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食物的旅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识记食物在人体中的运转顺序,知道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口腔.胃.小肠.大肠组成。

2.使学生了解掌握食物是怎样通过消化道被人体消化和逐步吸收其营养物质的。

其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人体各消化器官的功用。

帮助学生了解时间的可贵。

过程与方法:激趣法.讨论交流法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保护消化器官的健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思品)2.感受人体消化系统的运动功能的协调美。

(美育)教学重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消化道各部分的生理功能。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并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就象车站的旅客一样,按时进入人体这列“火车”,并不断发生变化,经过四个车站后,该下车的“旅客”都下车,没下车的被人体吸收了。

那么食物的旅行要经过哪几个车站呢?(板书:食物的旅行)(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消化道的名称并回答上面的问题。

2.这些车站在人体的什么地方呢?我们来看看。

(出示课件,并随着学生的回答标出各消化道的名称)。

3.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食物在每个“车站”是怎么样变化的?(1).第一站,食物是怎样变化的?找出书上的句子来说一说。

A .食物变成什么样?B.这种变化是谁的作用?C.(录像: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吸收)我们就来看看牙齿是怎样使食物磨碎的?D.概括口腔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教师板书:切细磨碎)(2).食物中的淀粉在第一站下车后,食物又来到了?是直接到的吗?食道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功用呢?(板书:输送)A.胃是什么形状?食物到胃变成了什么样?主要是谁的作用?我们去看录像后再逐一回答。

(录像:食物在胃中的消化吸收)B.书上怎么说的?概括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板书:碾磨搅拌)(3).(同上学习)讨论食物在小肠.大肠中的变化及小肠.大肠的功用。

(4).食物在旅行中不断被消化.吸收,到最后,这群“旅客”已变得面目全非。

我们一齐回顾一下食物在人体中旅行的全过程吧!演示录相:完整的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

(5).你能一边看板书,一边回忆,用自己的话说说:食物在人体中旅行。

经过了哪几个车站?是怎样变化的?(6).为什么食物在人体这辆“火车”中会改变模样呢?(三).学生完整叙述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感受消化道的功能美。

(四).检查学习情况:1.填空:(!).按照食物进入人体的顺序,人体的消化道是由组成。

(2).食物的营养成份主要是在里被吸收。

2.判断下面小朋友的作法对吗?为什么?(1).小明最喜欢用牙齿咬核桃壳。

(2).兰兰特别喜欢吃麻辣烫,一吃总要吃个够。

(3).军军玩了半天球,又累又脏,可他一停下来就用脏手拿馒头吃。

(五).结合实际情况学习消化器官的保护。

板书设计:食物的旅行消化道功用口腔切细磨碎食管输送胃碾磨搅拌小肠吸收养料大肠吸收水份第二课口腔卫生ABC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牙齿的结构。

2.了解引起牙周疾病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3.明白发生龋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很好地保护牙齿。

过程与方法:激趣法.讨论交流法让学生知道牙齿的结构,了解引起牙周疾病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发生龋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很好地保护牙齿。

教学重点.难点:发生龋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认识牙齿的结构什么是虫牙(学名龋齿,也称虫蚀牙.蛀牙)?龋齿(虫牙)是细菌与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和糖起作用,发酵产酸使牙齿表面脱钙.溶解.破坏而形成龋洞的结果。

食物的种类对龋齿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软而粘.在口腔中滞留时间长的甜食易引发龋病。

食用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蔬菜.瘦肉等对牙面有机械性摩擦和清洗作用,减少牙面菌斑的粘附,在某种程度上有阻抑龋齿发生的作用。

牙齿咬合面的点隙窝沟,两牙相接的邻接面,牙齿排列拥挤.错位.重叠,义齿卡环接触处,接触不良的套冠边缘处,最容易集聚菌斑,不易清洁,也是龋齿好发部位。

怎样预防龋齿?1.每天至少彻底刷牙两次,最好是在早晨和睡前各一次。

2.使用含氟牙膏刷牙,能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3.每天用牙线清洁牙缝,把牙刷不易刷到的邻面牙菌斑清除干净。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奶糖.巧克力.甜点心和冰激凌等甜而粘的食物,少喝甜饮料,并尽量在正餐前后进食,吃完后一定要刷牙或漱口。

5.定期(半年左右)到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维护。

什么是牙周疾病?牙周疾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的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

在我国,成年人发病率高达70%以上,是丧失咀嚼器官功能的主要原因。

牙周疾病的自我察觉⑴近来刷牙时刷毛上有血迹,咬物时食物上有血迹,说明开始有牙龈炎。

⑵牙齿不松动,但牙龈红肿,一碰就出血,说明有牙龈炎。

⑶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咬物无力.牙根暴露,说明已发展到牙周炎。

这些症状若不能很好的治疗和控制,则会造成牙齿松动脱落,直接影响咀嚼.发音和美观。

怎样预防牙周病?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用正确的刷牙方法进行有效地刷牙,提倡应用牙线去除牙间隙的菌斑。

2.定期作口腔保健检查。

最好每半年一次。

3.定期进行洁治,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口腔洁治(俗称洗牙),保持健康的牙龈和稳固的牙齿,有效预防牙周炎。

4.合理饮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正确的刷牙方法要从小养成刷牙的习惯,一般在小孩两岁时就要教会他刷牙,而且最好每天刷两次,早晨一次,晚上临睡前一次。

正确的刷牙方法是要尽可能刷净食物残渣,软垢及牙菌斑(口腔内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同时不伤害牙颈部和牙龈。

刷牙时应将牙刷横放在口内,刷毛轻压牙龈,刷上牙时毛束向上,刷下牙时毛束向下,然后轻压牙龈,再转动牙刷使刷毛向牙冠方向刷,以后再转牙刷使刷毛向牙龈,如此反复。

可先刷后牙和前牙的外侧面,再刷后牙内侧面。

刷前牙内侧面时,牙刷则应立放在前牙的舌面,刷毛由牙龈向牙冠方向刷动。

最后应刷牙的咬合面。

如使用含氟化钠.洗必钛或氯化锶的牙膏,还可预防龋齿.牙周病或牙齿过敏。

第三课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懂得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与营养。

2.发育和预防“病从口入”有密切关系,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知道牙齿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激趣法.讨论交流法使学生懂得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与营养,发育和预防“病从口入”有密切关系,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与营养,发育和预防“病从口入”有密切关系,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2.让学生养成并坚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各位同学已学了不少卫生知识,今天老师准备和你们一起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即时出示课题)二.学生表演小品(音乐)这位同学表演的精彩吗?大家回想一下,刚才那位同学为什么会肚子疼?如果同学们也暴饮暴食,小小的胃一下子装得满满的,肠和胃负担过重,引起消化不良就意味着要吃药打针。

但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吃,好象花花核桃水果等可以增加营养的摄入,就可以吃一点。

但买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过了期的食物就不要吃了,否三.看图(出示幻灯片)1.问: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什么时候吃早餐,午餐,晚餐?2.问答题(小黑板)1)“早上时间太紧张,可以不吃早餐。

”对吗?为什么?师:经过一夜的消化,早上起来肚子已空空的,如果不吃早餐,挨饿上学,上午课时多,活动多,体力消耗大,热量一下子供应不上,就会头晕眼花。

长期如此会引起贫血等疾病,所以早餐不但要吃,还要吃得好,要吃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好象牛奶加面包或者2)“一日三餐那一餐最主要?为什么?师:上午体内的热量消耗大,需要得到补充,而且还要为下午的学习活动做准备,所以午餐要吃饱。

而晚餐吃得太多,会影响睡眠。

所以不要吃得太饱。

但如果晚上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帮妈妈洗碗扫地,还要四.看图(出示图片)1.这位小朋友拿着饭碗睁大眼睛,正在收看“叮当”这个节目,这时大雄被肥仔捉住打,2.“吃饭时看电视,对吗?师:吃饭时情绪要稳定专一,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会引起情绪变化。

看到高兴时哈哈大笑,看到悲伤时擦眼流泪。

这样会影响食欲和营养的吸收,这样是不卫生的,你们是这样吃饭吗?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五.判断题(看图)六.饮食卫生要做到:早餐吃得好,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午餐吃得饱,不偏食,不挑食。

七.八.阅读课文。

(小黑板出思考题)1.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包括哪些内容?2.为什么早餐一定要吃好?养成了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第四课预防流脑和乙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流脑。

2.了解流脑的传播途径和预防。

过程与方法:激趣法.讨论交流法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流脑,了解流脑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流脑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流脑的传播途径和预防。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讲解课文1.什么是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2.流脑的特征流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从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三四月份是高峰期。

据统计,每年的2到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

流脑的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

流脑病毒普遍易感,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可发生。

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二.提问:流脑的传播途径小组讨论,交流(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三.如何预防流脑?儿歌:开窗换气常晒衣,盐水漱口练身体,流行季节少外出,生吃大蒜药喷喉四.小常识“流脑”和“乙脑:的区别“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

两者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但它们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后果等都不相同。

“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的化脓性病变,它虽然也涉及到脑实质,但以脑膜的病变为主。

“流脑”经呼吸道传染,每年二.三.四月为发病高峰季节。

“乙脑”则是乙脑病毒引起的大脑实质的病变,它虽然也涉及到脑膜,但是以脑实质的病变为主。

“乙脑”经蚊子叮咬而传染,每年七.八.九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

“流脑”病人常会发热.头痛.呕吐.头颈强直.皮肤上有瘀点,脑脊水混浊,其中含蛋白与白细胞甚多,培养或涂片检查可以发现脑膜炎双球菌。

“乙脑”病人常有高热.头痛.嗜睡.昏迷,但头颈强直不明显,皮肤上无瘀点。

脑脊水尚清,含少量蛋白与白细胞,但无细菌存在。

“流脑”采用磺胺药.青霉素等治疗效果较好。

如能及时诊断治疗,很少有后遗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