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塔作业防碰撞专项方案(完整版)

多塔作业防碰撞专项方案(完整版)

多塔作业防碰撞专项施工方案常批表多塔作业防碰撞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 施工组织总设计2. 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3. 塔吊施工方案4. 主要规范、规程、标准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泉水新区前盐砖厂及周边地块盐岛湖小区”工程,位丁大连甘井子区前盐村,本工程是由一个地下车库A15#ffi 13#、14#、A-16#、A1敝组成,为小高层住宅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

地下车库的面积为6107平方米,其中13#、14#楼座在地下车库A15之上。

A16敝建筑面积2121 m2, 1#楼建筑面积6326.14 m20 13#ft建筑面积7254.88 m2, 14# 楼建筑面积5575.78 m2, A15妣筑面积为6107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7384.8肘。

2. 塔式起重机技术参数QTZ40塔式起重机技术参数见下表:主要性能参数4.塔吊平■面布置图三、群塔附着及顶升程序1、各种安全距离计算多塔机同时作业,既要使塔机发挥应有的工作效率,乂要保证施工安全,在进行垂直运输施工方案设计时,必须特别注意塔机安全高差的控制。

安全高差的控制在于保证群塔的安全;高差太小,有可能造成高位塔吊钩与低位塔吊起重臂碰撞;高差过大,由于多塔的连续排序,造成连锁反应,结果是:①要求过多的塔机进行附着;②建筑物结构施工达到的高度太低,不满足塔机锚固高度要求。

因此,塔机的高差须进行合理的计算。

在现行规程中,许多规程对塔机的高差进行了规定,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如《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中第10.5条规定:“处于高位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位(吊钩升至最高点或最高位置的平衡重)与低位起重机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

这是最低的高差要求。

新颁布的《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第4.4.25条规定“当同一施工地点有两台以上塔机时,应保持两塔机问任何接近部位(包括吊重物)距离不的小于2”'。

2、最底层塔机的顶升高度最底层塔机的计算顶升高度H塔5H 塔=2 H + D+ [h f] - H 6i=1式中:Hi-Hs----塔机在端头额定负载时测定的下垂值;D----- 塔机吊钩至起重臂下弦的极限距离;h f------塔臂架弹性变形端头下沉值。

其中h f对空载时的大臂上扬的塔机一般影响不大,但对于空载仰臂的塔机影响就比较明显,根据经验值,塔机在端头额定负载时测定的下垂值为 1.2~1.5m,取1.2m。

Hs的取值按塔机基础(顶)与建筑物(底)标高的相对值计算,即如果塔机基础(顶)高于建筑物底标高。

H6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由于本工程塔机埋深不一,为方便计算均按土0.00m以上计算塔机高度,Hs=54m其他参数取值分别为Hi=1.5m, H2=3m H3=1.5m, H4=1.5m, D=2.1” h f=1.2m,计算可得:HH塔=54+1.5+1.5+3+1.5+2.1 + 1.2 =64.8m,即满足最高点施工时塔吊起重臂距土0.00m高度为63.9m,如不考虑楼梯间及电梯机房使用大棋板施工,则最大高度为:63.9-3 - 61m3、确定高差计算参数及合理的高差数值计算塔机高差常用的参数有:①塔基高差Hj,②塔机起重截面高度Bh,③塔机塔帽高度Tnq④高地、低位塔机起重臂到基础顶面高度HG HR⑤高、低位塔机起重臂安装高差△ H。

多塔布置竖向设计中,塔机高差参数的合理确定,分为以下三种情况:⑴、起重臂交义不大于1/2起重臂长的高差计算:△H1 = H G - H D + H j >Bh + h f + D⑵、起重臂交义大于1/2起重臂长,且小于3/4起重臂长的高差计算:△H/ = H G - H D + H j >Tm⑶起重臂交义大于3/4起重臂长(或覆盖低塔塔身)的高差计算:△H/ = H G - H D + H j >Tm+2m4、塔吊顶升的程序根据本工程开工实际情况,塔吊总体分为两大块,13#、14#届于先安装项目,因1#楼届于后安装项目,两期之间存在50天的工期差值,必须错开竖向一层(2.8m);(1) 塔吊顶升应遵循安全距离要求,如平面位置不能错开,则应在竖向进行错开。

(2) 塔吊附墙部位,应对墙体或顶板结构进行验算,不满足强度要求时作加强处理。

(3) 尽管塔机臂竖向已错开一定的距离,但是,如果两台相邻塔机的塔机臂同时处在同一平面位置,仍然会相互妨碍并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在塔机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相邻塔机的动态。

信号员在发出启动信号之前要观察相邻塔机臂是否在离自己的塔机臂较近的地方或正向自己的塔机臂方向移动,根据情况决定发出启动信号的时间;在塔机臂移动的过程中,塔机司机也要密切注意相邻塔机臂的移动情况,一旦发现两个塔机臂向一个方向靠近,应立即停止移动或向反方向移动塔机臂。

(4) 塔吊附着完毕后的标准节顶升,必须根据当时其他施工段塔吊的状况进行合理安排,若与其它施工段塔吊大臂十涉,可将塔吊的标准节顶升分2次进行,先顶升本道工序的一部分标准节后,等所十涉的其他施工段塔吊下次附着顶升后, 再顶升本塔本道工序所剩余的标准节,以便错开大臂节的十涉,因此产生“一次附着,两次顶升”现象。

塔吊顶升前应向项目部提出申请,填写《塔吊顶升申请表》,经项目部同意后方可顶升。

附《塔吊顶升申请表》:四、安全技术措施1、所有操作人员都必须熟悉和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2、塔吊拆装作业,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及工法进行,必须由持有操作证的起重人员完成,严禁无证操作。

3、顶升作业必须在专人指挥下操作,非作业人员不得登上顶升套架操作台,操作室内只准一人操作,严格听从信号指挥。

4、项目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塔吊附着点的施工必须尽可能地提前进行。

5、作业现场的正下方必须设置不小于20米X 20米的安全作业区,并做明显标志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6、4级风以上严禁顶升作业,5级风以上严禁塔吊附着安装。

7、塔吊附着以下塔身垂直度必须控制在2%,塔吊附着以上塔身垂直度必须控制在4%o。

8、在塔吊顶升或降塔过程中,严禁回转、起升作业。

9、塔吊司机和信号指挥人员均须持证上岗。

在塔吊运行过程中,双方使用认可的信号指挥形式,如对讲机、旗语、哨音等。

10、塔吊司机在运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十不吊”,保证安全运行。

在停止作业时,必须保证大臂、小车及吊钩停放在安全部位,保证与其它塔吊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塔吊突然断电后应及时卸除吊物,将吊钩临时固定,防止起重臂转动,造成相连塔吊起重臂与钢丝绳碰撞;塔吊运行时,塔吊之间、塔吊与附近建筑物之间必须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

11、塔吊司机在作业前和作业后,应对塔吊进行检查和保养,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塔吊的各项安全限位必须齐全可靠。

塔身标准节之间的连接销及其他任何部件之间的联接销都必须穿开口销。

12、在夜间工作时,除塔机本身备有照明外,施工现场必须备有充分的照明设备。

塔尖及起重臂端部设置安全警示灯,当光线不足时应打开安全警示灯。

13、塔机必须有良好的电气接地措施,防止雷击,遇有雷雨严禁在底架附近活动(接地电阻不大于4Q,用Z 50*50*5角钢预埋在地下并与塔身进行有效连接)。

14、塔机应定机定人,实行专人专机负责制,非机组人员不得进入司机室和擅自操作,要处理电气事故时,必须有专职维修人员二人以上。

15、加强联络、通讯管理。

群塔作业应对每台单机进行统一编号,确定每台单机操作及信号指挥人员,并保持固定。

现场应为塔机组操作及相关人员配备对讲设备,每台机组对讲频率必须单独锁定,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改变人员组合,不得擅自改变对讲机频率,不得擅自指挥。

16、加强指挥管理。

信号指挥人员发出动作指令时,应先呼叫被指挥塔机编号,待塔机操作人员应答后方可发出塔机动作指令。

同时,信号指挥人员必须时刻目视塔机吊钩及吊物,塔机运行过程中指挥人员应环顾相近塔机及其他设施,及时指令;安全指令应明确、简短、完整、活晰。

17、塔吊司机在停止作业前,必须将塔臂锁定在季节性顺风方向状态,吊钩必须钩住地上配重,防止塔臂与塔臂之间由于自然风力作用相互碰撞。

五、多塔作业防碰撞措施塔吊相互作业由于距离较近,施工中既要满足生产要求,乂要减少相互十扰,因此合理布置非常重要。

安装前制定平面布置和立体协调方案。

严格按照以下具体要求操作:1、塔与塔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的塔吊臂架端部与两侧塔身之间至少有两米的距离,处于高位塔吊的最低位置的部件(吊钩升至最高点或最高位置的平衡重)与低位塔吊中处于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少于一个标准节(一个标准节为2.4M)2、防止了两塔在同一作业面上互相碰撞。

为防止在施工中多塔塔臂相互碰撞,在设置塔吊位置和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必须遵照下列措施执行,以保证塔吊作业安全。

(1) 1#楼塔吊塔臂只能往南西北方向旋转;(2) 13#®塔吊塔臂只能往北西南方向旋转;(3) 14#®塔吊塔臂只能往东西南方向旋转;(4) 三台塔吊旋转限位为270度,塔吊通过旋转限位控制;限位控制其转角度范围,保证两塔臂不交义作业;(5) 、三台塔吊安装时必须保证不在同一高度;(6) 、三台塔吊下班时必须将大臂锁死或用地锚进行固定。

3、塔机垂直运输时应能穿越现场施工构件,确保不同几何尺寸的物件有足够的间隙距离提升到需要的作业平台。

4、塔机相互问的距离应错开,确保吊钩在最大高度回转时不相互碰撞。

5、避开施工范围内的所有设施(如相邻建筑和高压架空线路等),在危险距离内应进行隔离防护。

6、坚持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由于中心位置塔机受周围塔吊的影响和制约较多,因此居中塔机应尽可能保持在高位,并保证其技术性能最好。

7、确保塔机回转时与相邻建筑物、构造物及其他设施问的水平和垂直安全距离大于2m工作中吊物的水平和垂直安全间隙也必须大于2m8、同步升高和下降,确保群塔相互问的垂直距离符合立体协调方案要求。

9、将塔吊相交的区域设为吊装警戒区,并设立明显标志。

10、在吊装警戒区,要严格遵守以下规定:a、低塔让高塔原则:低塔在运转时,应观察高塔运行情况后再运行。

b、后塔让先塔原则:塔机在重叠覆盖区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域的塔机要避让先进入该区域的塔机。

c、动塔让静塔原则:塔机在进入重叠覆盖区运行时,运行塔机应避让该区停止塔机。

d、轻车让重车原则:在两塔同时运行时,无载荷塔机应避让有载荷的塔机。

e、客塔让主塔原则:另一区域塔机在进入他人塔机区域时应主动避让主方塔机。

f、同步升降原则:所有塔机应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升降,以满足群塔立体施工协调方案的要求。

六、现场管理1、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建立群塔作业统一管理组织和管理网络,配备足够的人员,明确领导、施工组织及驾驶、指挥和维修保养人员的职责,对现场使用和管理进行统一安排、使用和指挥,并完善群塔作业操作规程,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所有人员按程序进行操作指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