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摘要:在“减负”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
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减负不减效,减负能增效,
成为摆在学校和每个教师面前必须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的问题。如
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益,现实地
成为每位政治课教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
在“减负”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
习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减负不减效,减负能增效,成为
摆在学校和每个教师面前必须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的问题。如何构
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益,现实地成为
每位政治课教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和谐关系,唤醒学生智慧
课堂教学本身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双边活动。它是师
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
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而且有
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
作为中学政治教师,首先,要确立新的目标观念,倡导“以人
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从而发现人的价值,
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其次,要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
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将学生作为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
者角色来对待,构建师生间双重主体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
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
第三,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主动与学生交往,关
心学生、尊重学生,“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善以会心的
微笑,赞许的点头,关爱的抚摸,鼓励的言语,去亲近学生,吸引
学生,悦纳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中的首席”,
成为学生志同道合的朋友,感情融洽的伙伴,以形成强大的课堂“情
感磁场”。
二、重视自主学习,开启学生智慧
在课堂中,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彻底改变“被动学习”、“机械
学习”和“他主学习”的方式,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交
给学生,尽量少讲精讲,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
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质疑释疑、
自我评价,直至主动完成知识建构,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
过程中,培养学习的主体责任感,建构自己完整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学会自读教材,要读“四题”
(课题、节题、框题、目题),明确学习的大方向;读“三字”(黑
体字、宋体字、楷体字),掌握书本理论;读插图、引言,拓展思
维层面。
其次,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在自读的过程中,要引
导学生善于生疑、质疑、释疑。让学生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水平”
的问题中,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展示自己的水平,在得到同学、
老师的认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同学的积极合作、交流中,
在师生的互动与对话中,思维相互诱导和撞击,智慧的火花竞相迸
发。
三、引导合作探究,师生共生智慧
我们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倡
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现代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探求的过程,
开发知识的宝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我们的中学政治课
堂变为充满智慧挑战的课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位智者,
用智慧去点燃课堂中的智慧,去激起整个课堂的涟漪,在碰撞中产
生一个个疑问,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让学生在
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
进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和探究智慧。教师也可以在合作、交流、
探究过程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慧特点,为更有效地实施智慧型教
学提供参考。
四、密切联系实际,丰富学生智慧
政治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
念,教学中要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本与社会相结合等,尽
量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
生在课堂中从一种兴奋状态进入另一种兴奋状态,对课堂教学充满
新鲜感。
一是联系学生实际,即根据学生的心理、思想实际,抓住他们
关注的“热点”、“焦点”、“疑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二是联系社会实际。时刻紧扣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性,运用鲜活
的时事材料,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机关、工矿
企业、大自然中去学习,让发现、探究凸现出来,把学习的过程真
正变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走
出去”的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运用
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认识空间,丰富和发展了学生智
慧。
五、开展有效评价,发展学生智慧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有效的教学评价必须指向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本要求的评价。
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质量
水平进行测验,引导学生对求知过程和实践过程进行反思,而且要
指向师生的共同发展。课堂教学中,“好”、“很棒”式的单调化、
泛化、模糊化的评价或不当评价、不适时机的评价,只会让学生感
到“漠然”而“无动于衷”。相反,情真意切、因势利导而又恰如
其分的、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恰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
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有利于唤醒学生学习政治的自信,点燃
学生热爱政治的火种,催生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
让课堂评价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成为点拨学生迷津的灯
塔,成为启发学生深思的钥匙,成为放飞灵性的翅膀。
英国教育学家情特海说过:“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
的智慧”,充盈智慧的课堂是以教师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实现
效益的最大化,达到师生智慧共生的课堂。“用心灵塑造心灵,用
智慧启迪智慧”,这是课改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我们应该带着
真诚与爱心走进学生,走进课改,带着敏锐与智慧走进课堂,给学
生以心灵和智慧的启迪。
(作者单位:河北省馆陶县魏僧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