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讲授提纲第一讲结构分析法第二讲变换分析法第三讲语义特征分析法第四讲配价分析法第五讲语义指向分析法第六讲句法空位与成分提取第七讲篇章语用与语法研究第八讲认知语法分析法第一讲结构分析法一、基本理论方法:1.工作程序:(1)用国际音标如实记录语言资料;(2)从上述资料中切分出语言的各级单位;(3)列出单位清单,并考察其分布;(4)根据分布,对每层单位进行分类。
2.基本思路: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3.主要方法:替换、对比、分布和直接成分分析。
二、替换:1.语素的确定:蜡烛:a.花烛、香烛、火烛;b.蜡人、蜡纸、蜡笔。
(1)必须同时替换:蝴蝶:粉蝶、彩蝶、蝶泳。
(2)意义基本一致:马虎:a.老虎、猛虎、幼虎;b.马车、马尾、马匹。
(3)剩余语素:不能替换,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菠菜、荞麦、牦牛;槐树、柏树、苋菜;渤海、泰山、渭河;卡车、啤酒、尼姑(Buddhist nun)。
2.形容词的确定:(1)很+;(2)*很++宾语想、爱、怕、关心、同意、怀疑……:动词三、扩展:1.扩展的条件:(1)扩展式的长度超过原式:买房子→买木头房子。
(2)扩展式与原式分布相同:买房子不容易→买木头房子不容易;买房子的人→买木头房子的人。
(2)原式中被替换的项目在扩展式的相应替代部分中为核心:小丽喜欢干净→*小丽喜欢干净的房子。
2.扩展的类型:(1)替换性扩展:干家务→干完家务;我去→我去韩国;马上说→马上说清楚。
(2)组合性扩展:去→他去/去韩国;吃饱→吃饱肚子、吃饭→*吃饭肚子。
(3)插入性扩展:洗干净→洗得/不干净、洗得干净洗不干净(可能补语)、洗得干净不干净(状态补语)。
四、分布:1.分布的含义:(1)能作什么成分、不能作什么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区别词(只能作定语)。
(2)能出现在什么位置、不能出现在什么位置:连词(句首、主语后)、篇章连接成分。
(3)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不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很~、不~、~了、~着、~过。
2.分布的作用:(1)作为分类的依据:如词类划分。
自主动词:别~、别~了;非自主动词:*别~、别~了。
(2)作为确定语言单位同一性的根据:a.五、语法描写的两种模型:1.项目和排列(IA):一个语言形式或者是一个只包含一个语素的简单形式,或者是一个复合形式。
后者是由一定数量的、在语法上相互关联的、语素通过彼此相关的配列而构成的。
如:The boys kicked the foot-ball.问题:动词的不规则变化。
如walk-walked、cut-cut、take-took。
2.项目和过程(IP):语言里任何一个形式或者是只包含一个语素的基本形式,或者是由基本形式而来的派生形式。
如:现在时是基本形式、过去时是派生形式。
问题:派生蕴含着先后。
参考:Charles F. Hockett《语法描写的两种模型》(范继淹译),见《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86年。
六、层次分析法:1.分析内容:(1)层次切分;(2)句法关系。
2.表示方法:(1)切分(听):大→小;(2)组合(说):小→大。
3.层次划分:(1)二分;(2)多分:并列结构、连词结构(我和你)、双宾结构(给我书)、了|不|起、乱七八糟;(3)跨层:如想不起(想…起|不)、听不懂、他所反对的。
的=者(施事)+所(受事)。
如:食者、所食、吃的(人、食物);今天演的(人、节目)≠今天所演的(节目)。
4.注意问题:(1)不能根据语音停顿。
如:插入语、我认为,语言学不能领先的科学。
(2)不能改变意义:①直接成分本身必须有意义:*火红[的太阳]。
②直接成分在意义上能搭配:*[一片大好]形势。
③直接成分在意义的组合与原结构的意义相同:*[大红]花。
(3)切分所得的合成形式必须能在其他结构中再现。
如:[很[有办法]]~*[很有][办法]。
(4)直接成分的组合规则要有普遍性和类推性。
如:NP1+所+VP+的+NP2。
①NP1与NP2有领属关系。
如:[他[所写的报告]、[[他所写的]报告]。
②NP1与NP2没有领属关系。
如:[[他所审查的]报告]、*[他[所审查的报告]]。
2500个动词中能进入此式的有784,其中只有30%有领属关系,70%没有领属关系。
5.解决两难的办法:(1)从相关和类似结构进行类推:如“像X似的”与“跟X一样”。
跟X一样:a.表示比较,强调相同。
如屋里跟屋外一样;(2)分析所属句法结构的内部规律。
6.作用和局限:(1)作用:体现了语法结构的层次性;能够分化由结构层次和句法关系造成的歧义。
V A了:放大了、挖深了、染红了。
别去|了、别说|了;别|忘了、别|病了;别喝|了(太多)/别|喝了(别人的)参考:王红旗《动词的特征与“别V了1”的歧义指数》,《语文研究》1999年第3期。
下雨,天留客。
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2)局限:不能揭示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不能分化由此造成的歧义结构。
(3)疑难切分:他生我的气≠他生他的气、我干我的活;将他的军;昨天进的城、我开的灯;去打球去;我认为会解决≠我看会解决。
参考:范继淹《谈谈层次分析法》,见《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86年。
七、层次划分的标准:1.语感:不同人(是否学过语言学)切分不同。
如:兼语式。
2.意义:可行:层次不同,意义不同。
如:咬死猎人的狗。
问题:层次不同,意义相同。
如:一朵红的花、叫他来。
3.停顿:可能性:停顿经常或可能出现在两个直接成分交接的地方。
如:这个人|老实、跟老张|好好谈谈。
问题:①停顿与语法层次没有直接联系,二者常常不一致。
如:我喜欢|勤奋、聪明、听话的学生。
②直接成分较长时中间往往停顿。
4.语法:①结构交接点:向心结构在中心语与附加语之间(年轻漂亮的|姑娘)、离心结构在两个基本成分之间(美国总统|是个无赖)、复句在主句和从句之间(等他来了我就走)。
问题:向心离心需先确定直接成分,循环论证。
②替代法:用简单形式替代复杂形式,且整体功能不变。
开满了|紫红色的花朵。
问题:a.能替代只说明分布相同:手风琴|伴奏歌曲(曲);b.同时能替代:打一场球(打一场、一场球)。
③扩展法:中心词分析法原理。
中国语言学会召开成立大会→学会召开。
问题:a.长串名词、动词组合:南开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学生、连动式;b.状动宾:先喝酒;c.助动宾:会开车;d.主谓结构作主宾谓语:你去我不同意。
④概率计算法:可能出现的语素类最多的地方就是切分点。
⑤并立扩展法:某两个相邻成分能扩展为并立结构,则为同一个直接成分。
如:他很高很瘦、红的白的花。
参考:范继淹《汉语语法结构的层次分析问题》,见《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86年。
八、几种特殊结构的划分:1.副词+动+宾:①否定副词:不/没否定副词动|宾(别说别想这种事);②一般副词:一般副词|动宾(先调查研究)。
2.副词+动+了:①否定副词:否定副词动|了(别哭别闹了);②一般副词:一般副词|动了(都看见了听见了)。
3.别V了:①自主动词:别扔|了、别喝|了、别|喝了;②非自主动词:别|丢了。
九、阅读书目: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见《吕叔湘文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90年。
吴竞存、梁伯枢《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语文出版社1992年R. S. Wells《直接成分》,见《语言学资料》1963年第6期。
Z. S. Harris:Structural Linguistics,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1。
第二讲变换分析法一、变换的两种类型:1.句式变换:变换分析指句式(格式)之间的变化,而不是具体句子之间的变换2.语义解释型变换:具体词语之间在语义上的变换。
如表示能力的“能VP”可以变换为“有VP的能力”。
二、句式变换的依据:句法结构的相关性。
1.同义格式:同一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句法格式表达。
如受事主语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等。
2.歧义格式:意义无限而格式有限,因此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关系。
如:对NP的NP/VP(对张三的/意见批评)。
3.包含相同语义关系的不同句法格式之间存在某种结构联系。
三、平行性原则:变换矩阵1.原式词类序列相同,语法意义一致。
2.变换式词类序列相同,语法意义一致。
3.原式与变换式的共现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一致;4.原式与变换式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一致。
例一:A式→C式B式→D式台上坐着老张→老张坐在台上台上演着戏→台上正在演着戏门口站着人→人站在门口门外敲着锣→门外正在敲着锣床上躺着病人→病人躺在床上外面下着大雨→外面正在下着大雨墙上挂着画→画挂在墙上教室里上着课→教室里正在上着课门上贴着春联→春联贴在门上操场上放映着电影→操场上正在放映着电影黑板上写着字→字写在黑板上锅里傲着粥→锅里正在熬着粥A式≠D式B式≠C式台上坐着老张→*台上正在坐在老张台上演着戏→*戏演在台上门口站着人→*门口正在站着人门外敲着锣→*锣敲在门外着床上躺着病人→*床上正在躺着病人外面下着大雨→*大雨下在外面墙上挂着画→*墙上正在挂着画教室里上着课→*课上在教室里门上贴着春联→*门上正在贴着春联操场上放映着电影→*电影放映在操场上黑板上写着字→*黑板上正在写着字锅里傲着粥→*粥熬在锅里结论:A式表示静态的存在,B式表示动态的进行。
歧义:山上架着炮→炮架在山上(静态存在)、山上正在架着炮(动态进行)例二:A.L+V+着+N→B.N+L+V+着→C.N+V+在+L(1)银行里存着钱→钱存在银行里→钱在银行里存着(2)黑板上写着字→字写在黑板上→字在黑板上写着(3)房间里开着灯→灯开在房间里→灯在房间里开着四、分析实例:1.双宾结构的特点:(1)远宾语通常要带数量成分,除非近宾语为人称代词。
如:送你一本书/?送你书。
(2)远宾语不能是表示领属的偏正结构。
如:把我的书给你→*给你我的书。
2.无标记受事主语句的特点:(1)主语必须是有定的。
如:书卖了/*一本书卖了。
(2)谓语不能是光杆动词,必须是复杂的。
如:饭吃了/*饭吃。
(3)主语不能是人称代词。
如:把你批评了、你挨批评了≠你批评了。
3.总括副词“都”的意义:集合中的成员无一例外。
能变换为并列复句。
我和他都是南方人=我是南方人,他也是南方人。
*我和他都是同学≠*我是同学,他也是同学。
五、作用和局限:(一)作用:(1)划分句式和词类。
(2)分化歧义句。
反对的是张三→张三反对/→反对张三。
(3)建立句式之间的同义联系。
A.L+V+着+N→B.N+L+V+着→C.N+V+在+L(4)分析特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