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外国语学院
08汉英2班
邢 淑 圆
还记得少年闰土吗还记得可怜祥林嫂吗还记得落魄孔乙己吗还
记得疯癫阿Q吗这些可爱的人物伴随我们渡过了小学、初中、高中,
甚至现在大学中,我们还会时常接触到这些可爱人物的“父亲”——
鲁迅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先生过逝已久,但对于他的作品的研究和学习一直以来都没
有停止过。在生活节奏十分迅速的现代,时间、效率、网络等冷冰冰
的因素充满生活,商人们追求最大的利益,学生们追求更高的分数,
功力已成为生活的全部。这个世界到底已成为怎样的世界这个世界到
底在流失着什么鲁迅的作品在向我们讲述我们自己的事情。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鲁迅是思想家,也是革命家。
什么叫思想简单来说,就是对一种东西的看法,提出一些见解。正因
为鲁迅是思想家,从而他成为一名革命家,而他革命的方式则是用文
字来表达,所以,他才成为一名文学家。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新时代,
我们虽不需要必须成为革命家和文学家,但是我们也必须具备一种素
质——敢于批判,敢于创新,敢于追求自我。
时值二十一世纪,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就生活质量上看,我
国正稳步的向共产主义、完成共同富裕的目标大踏步前进。当今学生
也有稳定和舒适的条件为其学业服务,人们已经不用为吃穿担忧,我
们也可以获得更先进、更好的教育。可是家庭的不恰当的管教和安于
现状的思想让当下社会中的学生们出现并不和谐的画面:早恋、沉迷
网络、吸烟、喝酒、打架等等,而这些正处于思想成长期的学生很容
易受到外界不好的影响,他们对于信息并没有足够清醒的选择头脑。
一个吸烟的镜头他们认为那是成熟的象征,模仿之;奇装异服他们会
说帅气,模仿之,于是,在模仿中迷失了自我,在模仿中失去了自我,
同时失去了辨明是非的大脑以及看问题的能力。在当下学生中,鲁迅
的地位是比较尴尬的。虽然在义务教育中,几乎每个人都学习过鲁迅
的作品。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阿Q正传》,这几乎成为每
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结束义务教育,对大部分人来讲几乎就是
对鲁迅说永别。这对于一个被称为中国文人巨匠的鲁迅来讲,的确是
个不小的黑色幽默。不少的高中生对鲁迅已经有了不同的看法,他们
不已为然说:“鲁迅尽管再伟大,他只是个过去的人罢了,我们生活
在这个先代化社会,已经同鲁迅的精神脱轨了,所以我们不要浪费有
限的时间,出学那过时的精神,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出学习现代化
的物质精神。”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绝对不是。现代社会我们所缺
乏的素质正是鲁迅的作品所要教导我们的——批判、创新和自我。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呼唤的那件事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经一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扬眉吐气,满怀自信
地迈向国际大舞台。那么,中国要全面走向世界,扩大在国际社会的
影响,靠的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应该是中国人的国民素质,或者说,
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汹涌
而至以及“入世”步伐的临 近,我国将进入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
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而在信息化、知识
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竞
争。
然而,对照现实,我们不能不深感忧虑。国民素质问题,说到底,还
是 “国民性”问题。如果说“国民性”是根茎的话,那么国民素质
就是枝叶。而国民精神就是花果。有什么样的“国民性”,就会有什
么样的国民素质,也就有什么样的国民精神。反过来说 ,我们的国
民素质有待提高,恰恰说明根除困扰、阻碍我们民族进步“劣根性”
的任务依然艰巨。
面对逼人的形势,我们重提鲁迅直面现实的精神,学习他的民
族忧患意识、自强意识,也许不是“无的放矢”。鲁迅曾说:“唯有民
魂是值得宝贵的,作为华夏子孙,谁不希望自己 的民族强大起来,
谁不希望自己的民族不断进步然而,只要睁开眼睛,对现实生活有所
省察,我们就不会盲目乐观。从某种意义上说,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
中国知识分子所积极倡导的启 蒙教育工作仍没有完成,进入21世
纪,这个历史任务又一次严峻地摆到我们面前。 “鲁迅的方向,就
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是的,我们民族要全面实现现代化,鲁
迅将是不可淡忘的一面精神旗帜,这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显得尤为
重要。
即将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一份子,身上的担子着实不小。
面对期望,面对梦想,面对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我们还应该拥有个人思想
素质,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便是很值
得我们学习的。现在把这些鲁迅作品给我们的启示归纳为一下几点:
(一)要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现在我们已经步入到社会主义,生活
已经有了本质的改变,可是面对生活,我们还是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面对未来的挑战、诱惑以及正确和错误。每个人在没任何时候都要经
历考验,有好的事物的考验,也有坏的事物的考验,面对考验,清醒
的头脑是很重要的。清醒,对于判断,是关键所在。而判断,则决定
了生活。(二)要有“韧”的战斗。鲁迅对于旧社会的斗争是很有韧
劲的,“一口咬住就不放,拼命的刻苦的干去,这才是韧的战斗。”同
样的,建设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仅仅拥有良好的素质还是不够,还要
有如同战士一般的韧劲,用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三)反自由主
义。市侩,这是一种狭隘的浅薄的东西,它们的头脑,被千百年来的
现成习惯和思想圈住了,市侩的脑筋被造成了一种简单机器,碰见什
么“新奇”的,“过激”的事情,立刻就会象留声机似的“啊呀呀”
的叫起来。鲁迅的这种说法实际上和现在很大一部分人相似,即人云
亦云、追求中庸之辈。社会发展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害怕革新,这
种封建的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这对社会的进步,人的进步都是有很
大的阻碍效果。要创新,科学的创新,而不是保持自我满意的中庸状
态。(四)反虚伪的精神。这是鲁迅——文学家的鲁迅,思想家的鲁
迅的最主要的精神。。虚伪,这是长久以来中国的弊病,到如今甚至
成为社会的毒瘤。买四级答案、考试作弊、娱乐节目作秀、明星绯闻、
官员好大喜功等等,这些社会现象我们已经屡见不鲜,就其原因,便
是虚伪惹得祸。人们都喜欢虚伪,这是人性之中的一大弱点,虚伪只
是满足了个人暂时的欲望,而对集体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
为了中国的发展,为了自己的发展,摒弃虚伪,崇尚真实才是正道!
面对未来的考验,我们真正缺少的是什么有人说是科学的知识,
有人说是运气,然而很多人都忘记了一件最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自
身的良好的素质。也许我们碰到某件对于集体而言不太好的事情,也
许我们会遇到一些渴望创新的人群,大部分人选择无情的批判,那样
或许会保留下那点可怜的旧规矩,但是往往就是这些旧规矩,让我们
迷失在成长的道路上。人云亦云是很可怕的,长久的人云亦云可以消
磨一个人的思想,消磨一个人成长的动力。人人人云亦云,那么决定
一件事情好坏的舆论就不存在,这样恶性发展下去,我们的社会怎能
做到和谐呢关于这些疑问和这些难题,鲁迅都在告许我们该怎么做、
怎么前进,中国缺少鲁迅,忽视他的作品,就会失去了一盏明亮的灯,
就会失去一条宽阔的路,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