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主义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随着新凯恩
斯主义的兴起,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 又焕发了新的生机。目前的研究普遍以厂 商和家庭等经济主体的行为为微观基础, 以此来获得价格变动与总量变动之间的关 系。这种分析通常假设市场环境为垄断竞 争,厂商变动价格的能力受到限制,因而 价格就不具有完全灵活性。这种方法被称 为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N e w Keynsian Phillips Curve,简称 NKPC), 这种理论的产生,应当归结于凯恩斯主义 理论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新综合。凯恩 斯主义强调工资和价格的粘性,侧重总需 求对经济的影响;而真实经济周期强调价 格具有完全的灵活性,侧重分析供给,认 为供给是改变实际经济活动的核心因素。 Goodfriend 和 King(1997)将这种理论倾 向称为新新古典综合。
通常总通货膨胀等式具有以下形式: 在每一个时期,厂商都有两种选择,可以 调整价格或者保持价格固定不变,其比例 分别用 1- θ和θ表示,该比例也可以表示 价格粘性的程度。由于假设厂商是完全相 同的,在时期 t 选择调整价格的厂商都会选 择最优的价格 pt*。因此价格加总的价格水 平为 pt= θ pt-1+(1- θ)pt*,通货膨胀率为 π t=(1- θ)(pt*-pt-1)。
经济中所出现的实际通货膨胀对外部冲击
的反应具有粘滞性的原因。
在粘性信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每
一个厂商在每一个时期都能确定其价格,
但厂商跨时期获取信息与重新计算制定价
格的过程是缓慢的。在每一个时期,都有
一定比例的厂商获得有关经济运行情况的
新信息,以此来确定价格的变动,制定新
的价格,而其他厂商仍然按照原有的计划
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以Taylor (1980)和 Calvo(1983)的早期工作为
基础,这些模型强调粘性名义工资和价 格对于后向预期的个人和厂商的重要性。 在 Calvo 的模型中,垄断竞争厂商以价格 调整的频率为约束条件最优地设定价格, 该模型与 Taylor 的粘性工资模型比较类 似。加总单个厂商的最优价格设定行为, 就可以把通货膨胀与预期通货膨胀相结 合。该模型得出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 π t=Et πt+1-[αλ 2/(1- λ)](ut-u*),其中: π为通货膨胀率,u 为失业率,u* 为自然失 业率,λ为每个时期调整价格的厂商所占 比例,α为一个大于零的参数。该模型表 明,当前通货膨胀率是人们对下一期预期 通货膨胀率以及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 偏差的一个函数。除了当期的失业率与自 然失业率之间的偏差之外,该模型关于通 货膨胀率的解释变量仅包含对将来通货膨 胀率的预期,因而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也被 称为前向模型。
出缺口同方向变化,这与传统菲利普斯曲
线的结论基本一致。
新凯恩斯主义混合菲利普斯 曲线
在前述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的
基础上,Fuhrer(1997)认为如果假设部
分市场主体使用一种简单的规则来预测下
一期的通货膨胀水平,而其他人使用与完
全理性相一致的方法预测通货膨胀,那么
新凯恩斯主义的粘性价格模型是不成立的。
Gali 和 Gertler(1999)改变了前述模型的
假设,假设有(1-k)的厂商采用前瞻性预
期,而另外一部分厂商采用后顾性预期,那
么在 t 时期新的价格方程为 p t*= ( 1 - k )
ptf+kp
tb,其中
p
f t
为前瞻型厂商确定的价
格,而 ptb 为后顾型厂商确定的价格。比例
为(1-k)的前瞻型厂商以以下方式确定价
时期 t 设定时,厂商考虑预期未来边际成本
的贴现,而贴现部分依据主观贴现率,部
分依据预期持续时间或目前已决定的价格。 设 m^ct 为实际边际成本的对数之偏差,则 可以获得反映通货膨胀与边际成本之间关
系的新菲利普斯曲线为πt= δ mct+ β Et
{π t+1}+ ε t,其中
。
在新凯恩斯主义的文献中,大多数研
升,经济出现了繁荣。
为了解决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
模型存在的这些问题,Mankiw 等经济学家
提出了粘性信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而粘
性信息的思想与 Lucas(1973)和 Fischer
(1977)等的有限信息假说有理论上的延
续性。Lucas(1973)认为,理性的经济
主体处于非完美的信息环境之中,其决策
只能依赖于相对价格。Fischer(1977)也
指出经济模型中的理性预期与经济主体掌
握的信息有关,并且提出了后来产生广泛
影响的厂商定价规则。M a n k i w 和 Reis
(2002)综合了 Lucas 和 Fisher 的某些思
想,用粘性信息的菲利普斯曲线来解释通
货膨胀动态,其主要目的是理解战后美国
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 构建
在借鉴 Calvo 等人的模型的基础上, Gali 和 Gertler(1999)提出了新凯恩斯主 义菲利普斯曲线,该模型假设市场是垄断 竞争的,厂商改变价格的能力受到限制,这 样价格就具有粘性,同时假设厂商具有理 性预期。在厂商最优选择的基础上,可以 构建菲利普斯曲线。
格:
,而后顾
型厂商价格决定方式为 ptb=p*t-1+ π t-1,其 中 p*t-1 是由后顾型价格决定者在过去决定 的平均价格。
综合以上各公式,可以获得新凯恩
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的表达式,即π t= δ kmct+ ω fEt{π^ t-1}+ ω b π t-1+ ε t,其中 εt 为潜在度量误差项。在对该等式估计 时,Gali 和 Gertler(1999)用实际劳动收
新凯恩斯主义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是前 瞻性预期与后顾性预期的混合,它承认厂 商具有不同的预期方式,一部分厂商是前 瞻型的,而另一部分厂商是后顾型的,不同 类型厂商所占的比例变化,会影响一个经 济体系的通货膨胀水平。传统的菲利普斯 曲线是后顾型的,当理性预期模型出现后, 菲利普斯曲线都变成前瞻型的,新凯恩斯 主义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是对二者的综合。
与陈旧的信息确定价格。厂商的行为与
Calvo 的交错定价模型类似,无论厂商上
次更新信息是在哪个时期,每一个厂商在
更新其价格计划方面均有相同的概率。
厂商的最优价格为 p*=pt+ α yt,j 时 期之前更新其信息的厂商制定的价格为
究采用产出缺口来取代边际成本,因为边
际成本的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与产出缺口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m^ct= λ yt*= λ(yt-ytn),其中 yt* 为产出缺口,yt 为产出 的对数,ytn 为产出的自然水平,λ为边际 成本的产出弹性,该模型就可以改写为
π t= φ yy*+ β Et{πt+1}+ εt,φ = δλ。该 模型结合了前瞻性的因素,通货膨胀与产
52 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0 年 33 期
假设不存在调整成本,那么厂商在
每一个时期 i 都会以以下方式设定价格:
pt*(i)= μ +mctn(i),其中μ为加成,mctn 为 边际成本的对数。另外,由于有价格调
整的约束,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为
。其中β为主
观贴现因子。用文字表示,就是当式各个系数的含义为:δ =(1-k)(1- θ) (1- βθ)ψ-1,ωf= βθψ-1,ωb=k ψ-1, ψ = θ +k[1- θ(1- β)]。这就是所谓新凯 恩斯主义混合菲利普斯曲线(N e w Keynsian Hybrid Phillips Curve)。
财经视线 Finance Economy
新凯恩斯主义 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述评
■ 王 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70) ◆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 线目前已成为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 中心问题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凯 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内容以 及政策含义,研究了基本的新凯恩斯 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混合菲利普斯曲 线和粘性信息的菲利普斯曲线,指出 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实现了新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综合, 兼有前瞻型和后顾型行为的特征,具 有分析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重要应用 价值。 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 新凯恩斯主义 价格粘性
问题提出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通货膨胀与实 际经济活动如失业率或其他衡量总量经济 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为政府列出了简单直观的政策菜单,是政 策制定者的重要参照系。最早的菲利普斯 曲线是由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 的,他在题为《1861-1957 年英国失业和 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的文章中研 究了英国的失业与名义工资,提出了通货 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随后 萨缪尔森和索洛用美国的数据表明了通货 膨胀和失业之间类似的负相关关系。他们 的推理是,这种关系的产生是因为低失业 与高需求相关。这些经验研究引发了一场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长期讨论,弗里德曼、 菲尔普斯、卢卡斯、费希尔等经济学家都 质疑了由经验数据导出的菲利普斯曲线的 稳定性。由于理论的发展和经验统计的困 难,使得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有所调整和修 改,把预期包含进工资和价格的反应函数 中。Romer(2002)对这种概念发展进行 了回顾和总结。
新凯恩斯主义粘性信息菲利 普斯曲线模型
在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中,如 果生产者不是频繁地调整其价格,那么该 模型中的通货膨胀遵循附加预期的菲利普 斯曲线的特征。因而从本质上说,新凯恩 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粘性价格模 型,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通货膨胀的一 些动态特征。但有些经济学家如 Mankiw 等经过经验检验发现,这种模型不能解释 通货膨胀的持续性,甚至出现了与经验事 实相矛盾的结论:实际通货膨胀对货币冲 击的反应是逐渐做出的,而新凯恩斯主义 菲利普斯曲线的结论是立即调整 (M a n k i w a n d R e i s ,2 0 0 2 );有经济学 家发现,通货膨胀变量的自相关系数为 1,说明通货膨胀在各期的数值与前一时 期数值相关,具有惯性,但新凯恩斯主义 菲利普斯曲线却得不出这种结论 (Fuhrer and Moore, 1995);新凯恩斯 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得出了通货紧缩 导致经济繁荣的结论,但实际情况却是相 反的。在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中, 厂商的通货膨胀预期是前向的,如果中央 银行明确表示降低货币供给,产生通货紧 缩,而厂商会在通货紧缩到来之前就降低 其产品价格上升的速度,这样流通中的实 际货币数量反而增加了,总需求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