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 补阳药

中药学 补阳药


止血安胎
疗伤续折
【应用】 1.阳痿不举,遗精遗尿。甘温助阳,辛温散 寒,用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之证。 2.腰膝酸痛,寒湿痹痛。甘辛性温,而有补 肝肾,强筋骨,通利血脉之功。 3.崩漏下血,胎动不安。补肝肾,调冲任, 固本安胎。 4.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辛温行散,善能活 血祛瘀;甘温补益之功,又能壮骨强筋。
【采制】秋季果实成 熟时采收,晒干。生
用,炒或盐水炒用。
【处方名】补骨脂、 破故纸、川故子、怀 故子。
【药性】 苦、辛,温。归肾、脾经。 【功效】 补肾壮阳 固精缩尿 温脾止泻 纳气平喘
【应用】
1.肾虚阳痿、腰膝冷痛。本品苦辛温燥,善 壮肾阳暖水脏。 2.肾虚遗精、遗尿、尿频。本品兼有涩性, 善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3.脾肾阳虚五更泄泻。本品能壮肾阳、暖脾 阳、收涩以止泻。 4.肾不纳气,虚寒喘咳。本品补肾助阳,纳 气平喘。
第二节
补阳药
补阳药概述
【含义】凡能补助人体阳气,以治疗各种阳 虚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阳药。 【药性特点】
味多甘辛咸,药性多温热,主入肾经。
【功效】
温补阳气
【适应证】阳虚证 • 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淡 漠,阳痿早泄,精寒不育或宫冷不孕,尿 频遗尿; • 脾肾阳虚,脘腹冷痛或阳虚水泛之水肿; • 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之眩晕耳鸣,须发早 白,筋骨痿软或小儿发育不良,囟门不合, 齿迟行迟; • 肺肾两虚,肾不纳气之虚喘以及肾阳亏虚, 下元虚冷,崩漏带下等证。
【产地】主产 于广东、广西、 福建、江西, 四川等地。
【采制】全年均可采挖。 去须根略晒,压扁晒干。 用时润透或蒸过,除去木
质心,切片或盐水炒用。
【处方名】巴戟天、盐巴 戟、制巴戟。
【药性】辛、甘,微温。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应用】
1.肾阳虚阳痿、宫冷不孕、小便频数。本品 补肾助阳,甘润不燥,善治命门火衰、下 元虚冷之证。 2.风湿腰膝疼痛及肾虚腰膝酸软无力。本品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对肾阳虚兼风 湿之证为宜,多与补肝肾、祛风湿药同用。
【采制】全年均可捕捉。剖 开除去内脏,或去血液(不 可用水洗),以竹片先从横 面撑开,再用长竹一条撑着 下胯延至尾末端。用微火焙 干,两支合成一对。用时去 头(有小毒)、足和鳞片, 也有单取其尾,或炒酥研末。 【处方名】蛤蚧、蛤蚧尾。
【药性】 咸,平。归肺、肾经。 【功效】 补肺益肾 纳气平喘 助阳益精
鹿 茸
《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脊椎 动物鹿科梅花 鹿或马鹿等雄 鹿头上尚未骨 化而带茸毛的 幼角。 【产地】主产于 吉林、黑龙江、 辽宁、内蒙、 新疆、青海等 地。其它地区 也有人工饲养。
【采制】夏秋 两季雄鹿长出 的新角尚未骨 化时,将角锯 下或用刀砍下, 用时燎去毛, 切片后阴干或 烘干入药。 【处方名】 鹿茸
大芸。
【药性】 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效】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应用】
1.肾阳亏虚,精血不足之阳痿早泄、宫冷不 孕、腰膝酸痛、痿软无力。本品味甘能补, 甘温助阳,质润滋养,咸以入肾,为补肾 阳,益精血之良药。
2.肠燥津枯便秘。本品甘咸质润入大肠,可 润肠通便,治津伤而致大便秘结,或肾气 虚弱所致大便不通。
【采制】秋季果实 成熟时割取地上部 分,晒干,打下种 子。生用,或煮熟 捣烂作饼用。 【处方名】菟丝子。
【药性】辛、甘,平。归肾、肝、脾经。 【功效】补肾益精 养肝明目 止泻安胎
【应用】 1.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及宫冷不孕。 本品辛以润燥,甘以补虚,为平补阴阳之品, 功能补肾阳、益肾精以固精缩尿。 2.肝肾不足,目暗不明。本品滋补肝肾益精 养血而明目。 3.脾肾阳虚,便溏泄泻。本品能补肾益脾而 止泻。 4.用于肾虚胎动不安。本品能补肝肾安胎。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敷。
崩漏下血宜炒用。
【使用注意】
风湿热痹者忌服。
肉苁蓉
《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列当科植物
肉苁蓉的带鳞叶的肉质 茎。 【产地】主产于内蒙古、 甘肃、新疆、青海等地。
【采制】春季苗未出士
或刚出士时采挖,除去 花序。切片生用,或酒 制用。 【处方名】肉苁蓉、淡
【用法用量】用量5~15g,水煎服或研末服。外用 磨汁涂或锉末敷。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附:鹿角胶
【来源】为鹿角煎熬浓缩而成的胶状物。
【药性】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功效虽不如鹿茸之峻猛, 但比鹿角为佳,并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应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虚劳赢瘦, 吐衄便血、崩漏之偏于虚寒者,及阴疽内陷等。
【药性】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应用】
1.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白
带过多。 2.目暗不明、头昏目花。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 【使用注意】 本品为温补固涩之品,阴虚火旺及小便 不利者忌服。
蛤 蚧《雷公炮炙论》
【来源】为脊 椎动物壁虎 科动物蛤蚧 除去内脏的 干燥体。 【产地】主产 于广西,广 东、云南等 省亦产。
【药性】辛,温。归肾、脾经。 【功效】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应用】
1.下元虚寒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本品
暖肾固精缩尿,补益之中兼有收涩之性。
2.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及口涎自流。本品
暖肾温脾开胃摄唾。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鉴别用药
补骨脂、益智仁功用鉴别
同:补骨脂与益智仁味辛性温热,归脾肾经,均能补肾 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都可用治肾阳不足的遗 精滑精,遗尿尿频,以及脾肾阳虚的泄泻不止等证。 二者常相须为用。
【用法用量】 研末吞服,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 骤用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 或伤阴动血。
• 凡发热者均当忌服。
附:鹿角
【来源】为梅花鹿和各种雄鹿已成长骨化的角。
【药性】味咸,性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助阳,强筋健骨。可做鹿茸之代用品, 惟效力较弱。兼活血散瘀消肿。 【应用】多用于疮疡肿毒、乳痈、产后瘀血腹痛、 腰痛、胞衣不下等。内服或外敷均可。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 本品能助阳、滑肠,故阴虚火旺及大便 泄泻者不宜服。 • 肠胃实热、大便秘结亦不宜服。
补骨脂《药性论》
【来源】为豆科植物补骨脂 的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陕西、河南、 山西、江西、安徽、广东、 四川、云南等地。栽培或野 生,以河南、四川等地较多。
【药性】 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 补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调冲任
托疮毒
【应用】
1.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本品甘温补阳,甘 咸滋肾,禀纯阳之性,具生发之气,故能壮 肾阳,益精血。
2.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 3.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本品补肾阳,益 精血而兼能固冲任,止带下。 4.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本品补 阳气、益精血而达到温补内托的目的。
【药性】 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
1.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以其补肝肾、强筋 骨,肾虚腰痛尤宜。其他腰痛用之,均有 扶正固本之效。
2.胎动不安或习惯性堕胎。本品能补肝肾, 固冲任而安胎。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 炒用破坏其胶质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故比生用效果好。 • 本品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应用】
1.肺虚咳嗽、肾虚作喘、虚劳喘咳。本品
兼入肺肾二经,长于补肺气、助肾阳、定
【用法用量】 煎服,5~15g。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温燥,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
旺及大便秘结者忌服。
益智仁
《本草拾遗》
【来源】为姜科植物益
智的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广东、 广西、云南、福建等地。
【采制】夏、秋季间
果实由绿转红时采收,
晒干。砂炒后去壳取 仁,生用或盐水微炒 用。用时捣碎。 【处方名】益智仁。
紫河车
《本草拾遗》
【来源】为健康产妇的胎盘。
【采制】将取得的新鲜胎盘, 割开血管,用清水反复洗净, 蒸或置沸水中略煮后,烘干, 研粉用。亦可鲜用。 【处方名】紫河车、人胞、 胎盘、胎盘粉、河车粉。
【药性】甘、咸,温。归肺、肝、肾经。
【功效】补肾益精,养血益气。
【应用】
1.阳痿遗精,腰酸,头晕,耳鸣。本品补肾 阳,益精血,可用于肾阳不足,精血衰少 诸证,单用有效,亦可与补益药同用。 2.气血不足诸证。 3.肺肾两虚之咳喘。本品补肺气,益肾精, 纳气平喘。
【应用】 1.肾阳虚衰,阳痿尿频,腰膝无力。本品辛 甘性温燥烈,长于补肾壮阳,单用有效, 亦可与其他补肾壮阳药同用。
2.风寒湿痹,肢体麻木。本品辛温散寒,祛 风胜湿,入肝肾强筋骨。
【用法用量】 煎服,3~15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不宜服。
巴戟天
《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茜 草科植物巴戟 天的根。
异:补骨脂助阳的力量强,作用偏于肾,长于补肾壮阳,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腰膝冷痛,阳痿等症,补骨脂 多用;也可用治肾不纳气的虚喘,能补肾阳而纳气平 喘。益智仁则助阳之力较补骨脂为弱,作用偏于脾, 长于温脾开胃摄唾,中气虚寒,食少多唾,小儿流涎 不止,腹中冷痛者,益智仁多用。
菟丝子《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成熟种子。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用法用量】用量 5~15g。用开水或黄酒加温烊化 服,或入丸、散膏剂。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附:鹿角霜
【来源】为鹿角熬膏所存残渣。 【药性】味咸性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助阳,似鹿角而力较弱,但具收敛 之性,而有涩精、止血、敛疮之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