黛玉顶多和你们三个嫡亲的孙女一样有气质;还有贾母,大家为什么都这么漂亮、有气质,都是老祖宗的孙女嘛。

你看看,一石三鸟。

【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八面玲珑、圆滑【教师点拨】真是啊,她绝对不会为了夸一个女人,而得罪一群女人。

(3)、第三句话:“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合作探究】她突然转喜为悲,还以帕拭泪,历来评论家都认为这“哭”是假的,你觉得呢?【学生展示探究成果】观点一:是真的。

她在顾虑林黛玉的感受,林黛玉因为丧母而来到这里,她作为一个嫂子,可不能一直高兴地笑,高兴地夸。

这哭既是对林黛玉的尊重和安慰,也是人情世故的需要。

由此可见她很精明。

观点二:是假的。

她在揣摩贾母的心理。

因为她知道,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

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可见她的“哭”是为了迎合贾母,可见其阿谀逢迎。

【教师点拨】我觉得,即便是假哭,我们也不能太过苛责她,对于一个从未谋面的婆家的姑姑,王熙凤能有多少真感情呢,总之,无论她这个哭是真是假,只要她有这个动作,林黛玉心里多少会有些安慰吧。

【教师梳理】当贾母对她一番嗔怪之后,她“忙转悲为喜”,至此,她是一笑二夸三悲四喜,转变神速,一点尴尬都没有。

可见她的随机应变。

(4)接下来,她是“忙携黛玉之手”,问她:“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合作探究】王蒙先生读到这里做批注说:“是关心的表示也是走过场” 。

你觉得是关心多呢,还是走过场多?为什么?后一句的两个“只管” 有什么言外之意?【学生展示探究成果】走过场多。

原因一:如果是关心多,就不会接二连三地只问而不给对方回答的时间。

原因二:她不听回答而问,是问给贾母看,以赢得贾母的好感。

两个“只管”的言外之意是:这个家里她说了算。

【教师点拨】这段话一方面显示其逢迎,又让林黛玉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

探究四:回王夫人“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 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 我已预备下了, 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合作探究】脂砚斋在此处批道:“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

”你觉得王熙凤提前准备好了吗?从中体现了她什么性格?【学生展示研究成果】不知道是否准备好,都有可能。

如果准备好了,说明她精明能干,处事周到。

如果没准备好,说明她随机应变(机变)教师梳理小结】这就是我们合作探究的两个问题。

以上是对王熙凤出场后的肖像、语言、动作等进行的描写,这些刻画人物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正面描写。

那相对的还有什么?探究五:侧面描写请大家展示课前探究的成果。

【自主探究】:找出小说中的侧面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学生展示成果】林黛玉心里的想法。

贾母对她的戏谑。

林黛玉听母亲说过的话。

王夫人的笑而不语。

这些侧面描写再一次塑造了王熙凤:大胆、泼辣、得宠、精明能干可见,侧面描写可以进一步烘托人物形象。

小结:探究至此,正侧面结合,一个生动丰满、独一无二的王熙凤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几百年以来,广大读者是爱熙凤,恨熙凤,不见熙凤想熙凤。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深刻启示:在描写人物时,抓住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那样写出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富于久远的生命力。

今天林黛玉初次见到王熙凤,我们也透过黛玉的眼睛看到了王熙凤的冰山一角,但这只是管中窥豹,那全豹如何呢?我们先通过作者给王熙凤谱的曲来了解一下。

欣赏《聪明累》。

⋯⋯王熙凤结局凄惨,现在我们是否明白“聪明累”的内涵,————聪明反被聪明误。

王熙凤的一生中经历了什么而导致这样一个结局?大家如果想知道,就请阅读原著。

三、梳理:1、王熙凤的形象美丽、大胆泼辣,庸俗、威严、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精明、阿谀逢迎、随机应变。

————这个人既有值得肯定的,也有需要否定的。

可见人是很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客观地、理性地看人。

并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2、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侧面相结合。

正面描写的方法有: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动作。

还有哪些手法也属于正面描写:神态、心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人物的服饰打扮、言行举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学习了如何塑造人物,才能让人物呼之欲出。

现在来看我们能不能用知识形成能力。

四、能力提升1、高考真题训练:(2010 年高考陕西卷)保护人【法】莫泊桑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

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

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

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

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

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

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问题: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 分)【答案】①趋炎附势,虚荣,自高自大;②热心。

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等正面描写2、写作训练:选一个同班的同学,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不要写出姓名,等我们听完后猜猜他是谁?五、作业:自己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刻画贾宝玉的方法。

板书设计:王熙凤形象分析方法形象写出场:身份、地位、大胆泼辣绘肖像: 庸俗、漂亮、威严正面描写见黛玉: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精明、阿谀逢迎、回王夫人:随机应变、处事周到侧面描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