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心理战部队
在高新技术对现代战争产生巨大影响的个天,美军注重研究高技术武器作战的同时,也未放松从心理上攻击对方。
美军也认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开展心理战是其达到不战或小战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手段。
为更好地在未来局部战争中运用心理战,美军不断加强对心理战部队的建设。
美国陆军心理战部队的历史沿革
美国陆军心理战部队在美军心理战部队中担任主要角色。
它的发展是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及近期频繁发生的局部战争而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的。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为美国陆军心理战部队产生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陆军部情报部门设立心理战科,在美远征军总司令部情报处设立宣传科,标志着美军心理战部队的萌芽。
由于科技水平较低,宣传手段单一,在战争中发挥作用有限,因此,1918-1941年陆军部一度取消了心理战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心理战部队开始出现雏形。
美陆军在战区级设立了心理战科,集团军群或野战军一级编有无线电广播连,作战时分成若十小队直接配属给前线作战部队。
尽管这支心理战部队在二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没能引起军方的高度重视,战争结束而被解散。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是心理战部队真正形成时期。
朝鲜战争爆发时,赴朝作战的心理战部队是1947年组建的战术新闻宣传支队(后改编为第1无线电广播与传单散发连),配备给美陆军第8集团军使用。
这支新组建的心理战支队无法满足整个朝鲜战争的需要,因此,195l年7月,美陆军义组建了第1无线电广播与传单散发大队赴朝作战。
参加越南战争的心理战部队是第6心理战营,后扩编为第4心理战大队,下辖4个营,每个军级战术区配1个营。
越战后心理战部队再度被冷漠,至80年代初,美军只剩下一支人员少、装备老化的现役心理战部队。
80年代以后的局部战争为美国陆军心理战部队发展阶段。
80代中后期,美军提高了对心理战重要性的认识,把心理战作为"执行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战略手段"、"在平时、危机时和战时都考虑使用心理战",并制定了阐述心理战理论观点的美国陆军FM33-l号野战手册。
1993年,美陆军义颁布了FM33-5野战手册《心理战的战术、技术与程序》,将心理战理论与心理战部队的日常实际活动联系起来,为心理战的实施和训练提供了条令依据。
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心理战部队建设被提高到更高层次。
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新了心理战部队的作战手段,使其在未来战争中必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美国陆军心理战部队的基本任务
根据美军条令规定,其心理战部队被授权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心理战活动。
其任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持续不断地监视和评估心理战目标国的民众和军队的心理环境,弄清这一环境对美国制定心理战政策和采取心理战行动的影响;二是根据了解的情况,制定和实施具体的心理战计划,前者通常要提出研究与评估报告,以便据此确定美国对目标国或集团实施心理战的目标。
根据上述任务要求,陆军心理战部队行动具体可分为计划、实施和支援三项相互关联的心理战作战行动,即战略心理战、战役心理战及战术心理战。
战略心理战不分平时与战时,它追求从政治思想基础上破坏敌国内外政策,使美国的国家政策能顺利实施。
其具体任务是:在敌国居民中煽动不满情绪;支持反对派分子和反抗现行制度的势力,赢得中间力量的同情;在敌领导集团内部制造矛盾,培植亲信和扶持亲美组织;在社会上制造政治分裂;增强居民对美国现行政策的理解与支持。
战役心理战(一个较新的成分,专门区分出这样一个等级,反映了美国力求提高战役性行动效果的意图)是在局部地区、小国家或战区范围内实施的宣传和"辅助性"行动。
其上要任务包括:战俘管理、反情报及心理战巩固性行动;通过散布假消息、歪曲事件真相,对人们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而破坏敌方军民士气;隐蔽、伪装己方军队的行动意图。
战术心理战主要针对有限地区、居民点的有限人员实施短期影响,保证美国在该地区现实政策的推行。
战术心理战的基本任务是:降低敌军士气和作战能力;制造犹豫、不满和不信任情绪;实施战术伪装与欺骗;加强对居民、战俘、拘押人员的监视;抵制对方宣传。
美国陆军心理战部队的指挥与编制体制
美军的战略心理战行动由参谋长联席会议实施领导。
战役心理战行动由相应的联合司令部、特种司令部实施领导。
战役级行动的计划,由上述司令部内的心理战专业分队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训令和指示,以及中央情报局、美国新闻署和国防情报局的建议拟制。
具体行动由编在陆军相应部队中的心理战部(分)队实施。
心理战部(分)队在行政上是下级单位受上级单位领导;在作战中,部(分)队接受相应的联合司令部和军、师司令部指挥。
目前,美国陆军心理战部队包括一个现役心理战大队(也称第四心理战大队)和三个后备役心理战大队。
现役心理战大队下辖 12个心理战营、22个心理战连,是美军各心理战部队的核心,装备有印刷、复印设备,固定、机动电台,电视、电影器械,无线电侦听和可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信设备。
心理战大队又分为一般支援大队和直接支援大队。
一般支援大队主要是执行战略心理战任务,负责在战区范围内实施侦察,为本战区内其他心理战部队编制宣传材料、提供技术器材,做战俘和占领区居民的工作;直接支援大队主要是从事战术心理战,它由数个直接支援营或直接支援连组成,负责在军、师司令部内拟制实施战术心理战的计划,并保证战役决心的实现。
心理战大队厂属的心理战营分为四类:一般支援营、直接支援营、战俘工作支援营和民众工作支援营。
心理战连是营下属的单位,主要包括有:印刷连、广播连、通信连、地区支援连、战术支援连、宣传连、心理战研究与分析连等。
美国陆军心理战部队的发展趋向
美军认为,心理战是"实现美国政治和军事目标有力的进攻件武器"。
心理战部队是完成心理战任务的直接力量,这支部队建设已成为美国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军在研究"促进自由"、"沙漠盾牌"、"沙漠风暴"和"安抚"行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面向21世纪的陆军心理战部队的新措施。
其内容主要包括:
(l)完善心理战部队的建设。
其中包括该部队的条令、教范等建设,以供指导平时、战时和危机时有关心理战部队的组建、指挥、协调和实施。
(2)扩充心理战部队人员。
目前现役部队中的1个心理战大队,后备役中的3个心理战支援大队,负责为全球各级司令部和部队提供支援,但在未来高、中强度作战中力量明显不足。
为此,美军在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2700多名的后备役动员力量,21世纪初将进一步增加现役和后备役心理战部队,以提高心理战部队在高、中强度冲突中的作战能力。
(3)拟建立独立的心理战力量体系。
心理战部队目前仍编在特种作战部队序列内,心理战部队的任务除负有支援特种作战任务外,还包括平时和危机时更广泛的作用,它既可支援军事行动,也可以支援国家的其他行动,还可以在各种冲突中独立遂行任务。
为此,美国国防部的心理战总体计划,打算把心理战部队从特种部队的序列中分离出来,从国防部、军种部、联合参谋部、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部及其下属各司令部中把与心理战有关的机构、人员和部队划分出来,归心理战部队统一管辖,形成独立的心理战力量体系。
为加快这种分
离,美国防部已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
如,国防部长办公室设了心理战主任职务,主管心理战政策的制定;美国陆军部已在其参谋部中建立了一个与特种作战无关的心理战处。
此外,美国防部还准备成立一个联合心理战中心,成为国防部负责建设全军心理战力量、制定心理战政策、理论、程序和组织筹划心理作战的主要机构。
"中心"归陆军管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直接参加作战行动,一部分承担作战指导与研究工作。
今后,联合心理战中心将是国防部组织和发展心理战力量的关键机构,也是连接军事心理战机构与其他机构心理战力量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