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常用井下作业施工质量标准(试行)井下作业施工原则1、作业施工符合QHSE管理要求。
2、施工必须达到设计要求,资料齐全、准确。
3、施工过程不许损害油层。
(对低渗、低压和重水敏储层尤为重要。
)4、施工后井筒、管柱情况清楚,下井管柱符合设计要求。
5、完井后井口与井场交接设备齐全、完好、规范、符合加方要求。
(一)压井质量标准1、压井必须遵守压而不喷、压而不漏、压而不死三原则。
(目的是既保证作业施工安全又不损害油层。
)2、压井液必须与地层相配伍,相对密度、粘度、固体颗粒含量等主要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压井液不与地层也产生结垢,不产生水敏、盐敏等敏感性堵塞及固体颗粒对储层的堵塞。
(1)相对密度为1的可用清水。
(2)相对密度为1——1.18的可用卤水或盐水。
(3)相对密度为1.18——1.26的可用浓卤水或氯化钙水溶液。
(4)相对密度超过1.26时可用氯化镁、氯化锌水溶液等无固相压井液(5)压井液对地层产生的回压必须大于储层静压。
其密度计算是:压井管柱位于油层中部γ=100(pa+pb)╱H压井管柱不超过油层中部γ=100〔pa+pb-ī×(H-h)〕╱h其中:γ—压井液液密度;pa—原始地层压力Mpa ;pb—附加值取1—1.5Mpa;H—油层中部深度m;h—实际压井深度m;ī—压力梯度Mpa╱m。
3、压井液备量为1.5倍井筒容积,压井施工必须连续进行。
4、压井方式选择。
(1)循环压井A、井内油管和油套环空间通道畅通时一般采用循环压井。
B、地层产气量大时尽可能采取正循环压井,此时应控制回压保证压井效果。
C、压井液进、出口性能一致后方可停止压井。
(2)挤注压井A、井内仅有油管或油套环空一条与产层相通通道时采用挤压井。
B、挤压井前油管或套管先放空,之后再挤压井液。
C、挤压井施工前应按地层吸水压力1.3___1.5倍对地面压井管线试压合格。
D、挤压井要准确计量,挤入量一般不超过油层以上井筒容积。
E、重复挤压井时,尽可能将前次挤入的压井液放喷干净。
F、挤压井施工,应在限压范围内尽量提高挤入排量。
(3)灌注压井A、对地层漏失严重的井应进行灌注压井.B、压井前应测量井筒液面高度.C、压井后观察30min,井筒无液流则压井结束.5、压井对作业的其它要求(1)压井后要抓紧起下作业施工,中深井时间不应超过12h。
(2)压井后起下作业与清腊探砂面的时间不超过48h。
(3)打捞落物、处理井内复杂事故时,压井措施应服从施工需要。
(4)低液面抽油井检泵作业时尽量不压井或半压井。
(5)具备不压井条件可进行起下作业的井不压井。
(6)具备回收条件的井,压井排出液应回收进站;不具备回收条件的井,排出液应集中进罐后回收。
(严格环保管理,为排出液不落地创造条件。
)(二)拆装井口质量标准1、检泵井拆装井口四步骤:1、偏转驴头;2、卸掉防喷管和光杆;3、起出抽油杆和泵柱塞;4、卸掉大四通以上螺丝,抬下总闸门以上采油树。
(1)拔驴头A、将驴头运转载上死点停车,刹住死刹车。
B、将合适的方卡子在靠近防喷管顶面处卡住光杆,然后松开刹车下放驴头,松开光杆,原受力方卡松开后再刹死刹车。
C、卸掉原光杆方卡,提出悬挂器。
D、打开驴头锁销,松开刹车,启动驴头至上死点,再刹住死刹,驴头自然偏转。
(2)卸井口A、关死所有进站阀门。
B、卸掉防喷管和光杆,起出井内泵柱塞和全部抽油杆。
C、卸掉大四通以上12条法兰螺丝,抬掉总闸门以上采油树。
D、卸松拿掉法兰钢圈、内护丝、松开顶丝。
E、将井口卸掉的螺丝、钢圈等零配件整理、清洗,存放在工具架上待用。
(3)装井口A、作业结束后应装好生产井口。
B、钢圈、钢圈槽及油管头应干净,涂上黄油,就位安装。
C、装上内护丝,上齐顶丝和所有螺丝,并对角逐个紧固,法兰面装平。
D、接好与站连通管线。
E、下完泵杆装好防喷管。
(4)调防冲距,挂驴头,试抽A、下完泵、杆后调好防冲距,卡住光杆。
B、将驴头转向下死点,关好锁销。
C、挂好悬绳器,卡住方卡试抽不上挂,下不碰。
D、试抽出液憋压1.2Mpa以上为合格。
E、井口干净,井场符合交井条件可交井。
2、非检泵井拆装井口(1)按施工需要逐一拆卸井口各联接处,不许损坏原设备。
配件原拆原装,不刺、不漏、不缺、符合生产要求。
(2)钢圈、钢圈槽及油管头内锥面要清洗干净,涂上黄油,确保密封可靠。
(3)法兰面必须上平,螺栓对角均匀上紧,螺栓露出螺母长度3——5mm。
(安装井口的关键工序:(1)钢圈、钢圈槽清洁、涂油;(2)法兰面上平;(3)螺丝上全、对角上紧;(4)顶丝上紧。
)(4)、新装井口的套管短节质量必须合格。
套管接箍内螺纹,套管短节外螺纹要涂抹高压密封脂,高油气比井、气井和高压注水井应缠绕聚四氯乙烯塑料带后按标准紧扣。
(5)、井口采油树安装另部件齐全、规格、干净。
3、未射孔井采油树安装后必须整体试压合格4、甲乙双方现场交接,办理交井手续后方可撤离井场(三)搭井口操作台质量标准1、为了安全生产,井口起下作业必须先搭操作台。
2、操作台高度、长度、宽度应适应井口安装自封封井器和起下操作的需要。
3、操作台应搭接平整、牢固可靠、透水、防滑、卸装方便。
4、操作台组装结构应适应防喷需要,方便开关闸门和抢装井口。
5、操作台上不许放采油树、游动滑车,不许连接电线,存放小件工具、配件等。
(四)起下油管、抽油杆质量标准1、起下油管(1)起油管前应检查顶丝卸松程度是否符合要求。
(2)试提油管挂时人员撤离井口,观察拉力计吨位变化,以井架安全负荷为限,提不动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3)起油管前应搭好油管架和油管滑道。
(4)起出油管排放在油管架上,10跟一组排整齐。
(5)起下油管拉送走滑道时应装护丝。
(6)下井油管的要求a、油管要彻底清洗、清腊。
b、油管要仔细检查是否有弯曲、变形、腐蚀、裂缝、孔洞和螺纹损坏等,不合格的不能下井。
c、油管应用相应油管规逐根通过。
d、下井油管应严格执行三丈量规定,即首次丈量、换向丈量、复查丈量;由班长、资料员、技术员三岗各自丈量、检查、计算无误、累计复核误差每1000mm小于0.2m。
(7)下井油管必须丝扣干净,涂丝扣油或密封脂,油管要上满上紧扣。
上扣扭矩参考表2.1——2推荐油管上扣扭矩。
(8)起下油管时,井口操作与司机手配合要协调,防止工程、人身事故发生,(单吊环操作或砸伤人)。
(9)起油管过程中应按规定及时向井筒灌注作业液,油管起完应把井筒灌满,以防井喷。
(10)起完油管后,若因故暂不下油管时,应先下少量油管后坐上井口。
2、抽油杆的起下操作(1)起抽油杆应搭好抽油杆桥。
(2)起下抽油杆的工具,如吊卡、大钩、扳手等必须完好适用。
(3)井架要找中。
使井架画论、游车、井口在同一中心线上。
(4)起出抽油杆时,要逐根卸扣,拉到抽油杆加上10根一组摆放整齐。
(5)起杆遇卡时,要细心活动解卡,避免强拉硬提将抽油杆拉长拔断。
活动无效时,可用抽油杆倒扣器倒出抽油杆。
(6)若遇卸不开扣,可用加长扳手卸扣,严禁用榔头敲打接箍。
(7)下井抽油杆应认真检查,有扭曲、弯曲、裂痕、接箍偏磨、丝扣损坏的抽油杆不能使用。
(8)抽油杆下井时,丝扣要干净,涂上丝扣油。
(9)抽油杆下井对扣时要吊直,避免错扣,抽油杆上扣要有足够的扭矩,上紧扣后台肩不许有间隙,上扣扭矩符合表2.2——2要求。
(10)为使上扣扭矩更均匀,推荐使用气动或液动抽油杆钳,要及时检查动力钳压力表和钳子本身,确保动力钳性能良好。
(11)上扣时,若接箍面与接头台肩面接触不良,应卸开、清洗、检查、涂油后重上。
(五)清腊质量标准1、起出或需下井油管、抽油杆、泵应彻底清腊,达到见本色、无死角程度。
2、起出的油管、抽油杆可在现场用锅炉车清腊,但最好回收到油管、抽油杆维修厂集中清腊。
3、泵筒、活塞清腊后,活塞装入泵筒上交。
4、井下工具清洗、清腊后,仔细检查、描述、以便回收或备用。
5、不允许在清腊后的油管、泵、杆上站人、行走、沾泥、污染。
6、油管清腊后,应用油管规逐根通过。
(六)洗井质量标准1、根据施工设计要求需洗井的必须洗井。
2、洗井进口管线必须用高压管线连接,并按设计施工压力的1.5倍试压合格;出口管线需固定,末端采用1200弯头。
3、洗井液性能要求。
(洗井液和洗井方式应根据不同井况进行设计。
)(1)洗井液不能使地层粘土矿物发生膨胀。
(2)洗井液与油水层产出液应具有良好的配伍性。
(3)低压漏失地层应加入增粘剂、暂堵剂,或采用低密度的汽化水、泡沫洗井液洗井。
(4)稠油井洗井液应加温并加入降粘剂或高效洗油剂。
(5)结腊卡泵的抽油井,洗井液温度应高于700C。
(6)洗井液相对密度、粘度、PH值和添加剂性能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4、洗井液储备量为井筒容积2——2.5倍。
5、洗井按设计要求可采用正洗井、反洗井或正反洗井交替方式进行。
6、洗井时注意泵压变化,控制排量由小到大,同时注意返出液情况,正常情况下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
7、泵压升高洗井不通时,应停泵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8、洗井质量应达设计要求。
9、洗井返出液应回收或进池,不能造成环境污染。
(七)检下泵操作质量标准(管式泵)1、检泵时应查清漏、脱、掉、卡等原因,并详细描述。
2、洗井。
把活塞提出泵筒,先用热水替出井内原油后洗井,洗井符合洗井质量标准。
3、起出井内抽油杆、油管等全部管注,包括尾管。
(抽油杆柱上常见的附件有:加重杆、脱节器、防磨器、刮腊器、防脱器等。
)4、起泵到井口,应根据泵井的不同正确选用并扣好吊卡。
5、若泵筒内有落井活塞,起活塞时应先固定好泵筒后抽活塞,防止墩钻、泵筒断落。
6、旧泵起出活塞后清洗干净,装入泵筒,由泵班专车回收。
描述资料、跟踪卡由技术员移交。
7、新泵应专车专运,随带合格证、跟踪卡等资料。
8、新泵现场交接,应验收泵吸气量大小,凡尔是否灵活,丝扣是否完好,泵筒与活塞间隙是否符合要求,三级标准以下泵不得使用。
9、起出油管在下井前须按规定清腊、清洗和检查合格。
10、探砂面冲砂。
(1)油井下泵前一律要探砂面,若砂面超过标准,则要冲砂。
(2)探砂面一律采用光油管硬探,严禁带其它工具。
(3)砂面深度以油管管柱悬重下降10KN——20KN时,连续3次深度误差小于0.3——0.5m为准。
(4)冲砂应根据井况正冲或反冲。
管柱下至距砂面1——2m处大排量冲至设计深度后洗井,出口液含砂小于0.2%为合格。
(正冲砂冲刺力大,但混砂液上返速度慢,携砂能力差,容易砂卡管柱;反冲砂冲砂液下流速度慢,冲刺力弱,但混砂液上返速度快,携砂能力强,不卡管柱。
)11、下井工具必须仔细检查、丈量、记录型号、规范、长度等有关资料数据。
配下尾管长度应符合技术要求。
12、下入活塞进工作筒时应慢下、慢入到底,严禁下冲固定凡尔。
13、老井转抽必须探人工井底、冲砂、套管刮腊。
(八)起下封隔器质量标准1、封隔器由工具队专人负责清洗、拆、装、维修、试压、检验、存放;2、现场使用应有专车、专人运送交接,轻装轻卸,不得磕碰、沾脏物;3、现场交接应仔细检查,符合技术要求,性能可靠;4、下井前应记录型号、规范、配下深度,与其配合使用的其它工具的次序连接位置准确;5、带封隔器管柱尾管一般不少于3—5根,下管速度不超过25—30根╱小时;6、井口操作摘吊卡上提高度不超过30cm,上扣打好备钳,丝扣涂油上紧;7、下封隔器管柱井口必须装自封,起管时在工具出口前2根油管卸掉自封;8、下管应在计算不剪断坐封销钉深度处试坐一次,检验封隔器性能;9、下管途中应注意拉力计悬重变化,防止中途座封;10、起管解封,应先解封释放胶筒,并反复活动使其变形后才能正常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