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共2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第一大洲,并说明依据。

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学习过程学案备注一、世界第一大洲试着描述自己家庭住址。

1.你家住什么村(社区)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一)读图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回答1、见书P3 活动12、比较亚洲与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看能得出什么结论:2、(二)读图亚洲的范围,完成要求1、见书P3活动22、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范围,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三)结合以前所学,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四)读图亚洲地理分区,完成要求1、见书P4活动4二、地形和河流听歌曲《亚洲雄风》,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一)读图6、5回答1.看图例,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

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

2.讨论:从以上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3.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

4.如果我们沿着30°N纬线把亚洲切开,看到的地形剖面图会是下面的哪一幅呢5.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找出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鄂毕河、叶尼塞河,看看它们各流入哪个大洋,并说说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

(二)读图、说说亚洲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自我检测:(见学习与评价)第六章第2节人文环境(共2课时,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3、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

第六章第二节人文环境(共2课时,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阅读地理图表及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原因。

2、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及在不同国家中所占的比重。

三、自我检测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

2.据图分析日本地形特点及其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3.指出日本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经济状况,知道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有利、不利条件。

2、知道日本主要工业门类,了解日本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及重要港口,探讨日本工业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

3、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东南亚(第1课时)一、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三、及时反馈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8~9第一题和第二题。

§东南亚(第2课时)一、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东南亚的人文环境(交通、农业和旅游)特点。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三、及时反馈1、学生交流东南亚其它的旅游景点。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

2、能够熟练的运用好地图为自学服务。

三、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新课标第一网xkb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说明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的关系。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填图能力。

二、学习过程三、自我检测1、完成地图册P14~15第一二两大题。

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俄罗斯的工业、交通运输和城市的分布。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习过程三、自我检测1、完成地图册P14~15第三大题。

§中东(第1课时)一、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中东关键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三、及时反馈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17第二题。

§中东(第2课时)一、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中东稀缺的水资源和巨大的文化冲突。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三、及时反馈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16第一题。

§欧洲西部(第1课时)一、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并学会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三、及时反馈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18第一题。

§欧洲西部(第2课时)一、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欧洲西部的工农业生产和高度发达的旅游业。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三、及时反馈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19第二题。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1课时)一、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并分析内在关系。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三、及时反馈1、师生合作完成教材P72“活动”第1、2题。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2课时)一、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种和工农业生产。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三、及时反馈1、学生完成教材P72“活动”第3题。

§澳大利亚(第1课时)一、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学案备注(一)地理位置(地图册P4—5“世界政治地图”)1、从南北半球看,澳大利亚位于半球,从东西半球看,澳大利亚位于半球。

(半球位置)2、澳大利亚的中部被线穿过,位于五带中的带和带。

(纬度位置)3、澳大利亚北与洲隔海相望,南与洲隔海相望,东临洋,东临洋。

(海陆位置)(二)地形(教材P75—76“澳大利亚的地形)1、澳大利亚的地形单元分东中西三大块:从地形类型来看:东部的大分水岭是,中部是,西部是。

2、地势特征是高,低。

(三)河流(教材P75—76“澳大利亚的地形)1、澳大利亚的河流数量,流程,虚线表示此地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2、澳大利亚的河流主要有河和河。

(四)气候1、学生填充图册P24第二大题。

(五)植被1、澳大利亚主要的自然景观是和。

三、及时反馈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23第一题中的1、2、3、4、5。

§澳大利亚(第2课时)一、学习内容1、认识澳大利亚美称的含义,并分析其原因。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学习过程学案备注(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1、在澳大利亚的国徽(右上图)中有两种该国的特有动物,它们是动物界的跳运名将——,和体形庞大的,此外,还有其它的特有动物,如善于游泳的,憨态可爱的。

师生共同完成教材P73—74活动题1、2。

(二)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教材P64图8.23)1、澳大利亚的业发达,是世界上数和出口最多的国家。

2、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农牧产品有、和。

3、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主要分布在(地形单位),主要气候类型是。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教材P77图8.40)1、澳大利亚主要的矿产资源有、和。

2、澳大利亚的煤矿主要分布在沿海,铁主要分布在沿海,金矿主要分布在地区。

(四)澳大利亚的城市1、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区,首都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是,全国第二大城市是。

三、及时反馈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24第三题。

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利用数字、图表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2、能够通过查找地图确认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

3、知道美国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一、移民国家(一)读下列材料,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几名公民的祖籍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祖先是英国人。

著名科学家爱恩斯坦是德国出生的犹太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出生在中国。

著名篮球运动员“飞人”乔丹的祖先来自非洲。

说明的问题(二)读课本80页课文、81页阅读材料和图:1、说出美国的人种构成。

构成.2、各国移民在美国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了一个什么民族民族.3、华人和华侨在哪些城市比较集中对美国作出了哪些贡献比较集中的城市、、贡献(三)读课本81页图,思考:几个人的对话反映了美国存在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感想二、美国的自然环境读P82美国地形图,思考:1、说出美国的领土组成,描述本土、夏威夷州、阿拉斯加州的位置特点。

领土的组成有、、组成。

本土位于大洲,东临洋、西临洋、南临湾。

阿拉斯加州隔海峡与相望。

阿拉斯加州位于群岛上,属于洲的国家。

2、找出美国主体所临的海洋和国家,并指出他们在美国主体的哪一方位。

东临洋、西临洋、南临湾、北临国家。

3、找出落基山、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说出美国地形分布特点。

地形分布特点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

三、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综合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

2、知道美国工业在世界的地位。

三、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通过读图,了解巴西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及具有特色的拉丁文化。

三、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巴西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结构差异、了解巴西经济发展历程。

2、分析热带雨林危机和城市化问题,并找出相应的措施。

二、学习过程三、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第一课件网第十章极地地区一、学习目标1、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三、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