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易与管理实践

周易与管理实践


2、传统文化:
? 本体论意义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它铸就了一个民 族的特定存在方式,形成了民族文化特质;
? 知识论意义上的传统,则是封闭的、完成的,我们可以把它叫做 “传统文化”。
?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塑造、文化性格的养成,乃至民德、民风、 民俗的习得,决非一日之功。
3、世界上九大文明单位
5、中华文明有两点与其他文明不同
? 一是它的物质文明特别是以农为本而且强调整体性协作的基本 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它的精神文明,如《周易》以来强调天 地人统合协调的宇宙观、西周特别是孔孟以来的民本主义的社 会政治观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观一直连续不断地 发展下来,未曾有过中断;
? 二是它从小到大的扩展主要不是依靠武力对外征服,而主要是 外部的游牧或半牧半耕民族内向流徙,并与汉族互相融合或联 合的结果。
4、中华文化的形成与核心
中国所处的地理、气候条件就决定了农业生产是古代最主要的生 产方式,农业生产最初是集体耕作制,到了战国的时候发展为家庭 耕作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这是一个生产方式的根本性的改 变。 ? 这种环境,这种生产方式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形成, 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根据、客观的基础,也可以说自然、社会的环境 和生产方式对文化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6.《周易》每一卦的构成
? 《周易》每一卦有四部分组成。 ? ①卦画(卦的符号),即六条符号组成 。 ? ②卦名,所在卦画后面的叫卦名。 ? ③卦辞,在卦名后面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叫卦辞,卦辞是对
? 四圣:伏羲、文王、周公和孔子,是谓“四圣”。
? 伏羲氏——作八卦 ? 周文王——演六十四卦(《易经》) ? 孔夫子——作十翼(《易传》)

2、河图与先天八卦
4、洛书与后天八卦:
5、《周易》之结构
? 八个本卦: ? 1乾三连( 天) 8坤三断(地 ) ? 4震仰盂( 雷) 7艮覆碗( 山) ? 3离中虚( 火) 6坎中满(水) ? 2兑上缺( 泽) 5巽下断( 风) ? 本卦相合生成8*8=64卦。
成。”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5、佛教:道德弘扬使人间成为净土
? 心即佛:成佛的理想由彼岸世界移到了主体世界; ? 人间佛教:通过佛教道德的弘扬以及其他思想的弘扬,能够使
人间成为净土 。
三、大道之源众学之首之《周易》
? 钱穆:“易经是中国一部最古最神秘的书,也是一部最易引人研究的 兴趣而最不易得到研究的结果的书。”
徐国亮 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言:古代管理智慧的来源
? 诸子百家思想: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等。 ? 原典:四书五经,《道德经》,《孙子兵法》等 ? 文人作品:北宋《资治通鉴》、明代洪应明《菜根谭》、张居
正《帝鉴》等。 ?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 商业实践:陶朱公范蠡(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贵出如粪土,
? 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 -4500); ? 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4500); ? 发源于黄河 -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 -5000); ? 南亚印度河流域古文明( -2500); ? 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 -罗马文明( -1500); ? 中南美洲的玛雅 -阿兹特克-印加文明( -1000) ? 中古时期的西方基督教文明 (-1500); ? 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和伊斯兰文明( 600); ? 俄罗斯、东欧的斯拉夫东正教文明 (1400后)
2、六十四卦次序
乾11坤88屯64蒙76需61讼16师86, 比68小畜51兮履12泰81否18。 同人13大有31谦87豫48随24, 蛊75临82观58兮噬嗑34贲73。 剥78复84无妄14大畜71颐74, 大过25坎66离33三十备。 咸27恒45遁17兮及大壮41, 晋38与明夷83家人53睽32。 蹇67解46损72益54夬21姤15萃28, 升85困26井65革23鼎35震44继。 艮77渐57归妹42丰43旅37巽55, 兑22涣56节62兮中孚52至。 小过47既济63兼未济36,是为下经三十四。
? 《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立天之道曰阴与 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 张载:“《易》一物而合三才,天人一。” ? 朱熹: “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也;既生此人,则
天又在人矣。”
4、道家崇尚自然:保护自然意义重大
王阳明: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
二、中华传统文化三大支柱:儒、道、释
? 儒家:人本主义 ? 道家:自然主义 ? 释 :解脱主义
人学,一种人生的价值观念
1、儒家仁学: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 “孝之放,爱天下之民” ; ? 推己—尽己—克己—扬己: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2、老子的自然无为:防止人与人矛盾冲突
? “自然无为”、“少私寡欲” ? “治大国若烹小鲜”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
而民自朴”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儒家的“天人合一”: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系辞》
贱取如珠玉)、徽商、晋商、宁波帮、潮汕帮等。
一、文化、文明与传统文化
? 1、文化:人类所特有的生存方式。 ? 即人化或人类化 (humanization) ,凡是属人的都是文化的。 ? 英文中的culture、德文中的 kultur,来源于拉丁文的
cultus ,本义为耕作、种植、培育,有精神教化之意。
? “周”: ? 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 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等。 ? “易”: ? 指变化。“易”上为“日”,下为“月”象征日月阴阳变化; ? 指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 ? 夏朝易经:《连山》;商朝:《归藏》;周朝:《周易》
1、《周易》之作者
? 三圣:《周易》成书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是由伏 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