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网络信息
摘要: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就是一节精彩的课堂,如何让课堂动起来,如何从中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
关键词:案例;做中教,做中学;获取网络信息;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20-02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发生在讲授《获取网络信息》的一节常规课里,教学内容选自中职国规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3)第3章第2节《获取网络信息》一节的内容。
本章节教学对象是职专一年新生,他们在初中阶段上网的机会较少,因此他们对本节课充满了期待。
作为一个有着13年教学经验的我,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较充分的准备,一定能让学生满载而归。
二、案例主题
经过反复研读教材,总结前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适合采用主题引导、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并从中确立了“做中学,做中教”为主题的教学理念。
如何在“做中教”?根据“做”设计教学目标,把握“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来精心设计提问,有效实现了师生双向互动,这就是“教师主动型”做中教。
学生在“做”的尝试中,主动质疑,教师智慧引导多向答疑解惑,这就是“学生主动型”做中教。
教师
还能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这就是“真教”、“真爱”。
如何在做中学?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上机实训,并使学生在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这不就是做中学吗。
课堂预习、尝试练习、引导探究等,在预习、尝试、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智慧地组织交流答疑解惑,这也是做中学。
围绕“做”,精心设计上机任务,让学生在上机实训过程中有效掌握,这更是做中学。
三、案例事件
在上一节课结束前,我给孩子们布置了预习《获取网络信息》一课的任务,并说明下节课将开放学校网络,让他们学习利用检索工具来查找资料,当时孩子们一片哗然,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怀着激动、期待的心情进入机房的。
不出所料,上课铃声还没响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涌入机房,还没坐好就先按电脑启动键了。
我先用“远志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里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教学广播。
师:孩子们,请安静一下,我先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利用“百度”查找与“北京2008奥运会”相关的资料。
生:老师,老师……我们知道任务了,让我们自己操作吧。
(着急的大声说)这么迫不及待,看来他们对这个学习任务有很大的把握了。
可我转念一想,要是他们没有按时保量完成给定的上机实训任务,这节课的教学进度岂不是完成不了,这样就会影响下一次课的上机任务。
但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我心一软,那就顺水推舟吧!还可以顺便了解学生平时上网的情况。
师:很好,但下课十分钟前我要检查你们的学习任务。
我爽快地释放了“屏幕广播”,孩子们有节奏的敲键盘和按击鼠标声顿时此起彼伏。
看到他们那个兴奋样,我也暗自高兴:看来这节课可以放手让他们去自由发挥了。
看着大部分孩子在ie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然后按回车,百度熟悉的界面跃入眼帘。
我忽然发现一个孩子在下载什么东西,走进一看,原来他是在下载qq软件,不过他已进入百度页面,通过百度找到qq软件的,我装作没看见就走过去了。
生:老师,我用“百度百科”找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师:很好,你可以好好学习下,并把资料保存到学生作业文件夹里。
生:老师,我用“百度视频”找到了“北京2008奥运会”主题曲。
师:很棒,你可以好好欣赏下。
生:老师,我用“百度贴吧”进入了“北京奥运会吧。
”师:very good,你可以在吧里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互动。
生:老师,我用“百度学术”找到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和“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预期经济效益分析”。
师:哦,你可以好好了解下,增加些见识。
生:老师,我用“百度图片”找到了吉祥物福娃和鸟巢的图片。
师:嗯,你可以保存这些图片。
生:老师,我用“百度新闻”找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_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
”师:嗯,这个网站是奥运会的集合体。
看着秩序井然的场面,每个孩子都开心、得意、享受着。
教室里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的心一下子释然了,看来“百度”世界里的精彩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这也许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意外”收获吧。
我再走到那个下载qq软件的孩子身边,发现他在和北京的同学通过qq交谈
北京奥运会的情况,他同学还在线传了些北京实景图片给他。
这个也算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另一个“意外”收获吧。
本节课即将结束,孩子们收获几何呢?让我倍感欣慰的是孩子们的作业文件夹保存了很多“北京2008奥运会”相关的资料,看来我这节课的“心软”,也能“意外”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了。
如何让孩子们把辛苦找到的材料串联起来呢?对了,前面学了powerpoint软件它可以把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素材融合起来,做成精美幻灯片供大家欣赏。
于是我布置了课后任务:将找到的素材用ppt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北京2008奥运会”专题幻灯片。
让孩子们通过做专题幻灯片复习ppt的相关知识,这个也算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第三个“意外”收获吧。
这节课我讲授新课的内容很少,因为这事“浪费”了时间,但我对自己“心软”的决定一点也不后悔,相反地,我要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而喝彩!我期待着他们制作出“北京2008奥运会”精美专题幻灯片作品。
我相信他们,我会为孩子们加油!
四、案例结果
本节课对我来说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三个“意外”收获,通过这三个“意外”收获我深深地感受到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
“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可以在“做中教”,从中达到教学目的。
课后,我和孩子们交谈得知,他们最喜欢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上掌握了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较熟练使用检索
工具获取所需信息了。
事后,从孩子们提交上来的精美ppt幻灯片作品证明,本节课的“放手”也是对孩子们的一种信任,一种关爱,一种理解。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3)[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