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初级经济师《初级财税》高频考点

2020年初级经济师《初级财税》高频考点

2020年初级经济师《初级财税》高频考点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考点一:市场效率1.市场效率:是指完全竞争状态下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效率。

2.完全竞争市场应具备的条件(1)大量买者和卖者(2)产品同质性(3)资源流动性(4)信息完全性考点二:公共物品与公共财政1.公共物品的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受益的非排他性【核心特征】(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核心特征】增加一个消费者,边际成本为零;可能形成“免费搭车者”。

(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2.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财政来提供,由此决定了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

3.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主要是消费该物品的不同特征,而不是指物品的所有制性质。

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考点一:财政投资性支出1.我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是下降的。

2.政府投资的特点(1)政府投资可以不盈利或低盈利。

(2)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可投资于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项目。

3.基础设施的特点: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

4.政府投资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无偿拨款。

5.财政投融资的特征(1)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

(2)目的性强,范围有严格的限制。

(3)不脱离市场,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

6.政策性银行:既不是商业银行,也不是制定政策的机关,而是执行有关长期性投融资政策的机构。

7.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主要应由政府预算投资形成。

考点二:社会保障1.内容:社会保险(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2.社会保障制度由德国的俾斯麦政府于 19 世纪 80 年代首创。

3.我国社会保险的内容(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生育保险:已婚妇女劳动者及其子女、配偶可分享待遇。

(5)工伤保险:最后获得待遇的包括劳动者本人及其家人。

4.我国的社会救助内容:对无依无靠的绝对贫困者提供的基本保障,“五保户”;对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最低标准的家庭和个人的最低生活提供的保障;对因天灾而陷于绝境的家庭和个人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章财政收入概述考点一: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财政收入原则——首要原则2.利益兼顾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3.合理负担原则在组织财政收入时,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要坚持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是指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收。

纵向公平是指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

对企业的税收还应保证机会均等。

4.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效率的含义: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

【注意】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实质上是财政参与价值形式的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过程。

考点二:财政收入效应1.财政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财政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或者说是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包括:(1)替换效应: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2)收入效应:由于政府为取得财政收入而向纳税人征税,导致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了纳税人对商品的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2.财政收入对经济的影响(1)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税收对劳动的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征税会使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闲暇的价格相对降低,引起个人以闲暇代替劳动,从而促使人们减少劳动供给。

税收对劳动的收入效应,是指政府征税之后减少了个人的税后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

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征税导致劳动供给增加。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征税导致劳动供给减少。

(2)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对储蓄利息征税,增加当前消费,减少储蓄。

(3)对投资的影响税收的替代效应:征税降低投资收益,导致减少投资。

税收的收入效应:征税导致税后净收益减少,为维持原有收益水平而增加投资。

(4)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方面,个人所得税是最有利的工具之一。

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少征税,特别是实行累进税制度,对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特殊功能。

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考点一:纳税人1.纳税人:税法中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

2.代扣代缴义务人:有义务从其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3.负税人:纳税人是法律上的纳税主体,负税人是经济上纳税主体。

所得税: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

对商品课征的税: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

考点二:税率1.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征税的深度,关系着国家的收入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体现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2.基本形式(1)比例税率: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

征税对象数额越大,应纳税额越大。

(2)累进税率:①全额累进税率②超额累进税率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本级速算扣除数=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③超率累进税率④超倍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税率的多少只与征税对象的数量有关,同价格无关。

当价格普遍上升或下降时,仍按固定税额计税。

3.其他形式(1)名义税率(税法规定的税率)与实际税率(实际负担率)【注意】由于减免税等因素的存在,实际税率常低于名义税率。

(2)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边际税率是征税对象单位数额的增加所引起的应纳税额增量占征税对象单位增加额的比率。

平均税率是相对于边际税率而言的,是全部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之比。

【注意】在比例税制中,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在超累税制中,边际税率高于平均税率。

(3)零税率与负税率零税率是以零表示的税率,是免税的一种方式,表明征税对象的持有人负有纳税义务,但不需要缴纳税款。

负税率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形式对所得额低于某一特定标准的家庭或个人予以补贴的比例。

第五章货物和劳务税制度考点一: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一)销售货物:注意视同销售货物的规定(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个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工商户;(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7)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个人。

(二)提供劳务:限定为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三)销售服务1.交通运输服务:9%【注意】(1)出租车公司向使用本公司自有出租车的出租车司机收取的管理费用,按照陆路运输服务缴纳增值税。

(2)水路运输的程租、期租业务,属于水路运输服务。

(3)无运输工具承运业务,按照交通运输服务缴纳增值税。

(4)航天运输服务按航空运输服务缴纳增值税。

(5)纳税人已售票但客户逾期未消费取得的运输逾期票证收入,按照交通运输服务缴纳增值税。

【总结】程租、期租、湿租,属于交通运输服务,税率 9%。

干租、光租,属于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 13%。

2.邮政服务:9%3.电信服务基础电信服务:9%。

增值电信服务:6%。

【注意】卫星电视信号落地转接服务,按照增值电信服务缴纳增值税。

4.建筑服务:9%包括工程服务、安装服务、修缮服务、装饰服务和其他建筑服务。

【注意】(1)固定电话、有线电视、宽带、水、电、燃气、暖气等经营者向用户收取的安装费、初装费、开户费、扩容费以及类似收费,按照安装服务缴纳增值税。

(2)纳税人销售活动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件等自产货物的同时提供建筑、安装服务,不属于混合销售行为的,应分别核算货物和建筑服务的销售额,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或者征收率。

5.金融服务:6%包括贷款服务、直接收费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和金融商品转让。

【注意】(1)以货币资金投资收取的固定利润或者保底利润,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2)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取得的利息及利息性质的收入,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6.现代服务:6%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商务辅助服务和其他现代服务。

【注意】(1)将建筑物、构筑物等本动产或者飞机、车辆等有形动产的广告位出租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用于发布广告,按照经营租赁服务缴纳增值税,税率 13%。

(2)车辆停放服务、道路通行服务(包括过路费、过桥费、过闸费等)等按照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缴纳增值税,税率 9%。

(四)销售无形资产: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业务活动。

【注意】纳税人通过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交易平台转让补充耕地指标,按照销售无形资产缴纳增值税,税率为 6%。

(五)销售不动产指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业务活动。

(六)混合销售行为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到服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

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

(七)兼营行为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不得免税、减税。

考点二: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自行销售从量定额: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数量×消费税单位税额从价定率: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额×适用税率复合征税: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定额税率+销售额×比例税率【注意】(1)销售额包括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其中价外费用的规定同增值税。

(2)对包装物押金的计税规定1)普通货物:收取时不征税,逾期未退还的并入销售额按应税消费品适用税率征消费税。

2)啤酒、黄酒的包装物押金无论是否逾期均不计征消费税。

3)除啤酒、黄酒以外的其他酒类产品的包装物押金,无论押金是否返还及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销售额征收消费税。

(3)纳税人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和抵偿债务等方面的,应当按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

2.自产自用(1)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不纳税。

(2)用于其他方面:于移送使用时纳税。

(3)计税价格的确定1)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其销售价格计税。

2)无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税。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3.委托加工(1)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是指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助材料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