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种决策

品种决策

试验资料1:生产何种产品决策
某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计划中有三种备选方案,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据以确定应生产何种新产品。

(1)根据上述资料,应生产何种产品?
(2)现假定生产新产品B或C,分别需支付专属固定成本200元和900元,则决策分析的结果又该怎样呢?
(1)10000*(1-90%)=1000小时
A贡献毛益:1000/20*(60-50)=500元
B贡献毛益:1000/5*(82-70)=2400元
C贡献毛益:1000/2*(44-38)=3000元
应生产C产品。

(2)B贡献毛益-200=2200元
C贡献毛益-900=2100元
应生产B
试验资料2:亏损产品决策
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表5一15所示。

年终结算时,甲、丙两产品分别获利5000元和1000元,乙产品则净亏2000元。

要求做出乙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分析。

(1)如果停产亏损产品,剩余生产能力无其他用途,应否停产?
(2)若停产亏损产品,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出租可得收益2500元,应否停产?
(3)如果停产亏损产品,剩余生产能力可转产丁产品,丁产品单价50元,销售量600件,单位变动成本30元,应否转产?
(4)如果停产亏损产品,剩余生产能力转产丁产品产生贡献毛益14000元,同时固定成本增加6000元,应否转产?
(1)乙贡献毛益=500*(60-46)=7000>0,所以不应停产。

(2)乙机会成本为2500元。

差量收益:7000-2500=4500元,
应停产。

(3)丁产品贡献毛益:600*(50-30)=12000元
差量收益=12000-7000=5000元,应转产。

(4)乙贡献毛益为7000元,丁贡献毛益为14000-6000=8000元。

乙-丁=-1000元,应停产并转产。

试验资料3:自制或外购零部件的决策
某企业需用的甲零件既可外购,也可利用现有剩余生产能力自制,自制成本预算如下:单位直接材料为1元/件,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1.5元/件,变动性制造费用总额为0.4元/件,应分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3500元,外购单价为3元/件。

(1)需用的甲零件10000个,自制不需要增加固定成本,如不自制剩余生产能力亦无其他用途,该零件应否自制?
(2)需用的甲零件10000个,自制不需要增加固定成本,如不自制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出租每年可得租金收入2000元,该零件应否自制?
(3)年需要需用的甲零件10000个,如自制,需购置一台专用设备,每年发生固定成本为2000元,如果外购,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出租每年可得租金收入2000元。

应否自制?
(4)年需要需用的甲零件10000-15000个,如自制,需购置一台专用设备,每年发生固定成本为500元,如果外购,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出租每年可得租金收入1000元。

应否自制?
(1)自制:(1+1.5+0.4)*10000+3500=32500元
外购:3*10000+3500=33500元,应自制。

(2)外购:33500-2000=31500元<自制32500元,应外购。

(3)自制:2.9*10000+3500+2000=34500元
外购:33500-2000=31500元<34500元,应外购。

(4)设需零件x个。

2.9x+3500+500=3x+3500-1000
x=15000
试验资料4:继续加工的决策
某企业投入一种原材料甲,同时生产出A、B两种联产品,这两种联产品都可以直接出售,也可以进一步加工。

试根据下表所示的资料,作出对联产品A、B应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联产品A:
差量收益:260*900-200*1000=34000元
差量成本:50*900+10000=55000元
34000-55000=-21000元,所以不应继续加工。

联产品B:
差量收益:500*360-300*400=60000元
差量成本:50*360+20000=38000元
60000-38000=22000元,应继续加工。

试验资料5:生产工艺的选择决策
某企业加工某种产品,有ABC三种设备可供选择,在收入、材料费用等方面都是相同的,但由于三种设备效率不同,使得单位加工费、固定成本总额不同,有关资料如下
设备单位加工成本年固定成本
A 1.35 7500
B 0.6 15000
C 0.21 45000
(1)计算成本平衡点
(2)选择采用哪种设备进行加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