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与福利费的列支范围
企业工资总额的组成
工资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
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90年
国家统计局重新发布了《关于工资总额组成
的规定》,93年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关于
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
对企业工资总额的组成范围作出了规定。根
据这个二个规定,工资总额具体有以下六部
分组成:
计时工资
这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包
括实行结构工资制的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基
础工资和职务工资,也包括新参加工作的实
习工资。
计件工资
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工
资,包括按包干办法支付给个人工资和提成
工资。
奖金
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增收
节支的劳动报酬。具体包括:生产奖、节约
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
其他奖金。
津贴和补贴
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
消耗和因其因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
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
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津贴的内容比较复
杂,主要包括从事特殊的津贴、保健性津贴、
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以及其他津贴。如
企业免费午餐,或发现金和餐票给职工,不
属于津贴的范围;企业报销书报的,不属于
津贴的范围;但如每月发给书报费,就属于
津贴的范围了。补贴主要是指物价补贴,目
前这个项目基本上没有了。
加班加点工资
其他支付的工资
这主要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
策的规定,因病、工伤、产假、婚丧假、事
假、探亲假、休假等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还
包括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
1,根据国务院据有关部门的规定颁发
的发明奖、自然科学奖、技术改进奖等等奖
金
2,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支
出
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公
费医疗卫生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
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
探亲路费、冬季取暖费、上下班交通费、洗
理费等。
3,离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4,劳动保护支出
具体有: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消
毒剂、高温清凉饮料,以及63年劳动部规
定的五类等特殊工种享受的保健食品支出。
5,非雇佣性劳务报酬
6,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
偿收入
7,本企业职工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
支付的股息和利息
8,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费用
9,应建立雇佣关系而支付给劳动部门
的各种费用
10,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
补贴
11,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此外,企业发给职工的上下班交通补贴
和因工负伤医疗期间的伙食补助,以及发给
职工的洗理费、卫生费等福利费也不属于工
资总额范围。
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制度是指企业职工在职期间
应在卫生保健、房租价格补贴、生活困难补
助、集体福利设施,以及不列入工资发放范
围的各项物价补贴等方面享受的待遇和权
益,这是根据国家规定,为满足企业职工的
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而建立制度。职工福利
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从企业提出的职工福利
费和住房补助基金。
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
1,职工医药费
2,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
是指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实际支付的定
期补助和临时性补助。包括因公或非因工负
伤、残废需要的生活补助3,职工及其供养
直系亲属的死亡待遇
4,集体福利的补贴
包括职工浴室、理发室、洗衣房,哺乳
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设施支出与收入相抵
后的差额的补助,以及未设托儿所的托儿费
补助和发给职工的修理费等。
5,其他福利待遇
主要是指上下班交通补贴、计划生育补
助、住院伙食费等方面的福利费开支。
不属于职工福利费的开支
1,退休职工的费用
2,被辞退职工的补偿金
3,职工劳动保护费
4,职工在病假、生育假、探亲假期间
领取到补助
5,职工的学习费
6,职工的伙食补助费
住房、医疗和工伤等保险费用
目前社会保险各地规定不统一,请查询
各地有关文件。
工资与福利费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工资与福利费是一致的,
并无本质上的差异。福利费是传统计划经济
的产物,是我国旧的分配体制的一部分,其
本质是小范围的社会再分配。在计划经济时
期,分配趋向平均化,但由于各地各人情况
差异较大,这种平均化分配实际上是无法实
现的,因此需要一种分配制度予以调整,这
就形成了现在的福利制度。在目前市场经济
的情况下,已经没有必要再区分工资与福利
费。
税法对工资的规范
企业所得税税前项目扣除办法颁布重
新规范了税法所确认的工资的范围。主要是
拓宽了工资薪金支出的范围。目前,我们掌
握的“工资总额”的概念和口径是1989年
国家统计局第1号令<关于职工工资总额组
成的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劳动成本中,
许多奖金、津贴和补贴并没有统计在工资总
额中,造成劳动成本统计的不准确。为区别
于传统的工资总额概念,<办法>采用“工
资薪金支出”的新概念来概括企业的劳动
成本。<办法>第17条对工资薪金支出定
义为“工资薪金支出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
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
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
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
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
关的其他支出。”其关键有两点:一是存在
“任职或雇佣关系”;二是任职或雇佣有关
的全部支出,包括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报酬。
所谓任职或雇佣关系,一般是指所有连
续性的服务关系,提供服务的任职者或雇员
的主要收入或很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任职的
企业,并且这种收入基本上代表了提供服务
人员的劳动。所谓连续性服务并不排除临时
工的使用,服务的连续性应足以对提供劳动
的人确定计时或计件工资。因任职或雇佣关
系支付的劳动报酬应与所付出的劳动相关,
这是判断工资薪金支出合理性的主要依据。
企业职工除了取得劳动报酬外,可能还
持有该企业的股权,甚至是企业的主要股东,
因此,必须将工资薪金支出与股息分配区别
开来,因为股息分配不得在税前扣除。特别
是私营企业私人控股公司,其所有通过给自
己或亲属支付高工资的办法,变相分配利润,
以达到在企业所得税前多扣除费用的目的。
企业支付给其所有者及其亲属的不合理的
工资薪金支出,应该推定为股息分配。
职工在企业任职过程中,企业可能根据
国家政策的要求,为其支付一定的养老、失
业等基本社会保障缴款;按照劳动保障法律
的要求支付劳动保护费;职工调动工作时支
付一定的旅费和安家费;按照国家计划生育
政策的要求,支付独生子女补贴;按照国家
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为职工承担一定的住
房公积金;按照离退休政策规定支付给离退
休人员的支出等,这些支出虽然是支付给职
工的,但与职工的劳动并没有必然关联,<
办法>第18条将其排除在工资薪金支出范
围之外。
工资薪金支出的范围应该这样把握,<
办法>第17条是对工资薪金支出的总括性
定义,企业因任职雇佣关系支付给职员的全
部支出,除非属于第18条明确排除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