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插图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性
摘要:图语文化早在远古时期就被先人们利用,它是远古文化最重要的交流
方式,是至今留下的有大量考证价值的文化之一,它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传达的
直观性。在由以前简单的“排版印刷”概念到如今重新树立的”书籍装帧”概念的书
籍设计要素,插图在书籍设计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以它独特的魅力将独
树一帜。
关键词:插图 书籍设计 关系 重要性
一直以来,书籍以图和书并称,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书籍都是图文并茂,这
渐渐的成为了我们生活中评价图书的标准。作为现代书籍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插图则是通过对文字、图形、色彩三大视觉要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使读
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一、插图与书籍设计的关系
在书籍设计时,必须考虑插画的表现形式与书籍的文字、纸张、印刷等之间
的相互关系,无论是静止的形状还是流动的曲线,要与书籍其余部分共同组成一
种力量,表达一种意境,在书籍的这块载体有限的方寸土地上,把插图的审美情
趣与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为书籍设计锦上添花。
插图与书籍装帧的关系:插图是装帧中的一部分,插图最终得以出现,是以
纸张印刷的形式,插图的存在形式与纸页的印刷工艺、油墨色彩间的依附关系是
肯定会考虑的问题,如果说正文印刷是无光纸面的凸版印刷,那插图表现方式就
应与凸版印刷相适应,或电脑制作或彩铅勾画,把不同工艺材料形式呈现出的不
同感受与插图理念相融合,求得与纸书印刷工艺的一致性。
插图与版面设计的关系:插图在版面配置上也同样要求一致,版面内容的版
心、行、栏会直接控制插图,在布置版面的时候将图片放在文章中间还是尾饰,
放在单页还是跨页,整体的构思都应是统一,不然则是突破。总之在编排中要根
据字体及疏密、段行间的留白、整体的颜色,覆盖的面积和文中的插图一起考虑。
另外,插图的节奏编排也相当重要,(也就是指一般读者阅书速度与编排的节奏
以及文字与图片编排的节奏,前者是一种心理感受,后者是说应考虑到读者什么
时候阅读,什么时候看插图,什么时候该休息,去把握整体节奏。)就如建筑学
家梁思成先生曾说:“柱子与格子之间,开一个窗户还是开两个窗户,就像音乐
的节拍一样”。 插图是文字内容形象的表达,把握插图与版面设计的关系,能够
更好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插图与文字内容的关系:插图在表现风格上应与文字内容相协调,如果书稿
是通俗刊物,那么插图倾向于易认识、易理解;如果是儿童类题材,插图则应更
富生动、活泼、形象、幽默的气息;如果是科教类书籍,应是实事求是、严谨、
绝忌虚无的。这些表现并非一贯的形式套路,当然需要依靠画者的个人能力,从
内容出发求得与其精神相统一。
二、插图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性
1、具有辅读作用
一本好书在设计中会因为有合适而有内涵的精美插图而出彩,很多读者翻阅
一本书时,由于时间等原因的限制,一般只会粗略地翻一翻,不会过于仔细的去
阅读文字内容,但他们却可通过文中插图的画幅大小、规格的变化等来猜测书籍
中文字信息内容及书籍风格,且图片能把平庸的事物变成活泼生动的画面,比文
字更具吸引力,容易把读者吸引住并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这就是插图的重要
性之一,信息传达的直接性所带来的视觉效应。
插图在书籍设计中是一种具有视觉识别特征的符号,是直白的语言信息的载
体,但在满是文字砖块堆砌的书籍城墙里,读者往往被那些密密麻麻的块形文字
以及麻木理解的思维,禁锢着自身自由想象的翅膀,插画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就
恰如其分的做了些类似的弥补工作。首先,使情景真实化 ,在很多读物中,会
把真实的人事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其次,使想象视觉
化,利用更视觉更形象的插图来描绘人们幻想中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实实在在的
“梦想成真”;再次,使抽象具象化,也就是说把人的思想、观念、理论这些看不
见的概念以及一些难以沟通的涵义,通过插图具象化,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2、活跃书籍样式
书籍设计它不仅指的是一种技能更是指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在大多数传
统的依靠文字编排的书籍中,文字一尘不变的视觉顺序很难在编排上得到突破,
如若仅靠文字行距、文字字体变化、文字字体大小变化来进行设计,第一,样式
单一,不能充分体现书籍设计者对书籍内容的感悟程度及设计风格。一个优秀的
设计者会通过对设计语言显性与隐性意义的研究,实现传达某种既定的意义而创
造出审美的信息。在现代书籍设计中,设计师们大胆地动摇了千年来造书者的权
威,不满足于只运用文字符号作为传达媒介的唯一手段,在到处是文字符号充斥
的书籍中,插图信息的运用无疑打破了它的常规样式,版面虽不怎么盈尺,却点
缀和丰富了形形色色的书籍。第二,美感不足,不能充分引起读者的共鸣。不可
否认,整齐有序的文字排列不乏庄重、严谨之美,在信息传达方面更具集中性,
然而,假设在一本以经营文字功夫为主的书籍当中看到那些与文字相得益彰的插
图,会不会使书籍不那么枯燥、沉闷了呢?有了插图的书籍设计,恰似一条颇具
诱惑力的桥梁,能诱导读者缓缓的进入佳境,又如一杯可以去“品”的温茶,让人
爱不释手、耐人寻味。一本优秀的书籍设计自然少不了书籍设计师将耳目一新的
插图融入到司空见惯的文字中。
3、增强书籍的文化内涵
一本书籍不会因为累计的文化堆积而更显专业。在西方国家,很多书籍就很
讲究插图的运用,他们常常采用整版的图片或者采取插页的办法,来描绘内容所
要表达的意境。很多名著中多有插图,这些黑白或者彩色,创作了一个个便于故
事情节展开的背景,生动的向读者演示了一个现实的场面或一段传奇人生,与文
章内容紧密相连,不仅增加了书籍的可读性,而且多了一些文化韵味,插图与文
字好比绿叶与红花的关系,偶尔是补充,偶尔是注解,在文章中不能直接看到或
者体会不到的东西,看了图片或许就能领悟出来,所以,插图与文章以书籍为舞
台,共同的谐奏了一曲精美之歌。
4、丰富书籍的艺术氛围
一本可赏性强、收藏意义丰富的书籍离不开以图为首的造型艺术的填充。插
图的成功在于能将一种观念利用一种媒介的方式进行传运,西谛曾在1927年的
《插图之话》里曾说:“插图愈自然、愈是少有意思的做作便愈好。”正是因为简
单而不做作的表达就更加反映笔者的真实感情,也正是因为这一表达,就更加的
牵引读者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尤其插图具有形象与色彩的真实性,通过种种方式
的表现,来打破时间、空间及人际间的很多隔阂,从而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不同
知识水平、不同地域方位的人们欣赏。
书籍设计中插图的“情绪”可以传达书籍感情,透过描绘,可以把七情六欲、
喜怒哀乐及人们想象的世界全都表现出来,那么插图的重要之处也就在于努力配
合书籍营造出一个有感情的阅读氛围。
5、缓解身体和心理的疲劳
阅读书籍是一种积极主观的行为,通常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都会全身心的投入
到这一活动当中,人在进行阅读活动的这一过程中,会随着阅读时间的不断延长
而让身体产生疲劳感,尤其是视觉疲劳,眼睛会随着文字的编排方式自动搜索信
息内容,把这些信息,不断地传输到大脑,但是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书籍设计
中插图的运用刚好做到了一个调剂作用,在书籍编排过程中,插图“插”在文字中
间后,对读者的阅读节奏做到了相对控制的作用,当读者在全身心投入在阅读活
动时,眼睛会随着编排设计中的插图而做到相应调整,便不会盲目地对一本书“一
气呵成”。插图的调节作用是在眼睛得到休整的同时也不会让兴趣“搁浅”,更不
会让这种“调节过程”显得突兀,插图便是通过颜色内容、画幅大小,编排位置吸
引读者,并调整读者的阅读速度、情绪、以及一系列心理活动,在营造的愉悦氛
围中,获得最佳审美趣味,此时,由被迫接受信息到享受信息的满足,缓冲了在
阅读过程中心理接受信息的紧绷感,不但无形中降低了阅难度,而且提高了阅读
效率,让身体和心理在一次次阅读活动中得到解放和提升。
插图是“视觉化”的艺术,随着其绘制手段和表达方式的不断进步,如立体插
图的出现,书籍中插图的表现强度也得到了大大的扩展,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增
彩的重要筹码之一,所以将插画艺术设计进行到底,更应是我们为之不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其庆编著.《书装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丰明高,蒋尚文,莫均编著.《编排设计》.湖南大学出版社
[3]熊文飞,宋新娟编著.《书籍装帧》.武汉大学出版社
[4]陈瑞林编著.《现代艺术设计史》.湖南科技出版社
[5]张进贤编著.《书籍装帧设计教程》.辽海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