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年级口算能力培养论文

低年级口算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
摘要:为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在无先进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三个方面的运用:抽象转化为具体,主客观并用,建立表象,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运算;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算理教学;科学设计训练方法,巩固提高口算能力,使低年级学生能更快更准确的口算。

关键词:低年级表象算理训练方法
众所周知,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低年级口算数学能力的高低将关系到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

在我们农村地区,没有先进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怎样提高低年级的口算能力,将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也任重而道远。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现浅谈一下,以抛砖引玉,以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抽象转化为具体,主客观并用
手脑直观演示,建立表象,从直接从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教导学生认识10以内数之后,就始终注重直观教学。

上课之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的实物图片,诸如小棒、卡片等,课堂上让学生数小棒,手指,强化数感训练,再把10以内的数进行分解或合并,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再进行如加法9+3的表象建立,一位同学手里面有9根木棒,另一位同学有3根木棒,那他们把木棒全部放在一起是多少根了?学生很快就知道是12根,那再想一想,这些木棒怎么摆放就可以一眼看出
是12根?学生很快就答道:“先从三根木棒中拿出一根到九根木棒合在一起,就是十根,还剩下两根,就是十二根”。

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鼓励和肯定,同时给学生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在此基础上,我又连接出了几道相同类似的题:8+4=?,9+2=?……学生都对答如流,并准确说出了“凑十法”,即建立了表象又提高了口算的准确能力,并多加练习,使学生的口算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理论实践结合,感性理性齐施
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其主要途径是教导学生理解算理,不仅灵活运用口算方法,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时,做到方法与算理齐飞,到达事半功倍之效。

以20以内进位加法为例,上课前先进行“凑十法”的铺垫练习,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9加几需要将较小的数拆成1和几,并能类推出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后,要求学生会讲口算过程,会画思路图,最后再通过举一反三地训练得以巩固。

再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就问:“15减8等于几呢?”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等于7。

”我又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说:“因为8+7=15,所以15-8=7”,我马上表扬并说明这种方法就叫“做减法想加法”。

我又进一步引导:“大家还有其他办法来做这道题吗?”这时学生马上来了兴趣,个个都踊跃举手。

一位学生说:“先算10-8=2,再算2+5=7。

”另一位学生说:“先算15-5=10,再算10-3=7。

”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大家积极思考,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在学生说完之
后,我及时给出了相关的理论辅导,做到实验与理论并用,感性与理性结合,使学生们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三、科学设计训练方法,巩固提高口算能力
小学生思维表象力强,不通过合理的训练很难形成技能,因此在口算训练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措施:
1.视算听算结合训练,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

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

2.形式多样乐此不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抢答口算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小组口算比赛。

这种练习,在培养口算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集体荣誉感,训练时将全班平均分成四组,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四组算式,每组八道题,每小组出八人参赛,由老师发令同时开始,每组只用一支粉笔,每组第一个人做完第一道,才允许第二个同学接算下一道。

哪组又快又对哪组优胜。

(3)击鼓传花。

这种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声音停下的一刻,信物在谁的手里就算一道口算题。

(4)数字找朋友。

老师准备一套20以内数字卡片,课堂上把这20张卡片发给20个学生,每人拿一张,如果前二名学生用卡片出示8+7,看他俩的朋友是谁?(5)擂台争霸赛。

练习时,大家推荐一名学生为擂主,手持十张20以内数的口算卡片。

让全班学生轮流“打擂”,“打擂者”如能流利地答对擂主出示的十张卡片上的题,就算打擂成功。

而成为新的“擂主”,擂主再出示十张卡片上的题,其他同学“攻擂”,依次类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算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游戏,让学生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劳逸结合,玩中有练,练有提高。

3.温故而知新。

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要经常采用新旧口算题对比练习。

如:进位和不进位的对比、减法和加法对比。

这样训练使学生既掌握新知,又复习旧知,进一步明确加、减之间的关系,使新旧知识互相沟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4.思维拓展训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故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如数14,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一个数可以有很多数相加减组成,这样进行加减集中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一道加法算式,想出两道减法算式,能根据相关联的三个数8、6、14很快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使学生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前提下,汲取新的知识与信息,注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被迫学习转化为主动学
习,进而快乐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