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电工基础》教案教 案教学过程:第1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 §1-1电路和电路图一. 电路的基本组成1.电路:电路是电流的流通路径, 它是由一些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
复杂的电路呈网状, 又称网络。
电路和网络这两个术语是通用的。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设备。
负载:电路中吸收电能或输出信号的器件导线和开关:导线是用来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元件。
开关是控制电路接通和断开的装置。
(a )(b )R二、电路的基本功能电路的功能有两大类:一是电路的一种作用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分配和转换。
另一种作用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三、电路图实际电路可以用一个或若干个理想电路元件经理想导体连接起来模拟, 这便构成了电路模型。
鼓励学生自己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电源负载,帮助学生理解电源、负载的定义。
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画出电路模型图称为电路图。
1.电路原理图用电路符号描述电路连接情况的图称为电路原理图,简称电路图或原理图。
2.原理框图原理框图也简称框图,它是一种用矩形框、箭头和直线等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
3.印制电路图电路元件的安装图称为印制电路图四、电路原理图常用图形符号在一定条件下对实际器件加以理想化,只考虑其中起主要作用,理想电路元件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简称为电路元件。
电阻元件是一种只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电感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而可以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电容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电场而可以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等。
记忆表1-1常用图形符号安全教育,白露要到了,天气由热转凉,预防感冒。
作业,教材P5 2教 案教学过程:§1-2 电流和电压(一)复习旧课:电路的基本组成 讲授新课:电流和电压安全教育,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轻声慢步,请勿拥挤。
一、电流电流的形成,简单阐述电流的本质,从物质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1.电流的方向电流:带电粒子(电子、离子等)的定向运动, 称为电流。
电流的方向:习惯上规定正电荷运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用符号I 表示, 即 单位:安[培], 符号为A 。
常用的单位有千安(kA ), 毫安(mA ),tq I =AmA A μ6310101==微安(μA)等。
3.直流和交流直流:当电流的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时, 称为直流。
交流:电流的量值(大小)和方向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电流, 称为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常用英文小写字母i表示。
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 常可任意规定某一方向作为电流的参考方向或正方向。
例题讲解:教材P10 14.电流的测量电流表应该串联接到被测量的电路中,每个电流表都有一段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
作业,教材巩固与练习1题。
教案课型分类专业课课程名称电工基础教学课题电流和电压教学目标1.知道电压、电位的概念2、掌握电压与电位的关系式教学重点电压与电位的关系式教学难点电压、电位的概念教学后记教学过程:§1-2 电流和电压(二)复习旧课:电流讲授新课:电压和电位安全教育3分钟,眼睛不要距离本子太近,预防近视。
二、电压、电位和电动势1.电压电压的概念:电路中A、 B两点间的电压是: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由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
电压的SI单位:是伏[特], 符号为V。
常用的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等。
电压的方向:若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电压为正;若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电压为负。
元件的电压参考方向与电流参考方向是一致的, 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2.电位(1).在电路中任选一点, 叫做参考点, 则某点的电位就是由该点到参考点的电压。
(2).如果已知a 、 b 两点的电位,则此两点间的电压(3).参考点不同,各点的电位不同,但两点间的电压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4)电位与电压的关系电压等于电场或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即:U ab = U a -- U b 3.电动势电源将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动到正极的能力用电动势表示,电动势的符号为E ,单位为V 。
(可以结合欧姆定律来应用)1.已知A 点的对地电位是65V ,B 点的对地电位是35V ,则VBA 为( ) A .100V B .30V C .0V D .–30V2.如图电路中,以C 为参考点,则V A =( ),VB=( ),UAB=( ),UAC=( );若以B 为参考点,则VA=( ),VC=( ),UAB=( ),UAC=( )。
----教材P10作业:教材巩固与练习2a a U V =ba b a b a ab V V U U U U U -=-=+=0000教案教学过程:§1-3 电阻(一)复习旧课:电流讲授新课:电压和电位安全教育3分钟,眼睛不要距离本子太近,预防近视。
一.电阻与电阻率1.电阻电阻:当电流流过金属导体时,导体对电荷定向运动有阻碍作用电阻元件是一个二端元件, 它的电流和电压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它的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成代数关系。
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成正比的电阻元件叫线性电阻元件。
元件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叫做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为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这个关系称为欧姆定律。
图 1.6 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2.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R 跟它的长度l 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
公式: ⑴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叫材料的电阻率(反映该材料的性质,不是每根具体的导线的性质)。
单位是Ω m 。
⑵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大。
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1)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理解为温度升高时金属原子热运动加剧,对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的阻碍增大。
)铂较明显,可用于做温度计;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而变。
(2)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以理解为半导体靠自由电子和空穴导电,温度升高时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数量增大,导电能力提高)。
(3)有些物质当温度接近0 K 时,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体叫超导体。
材料由正常状态转变为超导状态的温度叫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T C 。
我国科学家在1989年把T C 提高到130K 。
现在科学家们正努力做到室温超导。
作业,教材巩固与练习1sl R ρ=教案教学过程:§1-3 电阻(二)复习旧课:电阻定律讲授新课:常用电阻安全教育3分钟,不要经常弯腰驼背,腰杆挺直。
二、常用电阻1.按阻值特性分固定电阻、可调电阻、特种电阻(敏感电阻)不能调节的,我们称之为定值电阻或固定电阻,而可以调节的,我们称之为可调电阻.常见的可调电阻是滑动变阻器,例如收音机音量调节的装置是个圆形的滑动变阻器,主要应用于电压分配的,我们称之为电位器。
2.按制造材料分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线绕电阻,无感电阻,薄膜电阻等.碳膜电阻:碳膜电阻(碳薄膜电阻)为最早期也最普遍使用的电阻器,利用真空喷涂技术在瓷棒上面喷涂一层碳膜,再将碳膜外层加工切割成螺旋纹状,依照螺旋纹的多寡来定其电阻值,螺旋纹愈多时表示电阻值愈大。
最后在外层涂上环氧树脂密封保护而成。
其阻值误差虽然较金属膜电阻高。
金属膜电阻:金属膜电阻(金属拍摄电阻)同样利用真空喷涂技术在瓷棒上面喷涂,只是将炭膜换成金属膜(如镍铬),并在金属膜车上螺旋纹做出不同阻值,并且于瓷棒两端度上贵金属。
虽然它较碳膜电阻器贵,但低杂音,稳定,受温度影响小的优点。
绕线电阻:用高阻合金线绕在绝缘骨架上制成,外面涂有耐热的釉绝缘层或绝缘漆。
绕线电阻具有较低的温度系数,阻值精度高,稳定性好,耐热耐腐蚀,主要做精密大功率电阻使用,缺点是高频性能差,时间常数大。
无感电阻:无感电阻常用于做负载,用于吸收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需要的电感。
三、敏感电阻敏感电阻是指电阻值随温度、电压、湿度、光照强度、气体环境、磁场强度压力等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电阻器。
如热敏电阻、压敏电阻、湿敏电阻、光敏电阻。
作业,教材巩固与练习21.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截成长度相等的三段,再将它们并联起来,测得阻值为3Ω,则此电阻丝原来的阻值为多少?2.在一根长l=5m,横截面积S=3.5× 10-4m2的铜质导线两端加2.5×10-3V电压。
己知铜的电阻率ρ=1.75×10-8Ω·m,则该导线中的电流多大教 案教学过程:§1-4 电功和电功率(一)复习旧课:常用电阻 讲授新课:电功的概念和计算安全教育3分钟,走路小心,不要跌倒,注意安全。
一、电功电流所做的功,简称电功(即电能)。
W电流在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U 、电路中的电流I 和通过时间t 三者的乘积,即:W = UIt公式中W 、U 、I 、t 的单位分别是:J 、V 、A 、s 。
电能的计算 二、电功率定义:传递转换电能的速率叫电功率,简称功率;电流在单位时J h kW 63106.33600101⨯=⨯=⋅间内所做的功。
用P 表示。
P = UI功率的单位为瓦[特], 简称瓦, 符号为W,常用的有千瓦(kW )、兆瓦(MW )和毫瓦(mW )等。
(1).功率的正负如果电流、电压选用关联参考方向,则所得的p 应看成支路接受的功率,计算所得功率为负值时,表示支路实际发出功率。
如果电流、 电压选择非关联参考方向, p 应看成支路发出的功率,即计算所得功率为正值时,表示支路实际发出功率;计算所得功率为负值时, 表示支路接受功率。
(了解)(2).直流功率 在直流情况下 三、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如果电阻元件把接受的电能转换成热能, 则从t 0到t 时间内。
电阻元件的热[量] Q , 也就是这段时间内接受的电能W 为Q 的单位是J ,这种热也叫作焦耳热。
作业:教材巩固与练习1、2UIP =TRU T RI PT t t P W Q ⋅===-==220)(教 案教学过程:§1-4 电功和电功率(二)复习旧课:电阻定律, 讲授新课:功率的应用安全教育3分钟,不要经常弯腰驼背,腰杆挺直。
一、基础知识电阻、电流、电压的概念,单位。
电功和功率的概念,公式:W = UIt P = UI 二、例题讲解例题1.已知如图,E =6V ,r =4Ω,R 1=2Ω,R 2的变化范围是0~10Ω。
求:①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②R 1上消耗的最大功率;③R 2上消耗的最大功率。
E r解:①R 2=2Ω时,外电阻等于内电阻,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为2.25W ;②R 1是定植电阻,电流越大功率越大,所以R 2=0时R 1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为2W ;③把R 1也看成电源的一部分,等效电源的内阻为6Ω,所以,当R 2=6Ω时,R 2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为1.5W例题2,如图所示为直流电路, U 1=4V, U 2=-8V, U 3=6V, I =4A, 求各元件接受或发出的功率P 1、 P 2和P 3, 并求整个电路的功率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