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排痰和呼吸训练
左上叶
尖后段
直坐或半卧,向右侧倾斜45°,后面垫枕支撑
前段和舌段 仰卧,胸腹向右转45°,背部垫枕支持体位,左 床
脚稍抬高
下叶(左、右)
背段
俯卧、稍侧倾(患侧在上)、头下垂
基底段 卧
俯卧、侧倾45°,患侧在上、头低脚高;或健侧
位,胸腹前转45°,头低足高、头下垂
3、辅助排痰
振动、叩击
翻身时振动、叩击患者的胸部、背部使肺内 分泌物流动,促进细小气管的分泌物受震动 而液化,流入中、大支气管排出 。
(3)体位引流禁忌证 A.内科或外科急症。 B.疼痛明显或明显不合作者。 C.明显呼吸困难及患有严重心脏病者。年老 体弱者慎用。
(4)体位引流注意事项
A.治疗时机选择绝对不能在餐后直接进行体位引 流,应和气雾剂吸人结合使用,选择一天中对患者 最有利的时机。因为前一夜分泌物堆积,患者通常 清晨咳出相当多的痰液。傍晚做体位引流使睡前肺 较干净,有利于患者睡眠。
(6)终止体位引流的指征 A.胸部X线纹理清楚。 B.患者的体温正常,并维持24~48小时。 C.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或基本正常。
(7)不同部位病变引流体位
病灶部位
应持体位
右上叶
尖段
直坐位或斜坡坐位,稍向左侧倾斜
前段
仰卧位,右背部稍垫高
后段
左侧卧位,再向左转45°,前面垫枕头支持体位
右中叶
仰卧,胸腹左转45°,背后垫枕支撑,右床脚抬高
5、排痰机
振动排痰机综合叩击、震颤和 定向挤推三种功能,促使肺部 及呼吸道的粘液和代谢物松弛 和液化,并帮助已液化的粘液 按照选择的方向排出体外由 于振动排痰机的深穿透性,产 生的定向力可穿透皮层、肌肉、 组织和体液,对于深度的痰液 排出效果明显。在叩击、震颤 或定向挤推工作期间,作用力 变化缓和,病人有舒适感,尤 其是耐受力较差的病人 。
4、体位排痰与辅助排痰相结合
体位安置妥当后,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并帮 助轻轻拍击病变部位,使脓痰受震动以促进引流。 如痰液粘稠者可配合吸入热蒸气、或药物(如α 糜蛋白酶、痰易净、沐舒坦等)雾化吸入,也可 口服氯化胺、必嗽平、鲜竹沥、沐舒坦等药物, 均有利于粘痰稀化,顺利引流咳出。每次引流 10~15分钟,每日2~3次。
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
主要内容
如何进行腹式呼吸合并缩唇训练? 如何进行体位排痰训练? 怎样做辅助排痰?
医院环境内由于存在致病力较强的菌群, 加之患者的抵抗力差和交叉感染,肺部感染 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和预 防与护理工作质量直接相关。
一、易感因素
(1)、内源性感染因素:内源性感染因素是指来自患者 自身的感染因素,包括上呼吸道常寄菌过度生长、菌群 平衡失调、持续吸入上呼吸道的细菌进入肺内。其次, 衰竭、昏迷或瘫痪的患者应用镇静剂或长期卧床的清醒 患者也有经上呼吸道吸入感染的危险,或因呼吸道引流 不畅、分泌物在肺内淤积引起的坠积性肺炎等。 (2)、侵入性操作的因素 (3)、呼吸治疗器械的污染:呼吸气器、雾化器、氧疗 装置等治疗器械的污染是目前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的薄 弱环节。
B.治疗次数需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而定。例如有 大量浓稠的赫液者,每天2~4次,直至肺部干净; 维持时每天1~2次,以防止分泌物进一步堆积。
C.引流的体位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从某一肺 段向主支气管垂直引流。
(5)体位引流方法
病变部位摆于高处,以利于痰液从高处向低处引流。
A.评估患者以决定肺部哪一段要引流。 B.将患者置于正确的引流姿势,并且尽可能让患者
腹式呼吸结合缩唇呼吸
能减少呼吸频率, 增加潮气量, 减少功 能残气量, 提高肺泡通气, 改善通气/血 流比值, 缓解呼吸困难。
(3)人工阻力
(1)选合适的气球,容量800mL~1000 mL。先深吸气,然后含住气球,尽力把肺内气 体吹进气球内,直到吹不出气体为止。每次练 习3min~5min,每天3次或4次。
可使支气管内压增加,防止由于呼气阻力 减小使气道塌陷呼吸功能减少。
2、体位排痰
(1)概述: 体位引流排痰是借助合适的体位,将肺部
病灶置于高位,使积聚的痰液引流到大气管, 再经口咳出。
(2)体位引流适应证 A.由于身体虚弱(特别是老年患者)、高度 疲乏、麻痹或有术后并发症而不能咳出肺内分 泌物者。 B.慢性气道阻塞、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 以及急性肺脓肿。 C.长期不能清除肺内分泌物,如支气管扩张、 囊性纤维化等。
二、易感对象
肺部感染的易感对象包括新生儿、老年人、 昏迷、衰竭、长期卧床及大手术患者;接受抗 肿瘤药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及放射治疗者、气管 插管、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
三、临床护理方法
1、呼吸训练 正常人呼吸分胸式、腹式两种,胸式呼吸一般
幅度浅,省力,但潮气量小,频率较快,这对于 正常人不会有影响,但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则会由 于长时间浅呼吸造成部分肺不张,痰液集聚,引 起肺部感染。腹式呼吸为深呼吸、潮气量大,但 较费力,频率也较慢,但可增强膈肌力量,减少 气道阻力或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潮 气量,是预防肺部感染的理想措施之一。
舒适放松。应随时观察患者脸色及表情。
C.如果患者可以忍受,维持引流体位30分钟左右, 或直至分泌物排出为止。
D.引流时让患者轻松地呼吸,不能过度换气或呼吸急 促。
E.体位引流过程中,可结合使用手法叩击等技巧。 F.如有需要,应鼓励患者做深度、急剧地双重咳嗽。
G.如果上述方法不能使患者自动咳嗽,则指导患者 做几次深呼吸,并在呼气时给予振动,这可诱发 咳嗽。
H.如果患者体位引流5~10分钟仍未咳出分泌物, 则进行下一个体位姿势。治疗时被松动的分泌物, 可能需要30~60分钟才能咳出。
I.每次引流时间不要超过45分钟,避免患者疲劳。
J.引流治疗结束后让患者缓慢坐起并休息一会。防 止出现姿势性低血压的征兆。告诉患者,即使引 流时没有咳出分泌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咳 出一些分泌物。
方法:
操作者五指并拢,掌心空虚,由下至上由外 向内顺序叩击,每次根据情况叩击3~5分 钟 ,同时鼓励患者有意识的咳嗽、咳痰, 使肺部支气管内积有的分泌物流入气管而排 出体外。
摇法
摇法是一种较剧烈形式的振法,是在患者 呼气时,治疗师的手以大幅度的动作造成的 一个间歇性的弹跳手法。治疗师两拇指互扣, 张开的手直接置于胸壁,同时压迫并摇动胸 壁。
呼吸训练强调主动控制呼吸,通过锻炼, 达 到增强胸廓的活动,协调各种呼吸肌的功能, 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并且可通过影响神经、 循环和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改善全身的健康 状况。
(1)腹式呼吸
按自己觉得舒适的位置坐好,双手随意 放置于膝部;放松腹肌,做腹式呼吸;同 时尽量扩大胸廓;抬高锁骨,但不要耸肩。
治疗顺序:由下至上由外向 内顺序,每部位停留10-15秒。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膈肌是用力呼吸时的最重要的肌肉,腹式呼 吸能提高肺的伸缩性。此外,膈肌上下活动可 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提高动脉血 氧饱和度。同时可达到精神放松的目的。
(2)腹式呼吸结合缩唇呼吸
可取卧、坐、立位练习,一手放于胸前,一 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稍 用力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 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同时要注意吸气要用 鼻深吸气,呼气时则缩唇成吹哨状慢呼气, 呼气时间比吸气时间长1倍或2倍,每次 5min,渐增加至10min~1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