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 1. 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2. 工程水文学的内容,根据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基本可分为两个方面:(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预报)。
3. 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通常用(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描述。
4. 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可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区综合法)。
选择:1. 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的概率分布情况。
a、任一时期内b、预见期内c、未来很长的时期内d、某一时刻2. 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a、任一时期内b、预见期内c、以前很长的时期内d、某一时刻3. 水资源是一种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b、再生资源c、非再生资源d、无限的资源判断:1. 自然界中的水位、流量、降雨、蒸发、泥沙、水温、冰情、水质等,都是通常所说的水文现象。
√2. 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常常具有某种程度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等。
√1. 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答案:水文规律,基本上可分为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
也有将水文规律分为三类的,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计算:1. 将全球的陆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已知多年平均降水量Pc=119000km3、多年平均蒸发量Ec =72000km3、试根据区域水量平衡原理(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多年平均情况下每年从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R为多少?答案: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对于全球的陆地区域,多年年平均得到的水量为多年年平均得到的水量为多年年平均降水量Pc,必然等于多年年平均流出的水量,即多年年平均蒸发量Ec与多年年平均流入海洋的径流量R之和。
由此可得: R=Pc-Ec=119000-72000=47000km32.将全球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当已知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蒸发量Eo=505000km3、陆地的多年平均蒸发量Ec=72000km3,试根据全球的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多少?对于全球来说,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全球的多年年平均降水量P必然等于全球的多年年平均蒸发量,即收支平衡,由此可得: P=Eo+Ec=505000+72000=47000km31. 水文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内因是(水的固、液、气三态的相互转化)2. 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降雨、径流、蒸发、下渗)3.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为(闭合)流域;否则,称(非闭合)流域。
4.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比降)。
5. 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河网密度)。
6. 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视为(0)。
8. 自记雨量计按传感方式分为(称重式、虹吸式、翻斗式)。
9. 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
10. 流域的总蒸发主要决定于(土壤)蒸发和(植被蒸发)和(水面蒸散发)。
11. 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12. 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等类型。
选择:1. 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
a、相当b、小c、平缓d、大2. 甲流域为羽状水系,乙流域为扇状水系,其他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的短历时暴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a、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d、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3. 甲、乙两流域除流域植被率甲大于乙外,其他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4. 流域的总蒸发包括。
a、水面蒸发、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b、水面蒸发、土壤蒸发、陆面蒸散发c、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d、水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6. E601型等水面蒸发器观测的日水面蒸发量与那里的大水体日蒸发量的关系是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二者相等d、二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7. 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得下渗过程线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8. 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fc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雨强度b、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c、降雨历时d、土壤特性9. 一次降雨形成径流的损失量包括。
a、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b、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和蒸发c、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吸着水和蒸发d、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毛管水和蒸发10. 自然界中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a、截留、填洼、下渗、蒸发b、蒸发、降水、下渗、径流c、截留、下渗、径流、蒸发d、蒸发、散发、降水、下渗11. 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
a、 450mmb、 500mmc、 950mmd、 1400mm12. 某流域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 多年平均流量为15m3/s,该流域多年平均的径流系数为。
a、 0.55b、 0.45c、 0.65d、 0.6813. 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680 km2,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为10L/(s·km2),则换算成年径流深为。
a、 315.4 mmb、 587.5 mmc、 463.8mmd、 408.5mm14. 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576mm,则多年平均流量为。
a、150m3/sb、15m3/sc、74m3/sd、18m3/s15. 水量平衡方程式 P-R-E=ΔW(其中 P、R、E、ΔW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 适用于.a、非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b、非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C、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d、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16. 流域中大量毁林开荒后,流域的洪水流量一般比毁林开荒前a、增大b、减少c、不变d、减少或不变17. 我国年径流深分布的总趋势基本上是a、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自东南向西北递增c、分布其本均匀d、自西向东递减18. 土层的包气带是指a、土壤的表层b、地面到地下潜水面之间的土层C、地面以下的整个土层 d、地下潜水面以下的土层19. 某流域(为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量判断:1. 计算时间的长短,对水量计算平衡方程有影响。
√2.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记录的是降雨累积过程。
√3. 用等雨深线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适用于地形变化比较大的大流域。
√4. 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假定雨量站所代表的面积在不同降水过程中固定不变,因此与实际降水空间分布不完全符合。
√简答:1. 毁林开荒为什么会加剧下游的洪水灾害?答案:①毁林开荒使山区的植被受到破坏,暴雨时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②裸露的坡地,下渗差,暴雨时产生地面径流大,汇流速度快,使洪峰大大增高。
2. 围垦湖泊为什么会使洪水加剧?答案:围垦湖泊,主要使湖泊的蓄洪容积大大减小;同时,被围垦的土地,还要大量排渍,使河流洪水显著加剧。
3. 累积雨量过程线与降雨强度过程线有何联系?答案:累积雨量过程线是降雨强度过程线的积分,可由逐时段的雨量沿时程累加求得;各时段的雨量可由累积雨量过程线差分得到,除以相应的时段长,得各时段雨强,从而绘出降雨强度过程线。
4. 蒸发器折算系数K值的大小随哪些因素而异?答案:蒸发器折算系数K值的大小主要随下列因素影响而变化:①蒸发器的类型;②地理环境情况;③季节月份的不同。
5. 影响土壤下渗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案:影响土壤下渗的因素主要有:土壤地质性质、降雨、植被、流域地形及人类活动因素。
6. 一场降雨洪水的净雨和径流在数量上相等,但有何区别?答案:净雨和径流过程不同,净雨是扣除损失后的那一部分降雨,分布在整个流域上。
净雨是径流的来源,径流是净雨的归宿。
净雨经过流域汇流形成出口的径流过程,降雨停止时净雨便停止了,但降雨停止后径流却要延续很长时间。
7. 一次降雨过程中,下渗是否总按下渗能力进行?为什么?答案:下渗能力是充分供水条件下得下渗率,而一次实际降雨过程并不都是充分供水,当降雨强度小于该时刻的下渗能力时,只能按降雨强度下渗,当降雨强度大雨或等于该时刻的下渗能力时,才能按下渗能力下渗。
8. 影响径流的因素中,人类活动措施包括哪些方面?答案:在水文学中,人类活动包括影响水文循环的各类大规模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大面积灌溉和排水,各种水土保护措施,土地利用方式,都市化和工业化等活动。
9. 流域降雨特性不同,对流域出口的洪水有哪些影响?答案:一般降雨量大,洪量也大。
当降雨量相同,历时愈短,则雨强愈大,所产生的洪峰流量也愈大,洪峰过程线成尖瘦形;暴雨中心位置在下游时,洪峰流量则较大,峰现时间较早;暴雨中心在上游时,洪峰流量就要小些,峰现时间较晚。
10. 同样暴雨情况下,为什么流域城市化后的洪水比天然流域的显著增大?答案:与天然流域相比,流域城市化后,大量的透水面积,如林地、草地、农田变为不透水的面积,如房屋、街道、路面等,下渗大大变小;还有许多水塘、湖泊被填,调蓄容积减少。
从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可知,这必然使径流量比天然情况的显著增大。
另外,城市化后的排水渠道更为顺畅,汇流速度加快,雨水更容易汇集、从而使洪峰增高。
计算:1.已知某河从河源至河口总长 L为 5500m,其纵断面如图所示,A、B、C、D、E各点地面高程分别为48、24、17、15、14m,各河段长度l1、l2、l3、l4分另为800、1300、1400、2000m,试推求该河流的平均纵比降。
答案:2.某流域如图所示,流域面积 300km2流域内及其附近有 A、B、C三个雨量站,其上有一次降雨,他们的雨量依次为260mm、120mm和150mm,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
(提示:A、C雨量站泰森多边形权重分别为0.56、0.44)。
答案:⑴算术平均法:按流域内的粮站的雨量计算:⑵泰森多边形法:有三站分布情况,作泰森多边形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