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驱油技术讲座1综述
三次采油(Tertiary Oil Recovery)
依靠化学、物理方法补充地层能量采油(可提高采 收率6-20%)
化学剂
EOR/IOR:ENHANCED(IMPROVED) OIL RECOVERY即提 高采收率,以最大限度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总称。包括一 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等,但更强调三次采油。
目前文献多称“IOR”。
化学驱油
CHEMICAL FLOODING
EOR/IOR
热力采油 THERMAL RECOVERY
气驱
GAS DRIVE
微生物采油 MEOR
聚合物驱法 复合驱油法ASP\SP 碱水驱油法 表活剂\胶束驱油法
聚合物 驱
二元驱 三元驱
非均相 复合驱
乳液表 活剂驱
泡沫驱
√
√
√
√
√
√
√
√
√
√
√
√
√
√
备注
成熟
先导 试验
√
√
储备
√
√
√
√
√
√
√
√
先导
√
试验
高温高盐 油藏类别
Ⅰ类 Ⅱ-1
Ⅱ类 Ⅱ-2 Ⅲ-1 Ⅲ-2
Ⅲ类 Ⅲ-3 Ⅲ-4
地层 温度
℃
60-70
70-80 70-80 <80 <80 80-90 90-95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油技术与应用
曹绪龙 2015年07月14日
主要荣誉: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石化突出贡献专家、 ACS会员、SPE 会员及
EOR/IOR分会学术委员、中石化化学驱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主任、油田高级专家。
主要奖励: 曾获得国家科技二进步奖1项,省部级发明奖、前瞻奖、科技进步奖10项,
大庆主要因温度、矿化度和原油黏度低,其分类主要根据储层 渗 透 率 划 分 , 分 为 一 类 ( ≥ 500md ) 、 二 类 ( 500-100md ) 、 三 类 (50-100md)。其他油田如胜利、大港、河南等根据温度、矿化度、 原油黏度、渗透率等分类(ⅠⅡⅢⅤ类)。
二、中石化资源状况
化学驱资源筛选
化学驱资源筛选标准
筛选参数
三次
二次
第一次
(2008年) (1996年) (1986年、NPC)
地层原油粘度(mPa.s) 油藏温度(℃)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um2) 地层水矿化度(mg/L) 边底水情况
≤150 ≤120 ≥50 ≤100000 边底水不活跃
<100 <93 >100 <100000 -
<100 <93 >200 <100000 -
二、中石化资源状况
中石化适合化学驱资源18.8亿吨
江苏, 2041, 1% 江汉, 2602, 1%
河南 15091, 8%
中原 7826, 4%
胜利 160528, 86%
分油田化学驱资源筛选结果
二、中石化资源状况
2、化学驱资源评价
类别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海上
化学驱资源评价标准
空气渗透率 10-3μm2
原始地 层温度
℃
目前地层水 矿化度 mg/L
Ca2++Mg2+ mg/L
≥ 500
≤70 ≤ 80
≤ 10000 ≤ 30000
≤ 200 ≤ 400
≥ 100
≤95 ≤100000
>400
大孔道严重
温度:95-120℃;渗透率:50~100×10-3μm2
授权国家专利11项,其中1项获得专利金奖提名。
学术成绩: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独著或第一作者26篇,SCI期刊收录12篇 编书5部。 主要贡献:从事化学驱研究32年,丰富化学驱理论、建立适合胜利油藏聚合物驱、二
元复合驱、三元复合驱、非均相复合驱等方法,主持编制化学驱方案36个,为胜利油 田化学驱产油量5500万吨、增油量2700万吨做出贡献。
Ⅲ
115
5.10
31.8 胜采、滨南、利津、临盘
Ⅳ
12
1.14
7.1 埕东、孤东.6 临盘、商河、东辛
海上
4
1.72
10.7 埕岛
合计
233
16.05
100
二、中石化资源状况
3、适合化学驱方法
分类
Ⅰ Ⅱ Ⅲ Ⅳ 特高温(95120℃) Ⅴ 中低渗(50100md) 海上 聚合物驱后
30565
26886 9131 9428 22297 20812 19259
目前化学驱 研究进展
聚驱后非均相复合驱 技术
聚合物驱 二元复合驱
聚合物驱 待研究 攻关聚合物驱 探索乳液驱
Ⅰ、Ⅱ类油藏储量基本动用,Ⅲ类油藏储量7.18亿吨,资源丰富, 是今后化学驱产量接替重要阵地。
提纲
一、化学驱油概述 二、主要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三、矿场应用及动态规律认识 四、经济效益评价
Ⅳ
12
1.14
6.1 胜利
Ⅴ
89
3.13
16.6 胜利、中原
海上
4
1.72
9.1 胜利
合计
319
18.8
100
二、中石化资源状况
2、化学驱资源评价
胜利油田分类型化学驱资源筛选结果
类别
单元数 覆盖地质储量 比例
个
108t
%
分布油田
Ⅰ
21
3.06
19.1 孤岛、飞雁滩
Ⅱ
21
2.69
16.8 孤东、胜坨
胜利油田化学驱资源现状表
地层水 矿化度 104mg/L
二价
地层原油粘
离子 mg/L 度mPa.s
0.6~1 <3 <3 ≤2 ≤3 <5 2-10
小于100 小于200 小于400 <1000 <2000
≥600
<70 <80 80-200 <100 100-1000 100 <100
地质 储量 万吨
海上油田
在二次潜力评价四类的基础上,增加了V类和海上两种类型
二、中石化资源状况
2、化学驱资源评价
中石化分类型化学驱资源筛选结果
类别
单元数 覆盖地质储量 比例
个
108t
%
分布油田
Ⅰ
43
3.72
19.8 胜利、河南
Ⅱ
38
3.30
17.6 胜利、河南、江苏
Ⅲ
133
5.79
30.8 胜利、河南、江汉、江苏
化学驱资源分类
化学驱油藏储量分类是开展化学驱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是 规避技术经济风险的关键。依据化学驱油剂的性质、驱油技术发展和 油藏特点对化学驱油藏进行分类。
国外(美国)主要在1970年代建立分类标准,对化学驱油藏进 行分类。中国在借鉴国外分类标准基础上先后在1986年和1998年对中 国化学驱资源进行了潜力分析、分类标准建立和分类工作。2008年中 国石化又进行了第三次化学驱资源分类工作。
概述
1、三次采油与提高采收率的概念 2、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概念 3、化学驱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4、化学驱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次采油(Primary Oil Recovery)
利用油层原有的能量采油(一般采收率<10%)
二次采油(Secondary Oil Recovery)
高压水
依靠注水补充地层能量采油(采收率达到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