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城市交通引发环境问题
二、措施及建议
三、结语
摘要:
城市交通对引发环境问题而言,从全球气候变化到地区性酸雨、本地烟雾污染,都
与城市交通不无关系。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大城市空气污染中,约79%来自
机动车尾气排放。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列出的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
16个在我国。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环境污染 治理
内容:
一、城市交通引发环境问题
城市交通引发环境问题原因: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小汽车的飞速增长,城市机动化
水平的加快,带来了许多城市发展问题: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汽车尾气排放加剧当地和区域
大气质量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交通事故频发,能源消耗日趋加重。
1、空气污染表现:机动车的迅速增长也造成了城市空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的
突出。主要表现在:汽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物导致这些污染物在
道路附近的浓度偏高,危害行人的健康,也造成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超标时间持续升
高。
具体表现,呈现出煤烟型与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排放的SO2、氮氧化物、碳氢等
会形成酸雨、灰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污染物构成复杂,排出的CO、SO2、NOX
影响人体呼吸系统,诱发各种疾病,排出100多种致癌物质,诱发癌变和基因突变。对动植
物生态系统以及农业、森林、水产资源等都带来严重危害。汽车空调释放的氟利昂是破坏空
气平流层臭氧的潜在危险
2、噪声污染:来源,包括机动车辆噪声、汽车排气噪声、接近市中心的铁路客货运站、
高架路及桥的噪声、地铁启动以及飞机起飞时产生的噪声。原因,临街居住人口多,临街住
宅距离道路近,而且有些道路两侧均为高层建筑,极易形成声廊效应,使交通噪声叠加后又
增大。危害,干扰到人们的睡眠,长期下去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以至产生神
经衰弱症候群。会干扰语言交流,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损伤听觉,
引发头疼耳病甚至耳聋。
3、扬尘现象:交通扬尘的排放主要与路面尘负荷、车流量、车辆行驶速度和车辆重量
有关。交通扬尘主要是指车辆在公路和街道上的行为所引起的扬尘污染。主要来源:降尘、
货车遗洒、货车空车扬洒、车辆带泥、路面破损、轮胎磨损、生物残骸、建筑施工、市政和
道路施工、道路附近的裸露土壤以及未铺装道路。路面尘负荷是指单位面积路面上所能收集
到的颗粒状物质的量。
4、交通能源 :在交通能源消耗方面,小汽车平均每运送一名乘客的耗油量相当于公共
汽车的4.5倍。而公共汽车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是小汽车的8.4%,而电车则大约是小汽车
的3.4%,地铁大概是5%。
面对这样的矛盾,中国的政府部门提出了公交优先的应对策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
励公众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而居民作为出行的主体,他们的节能和环保意识,他们的
选择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是否能够绿色出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开展广泛和深
入的公众参与,提高公众自主选择环保的行为方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措施及建议
现阶段我国的大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发
展起来的,带有严重的先天不足。而要解决交通问题,它包含了城市的交通格局和城市规划
等方面一系列的质的变化。
1、大力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来,只有大
力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体系,使之成为大城市交通的骨干,才能根本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
和机动车污染问题。
2、采用绿色交通工具出行 利用技术创新能力,开发低能耗,低噪音,高速度的绿色
交通工具。当前中国大城市的机动车污染程度较高,这是由于新车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居世
界银行提供资料,中国目前上路的汽车排放为美国或日本汽车排放的10-50倍,一辆国产轿
车所排尾气中的CO含量相当于同类美国车的30-50倍。
3、提高道路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路面应该向防震、降噪、防爆、防震性能好的高
标准路面发展,同时可以通过设置声屏障和绿化带来降低噪声。
4、加强机动车污染排放控制 通过限制大城市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和提高机动车维护保
养标准来降低城市交通污染,同时提高车用燃料品质,实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
5、改善交通管理方法 加大交通管理的力度,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来解决
交通问题,建立安全、高效、快速、舒适并有利于环境的交通系统。
三、结语: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
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
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因此,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必须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协
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通过对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城市产生交通问题的原因,探讨缓
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可行措施。建议通过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加强城市总体
规划、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发展公共交通等交通技术和设施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改善城市交
通环境。
参考文献
【1】郑祖武 现代城市交通
【2】改善中国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的建议书
【3】杨晓光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筑绿色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