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凤翔泥塑知识产权保护经济学分析

凤翔泥塑知识产权保护经济学分析

凤翔泥塑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摘要: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历史与文明的印记。

现今中国,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在法律上存在一片真空地带,对其保护以及如何进行保护社会各界还存在争议。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凤翔泥塑为例,从民间艺术的本质属性和对创作者的必要激励两个方面,探讨了对民间艺术进行保护的必要性。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公共品;激励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凤翔泥塑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印记与积淀,对其进行保护是维护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的需要。

而在现代商业社会,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对凤翔泥塑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更是亟待进行的工作。

本文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从民间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和对创作者必要激励两个方面,对凤翔泥塑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民间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经济学中公共品的特征。

纯公共品具有两个显著的性质:一是消费的非排他性。

即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付款的人排除在公共产品的收益范围之外。

以凤翔泥塑为例,其造型有以十二生肖、脸谱为主,粗犷热烈、古香古韵,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开发价值。

若现有消费者(商家)想将其造型用于商
业用途,从技术上讲,是没有办法将这些消费者排除在外的。

即使在技术上可以排他,但成本很高,以至于在经济上不可行。

纯公共品x=∑xi,即对任意消费者来说,他消费的实际可支配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品的总量。

二是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即某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排斥和妨碍他人同时使用。

再以凤翔泥塑的造型为例,一个动漫开发商可用其造型制作动漫,一个服装商可将其形象印制于服装,二者对一个造型的使用无需竞争。

公共品的总需求曲线的形成和私人物品是不同的。

私人物品的总需求曲线是在价格水平上相加,而公共品的总需求曲线是在数量上垂直相加的。

如图1所示,d-dz表示消费者1和2的需求曲线,d表示总需求曲线。

从上述分析看来,由于民间艺术作品消费的排他性,每一个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不同的,因此非排他性的公共品会使人们产生隐瞒自己的真实意愿的动机,希望由他人付钱,自己免费消费公共品,这个问题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免费搭车者难题。

另外,由于民间艺术作品的非竞争性,使得新增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这意味着,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公共产品必须免费供给,这样私人部门的无法得到补偿,私人无利可图。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公共供给,公共物品不由私人部门提供而由公共部门提供。

但这种方法对知识产权的问题却不能够解决,因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内容很大程度上不能由公共部门提供(如凤翔泥塑只能由凤翔村民提供)。

由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合理途径就是把知识产权私有化,使
得每个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以补偿知识产权的所有者。

要达到这个目的,只能以立法的形式保护知识产权的所有者。

二、对创作者的激励效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文学,艺术等智力作品是商品,智力创作者即商品的生产者。

创作者是“理性经济人”,即创作者的行动必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进行创作的“智力成本”包括创作的辛劳,以及时间和金钱的必要投入;作品创作出来后产生的收益包括作者从作品销售中所获得的收益,同时包括作者从作品传播中所获得的收益(思想和成就的认可,名誉的获得等)。

创作者通过对创作活动的成本收益进行考量并做出“是否进行创作”这一决策。

从作为“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来看,作者只有在从作品中获得的收益大于创作的各种成本时才有动力从事创作活动,换言之,当创作的成本高于个人获得的利益时,新作品的创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智力作品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由于智力作品具有社会性,能够作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们获得某种知识、信息或美学的享受,同时作品的传播能够产生相当大的社会效益。

为了使更多的智力作品被创作出来,社会必须对创作者进行激励。

在激励作者创作的各种形式中,赋予作者对其作品以专有权的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为通过作者对作品的专有控制,作者既能够以精神权利为武器维护作品的完整性以及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人格,也能够通过经济权利以市场为依托在收回
创作投资的基础上获得必要的利益。

换句话说,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作为一种激励作者创作和传播作品的财产权制度而存在的,是一种帮助著作权人获得经济利益的市场机制。

激励论为将财产权适用到知识产权这一创造性表达领域提供了正当性。

三、结论
无论是从智力作品的本质属性来看,还是从对创作者的激励角度来分析,对民间艺术作品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都是客观存在的。

智力作品的公共品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不能完全由私人部门提供,也不能由公共部门供给,必须要有法律的形式保护产权所有者;从长远看来,为了鼓励更多的创新作品被创作出来,必须要对创作者提供足够的激励。

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为提供这种激励而存在的,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下来。

从以上经济学途径进行分析,对民间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公共财政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理查德·波斯纳(richard allen posner),蒋兆康.法律的经济分析[m].法律出版社.
[3]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格致出版社.
作者简介:牛钰(1991-),陕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09级本科生,金融学专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