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存在问题及有效管理的探微内容摘要:本文从对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概念开始,通过对我国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和行政单位与不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为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对比分析,以及将我国政府与非盈利组织对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和国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的比较,分析出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解决该问题以及有效管理政府与非盈利组织固定资产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字:固定资产企业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折旧减值损失缺陷管理措施一、固定资产及折旧和减值损失的概念《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指出:“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其中,使用寿命,指固定资产预期使用的期限。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的资产。
单价虽然不足标准,但是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也应视为规定资产进行管理。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为:(1)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设备:(2)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设备;(3)批量设备:单位价值不足一般设备和专用设备的起点,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量同类资产,也应列入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折旧,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其中,应计折旧额,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二、我国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为了有效的管理利用企业固定资产,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相符,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合法权益,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1、企业的固定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即以实际成本作为初始入账价值。
历史成本指取得某项固定资产时和直至使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前所实际支付的各项必要的、合理的支出。
2、固定资产折旧:企业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总和法。
3、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企业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一般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二)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记账。
盘盈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确定固定资产价值。
对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扩建,其净增值部分,也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2、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会计核算一般不核算成本和利润,其核算目的具有社会效益,宏观性、广泛性等特点,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与减值准备,只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
在转让、毁损、报废以及盘亏固定资产,相应的减少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有偿转让、变卖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清理报废固定资产取得变价收入和清理报废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将其作为其他收入处理。
三、美国政府会计对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折旧方面的差异美国以权责发生制(应计制)或修正的应计制作为确认基础。
美国政府的固定资产由三部分组成:权益基金的固定资产、信托基金的固定资产、普通固定资产。
美国会计处理根据固定资产的不同用途来决定是否计提折旧:政府单位中依靠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收入来补偿全部支出的基金所使用的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其做法类似企业;用于普通政务活动而没有营销收入的普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折旧费不计入政府基金账户中,而在成本会计系统中反映或者在进行成本计算分析时计提,累计折旧可以在普通固定资产账群中登记。
四、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存在的缺陷及原因(一)由于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肌醇,固定资产的购置、改造、更新、修理等均由政府财政拨款,不可算成本和利润;加之行政单位属于非盈利组织单位,当期计提的折旧费用无法从收入中得到补偿,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以及资产减值损失。
这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固定资产时缺乏成本意识,不考虑经济效益,浪费国家资源;(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对固定资产为计提折旧,资产负债表是按账面价值所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从而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从而虚增资产;(三)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核算盈亏,资产管理制度不严格、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验收制度缺失;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困难;定期盘点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帐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等,造成帐实不符。
定期维护检修制度执行困难,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
(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使得消耗殆尽或已不能再用的固定资产长期挂账,既不报废,也缺乏更新资金,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事业单位用于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修购自资金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这种收入与固定资产的损耗并不存在直接比例关系,修购基金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价值补偿作用。
(五)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与会计核算原则不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会计固有的核算与监督职能部分缺失,无法进行相应的会计预测、决策、控制、分析无法加强对固定资产数量、质量、使用状况进行实时、连续、全面的反映、监督和控制,会出现随意处置、私自占用、非法挪用等现象的发生,不能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也利于明各部门的绩效考核。
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与措施(一)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我国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严格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公众能够得以有效的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并落实,明确内部监督责任,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二)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固定资产的时候考虑经济效益。
尽管行政事业单位的产出难以通过会计核算量化。
但不影响对其日常经济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准确计量;在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借鉴和参考,引入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的处理方法:1、可以增设“固定资产折旧基金”账户。
该账户作为“固定基金”账户的备抵账户,借方登记由于计提折旧而使固定基金减少数额,贷方登记固定资产报废时与累计折旧的转销数额,余额在借方表示由于计提折旧而使固定基金减少数。
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可以根据“固定基金”账户原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基金”账户余额计算计算期固定基金的净额。
2、引用企业会计准则中“累计折旧”账户。
该账户作为“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贷方登记计提折旧数额,借方登记固定资产报废时与折旧基金的转销数额,平时余额在贷方反映固定资产由于使用而减少价值的累计数额。
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可以根据“固定资产”账户原值减去“累计折旧”账户余额计算计算期固定资产的净值。
3、在行政事业单位按期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借:折旧基金,贷:累计折旧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时:借:累计折旧,贷:折旧基金同时:借:固定基金,贷:固定资产4、在会计报表中增加报表项目在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资产部类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累计折旧”项目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
这样可以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供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信息,也可以为上级预算部门合理安排固定基金的投放、调拨等提供客观、准确的会计信息(三)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以及技术进步、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等原因可能是固定资产发生无形磨损,致使固定资产发生减值。
在客观证据表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确实发生减值的情况下。
应当根据实际减值程度以及单位管理的需求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基金,以便使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管理,真实发硬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使固定资产在需要更新时得到更新;(四)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在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上,借鉴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基础,部分预算执行情况采用权责发生制。
引用开展经营业务活动的事业单位中对于经营业务活动的会计处理,在考虑社会宏观效益基础之上,对固定资产进行成本和经济效益的核算,增强成本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宋明么冬梅.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哈尔冰: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8刘永译,陈立军. 中级财务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