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小型底栖生物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小型底栖生物
基本概念
3. 间隙动物 interstitial fauna/沙间动物mesopsammon
前者由Nicholls (1935)、后者由Remane (1940)提出。 指生活于水底各种底质颗粒【如沙,砾石,贝壳、珊瑚、有 孔虫碎片,排泄物等颗粒】间隙的动物,当这类动物在间隙 中运动时不会对底质颗粒产生扰动。
上述定义通常会把生活于泥中的小型动物排除在外 ——不是所有的小型动物都是间隙动物
有些间隙动物的个体比前面定义的“小型动物”要大 ——不是所有的间隙动物都是小型动物
基本概念
4. 微型底栖生物 Nanobenthos:
大小在2-42 µ m的生物(以筛网孔径为标准)。名 词由Thiel (1983)提出。过去曾用microbenthos, 因“micro-”应用过泛, Thiel (1983)建议不再使用
主要类群7—腹毛动物Gastricha
体小,蠕虫状,两侧对称,不分节 角皮常特化为甲板、刺、鳞等
腹面具单纤毛表皮细胞或多纤毛表皮细 胞
体表具一对或多条粘管,与粘腺相通 消化管完全,咽发达
无专门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具 成对的原肾
雌雄同体或仅有雌体,独立的雄体从未 发现,两性生殖或孤雌生殖
主要类群2—刺胞动物 Cnidaria
Meiofaunal Cnidaria 只少数间隙种类
水螅纲Hydrozoa:28 sp. 钵水母纲Scyphozoa: 2 sp. 珊瑚纲Anthozoa: 1
主要类群3—涡虫 Turbellaria
两侧对称,背腹扁平 无体腔,具皮肤肌肉囊、间充组织 有口无肛 雌雄同体 多数自由生活
主要类群1-2—原生动物:纤毛门 Ciliophora
Ciliata
(up to 3 mm long) are unicellular organisms most abundant in fine sandy sediments. Their body is covered by a felt of cilia which may be modified around the mouth opening
甲内 完全消化管 口位于前端,周围具口针 无明显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排泄系统具1对原肾 雌雄异体,生殖腺1对 发育过程经希金斯幼虫,有蜕皮现象 全部海产,于砾石、泥、沙间隙中生
活
主要类群10—曳鳃动物Priapulida
海生,底栖多穴居 两侧对称圆柱形蠕虫,由翻吻、
躯干(腹部)组成 体表具环轮,不分节;前端具棘 完全直行消化管 原肾与生殖系统合并 无特殊之呼吸系统,尾附器可能
线虫Namatoda
海洋中数量最大的底栖后生动物
一般营间隙生活,近岸水体的海 泥中数量最大(约为2· 107条/M2 );粗沙和砾石中的较少
物种多样性细沙最高,有人曾在7 ml的近岸细沙中发现了236种计 1074条线虫
海洋线虫个体小,但密度大、代 谢率高,在系统中具较高的生产 力
自由生活的线虫大多不超过1 mm ,淡水和陆生的种类最大不过几 毫米;海产种类常较大,但不过 50 mm
辐射卵裂,直接发育
多栖于海、淡水底质间隙、表面,极少 数浮游生活
腹毛动物Gastricha
以粘管附着于沙粒,以腹毛在底质间隙中运动
主要类群8—轮虫Rotifera
底栖轮虫多见于沿岸粗底质中
主要类群9—有甲动物Loricifera
身体分为头、Βιβλιοθήκη 、腹3部分 腹部具兜甲,头部和胸部均可缩入兜
微型底栖生物 Nanobenthos
主要包括:原核生物;真菌;鞭毛动物;肉足动物; 纤毛动物;后生动物(少见)
主要类群1-1— 原生动物:肉足鞭毛门 Sarcomastigophora
有孔虫Foraminifera
are unicellular organisms with a solid shell that may be preserved over millions of years.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indicates the previous climate and this may be used for oil prospection
具交换气体的作用 雌雄异体,幼体期具特殊的兜甲
主要类群11—动吻动物Kinorhyncha
体短小蠕虫状,两侧对称,分 为13节(假), 角皮分为背板 和腹板, 板间具关节膜
三胚层,具假体腔 表皮无纤毛
小型底栖生物
水产学院 孙世春
基本概念
2. 小型动物meiofauna: 通常指小型底栖动物。 能通过0.5/1.0 mm网眼筛网,但不能通过 0.1/0.062 mm 网眼筛网的底栖动物。
能通过1.0 mm网眼筛网,但不能通过0.042 mm网 眼筛网的底栖动物(如Higgins & Thiel, 1988)
主要类群4—颚咽动物 Gnathostomulida
蠕虫状,两侧对称,不分节 三胚层,无体腔,间质不发达 具单纤毛表皮细胞 肛门退化 咽发达,具复杂的咀嚼器,由一对颚和一
个基板构成 无循环和呼吸系统,排泄器官具单纤毛焰
细胞 神经系统表皮型 雌雄同体,螺旋卵裂,直接发育 海洋间隙生活,多见于缺氧的深层细沙中
主要类群4—颚咽动物 Gnathostomulida
主要类群5—纽形动物Nemertea
两侧对称、不分节,体常背 腹扁平蠕虫状
体表具纤毛,皮肤肌肉囊具 复杂肌序
具完全直行消化道 无体腔 具吻器(吻和吻腔) 无呼吸器官,原肾型排泄系
统和闭管式循环 多雌雄异体,螺旋卵裂 本类有少数典型的间隙种类
古纽类、异纽、针纽类
主要类群6—线虫Namatoda
蠕虫状,两侧对称,有辐射对称趋势 三胚层,假体腔,体腔液具压力 具角皮,无环肌,表皮加厚成四条表皮索 消化管完全 排泄系统不具焰茎球,由1-2个腺肾细胞(renette cell)
或排泄管组成 神经系统一般具一个围咽神经环和四条(或更多)纵神经 雌雄异体,两性体形常有所不同 定型卵裂,四次蜕皮 种数、个体数极多,分布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