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完整版本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完整版本


• 以上考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 1.词语含义; 2.句子含义。(理解) • 3.布局谋篇; 4.归纳内容要点; • 5.作者观点态度。(分析综合) • 6.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 • 7.评价文章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开放
型)。(评价)
现 理解 代 文 阅 分析 读 能 力 鉴赏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筛选信息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 1.散文写作的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事)抒情(志、理)
• 2.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 情(言志、析理)才是目的、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的层面上分析。
阅读方法
• 1、梳理文脉(整体把握)
• 找到线索,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 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事 件、景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以写景 散文为例,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 物为线索。例如:《荷塘月色》以游踪为 线索,《故乡的榕树》以“故乡的榕树” 为线索。所以阅读时,理清文中的事件、 景物、人物及线索,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 内容。
重要把握以下三类词: 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一、掌握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
1.由表面义到深层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 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即必须联 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 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及上下文去找 对应的阐释。
三、散文写作技巧
1.熔情、理、事于一炉
• 在叙述某一事件时,融进自己内心的感动、感想、 感情,熔情、理、事于一炉,从而加强文章的感 染力。
2.形神俱备
“形”,就是描述对象的具体特征,即形象; “神”,就是作者通过联想、寄寓等精神活动,移
注到描述对象之中去的某种思想感情。
像议论,又像叙述,更似抒情。
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有时有画龙 点睛的作用。 观点句:即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贬抑扬, 则要把握住作者感情的突破口,有时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理解。 变式句:根据句式变换的特点,这样的句子往往有强调意味,强 调的点就在位置改变的那一部分上。 修辞句: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来判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矛盾句:貌似矛盾,实际上却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这样的句 子往往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但却侧重一面。 含蓄句:要通过句子的字面意义来思考它没有明说出来的意义。
• 2、寻找“文眼”
• 优秀的散文大多有“文眼”。“文眼”往往是 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 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 全文的关键,找准了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朱 自清的《荷塘月色》文首的“心里颇不宁静”,是 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 出 “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寻找“文眼”,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 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 找出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 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
答案:①这个词表面义是指鲁迅的故乡; ②它的深层义是指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 答题规范用语: 1、这个词表面义是(指)什么。 2、它的深层义是(指)什么。
2.关注词语的特殊用法。如贬义褒用、褒义贬用,
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加引号等,像这类词语一 定有特殊意义,答题时必须理解其特殊含义。 如《记念刘和珍君》中对“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 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 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 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必须明白它们用了反语(褒义贬用)手法,才能把深层含义理 解出来。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散文命题形式及思路指导
一、散文的基本类型
1.叙事性散文——以小见大 ①写小事琐事凡事——小事见深意 ②取材于真人真事——不靠虚构 ③以多个片断剪影表达主题——少用单一故事 2.哲理性散文——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 ①抒写人生生活感悟 ②小处着笔 ③点到为止 3.写景咏物散文——意蕴丰富,含意深远 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②情景交融 ③细腻描写 4.抒情性散文——直抒胸臆,朴实自然 5.文化散文——文化意象,文化韵味
• 3、概括主题
• 一篇优秀散文,无论是选材谋篇,还 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都是为表 现主旨服务的。如果成功地把握散文主旨 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就不难找出需要的答 案来。但是,散文的主旨并不都是直露的, 需要我们体会概括。
• 4、分析手法 • 散文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表
现手法的考查是高考重点之一,主要考 查表现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及 其作用等。
【课堂训练】
阅读方令孺的《在山阴道上》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 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语段信息】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 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 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 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 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 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 5、品味语言 •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体会
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 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旨才能看出语 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 的抽象含义。
题型和答题模式
一、理解、赏析文中词、句
(一)词语理解型
常见的命题形式: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的深刻含义;
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散文阅读
1.理解: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综合 :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