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规则意识
规则与秩序
属于社会规则
规则与秩序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与秩序
假设如果社会没有规则或我们不遵守守则,会是什 么样?
规则与秩序
人们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人们 要做成事,需要规则作保证;人们的权利利益 ,需要规则来保护。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团体有章程,宗教有戒 律,单位有纪律,社会有道德。这些都是规范人 们的行为准则。
ABCD ) 4.法的规范作用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 A.指引 B.评价 C.预测 D.强制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法律是一种概括、严谨、普遍的行为 规范,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是 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是国家 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表格:纪律与法律的异同
纪律
制定者 规范对象 适用范围 区别 内容详略 处罚的裁定者 处罚的方式强度
法律 国家 公民
大、国家范围
社会组织 每个成员
小、组织内部有效
少,较简略 组织管理者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 当好国家公民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增强规则意识
规则与秩序
纪律与法律
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规则与秩序之间的关系,认清职业活动中违背规则的危害;正确认 识和理解纪律与法律,了解纪律与法律的异同点;树立规则意识,涵养高
尚道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身边有着什么样的规则?(可从自身经
历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 等方面)
规则与秩序
上课时,保持安静,认真听讲等 公交车上,有序就坐,礼貌让座等
规则与秩序
红灯停,绿灯行 春夏秋冬,春花秋实
规则与秩序
大家思考分析一下,刚才所 列举的规则大致可以分为哪些 类?
规则与秩序
春夏秋冬,春花秋实
属于自然规律
方式简单、强度小
多、详细 执法机关
方式复杂、强度大
共性
都是行为的准则,违反了都会造成不良后果,都会受 到惩处。
纪律和法律
纪律与法律的异同点 纪律
法律
相同
不同
1.两者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2.违反纪律和法律都会造成一定 的后果并受到相应的惩处 1.制定者不同 2.规范对象不同 3.适用范围不同 4.内容的详略不同 5.处罚的裁定者不同 6.处罚的方式和强度不同
课堂练习:
1.一行人在过路口时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 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 D) A.节省时间之举 B.聪明灵活之举 C.可供学习之举 D.不遵守交通规则之举 2.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是( B ) A.习惯和法律 B .道德和法律 C.风俗和法律 D.习惯和风俗
3.法律与纪律的区别是(ABCD ) A.制定主体不同 B.适用范围不同 C.内容不同 D.处罚方式和强度不同
纪律与法律
什么是纪律?什么是法律?它们之间有什么异 同点?
表格:纪律与法律的异同
纪律
制定者 规范对象 适用范围 区别Βιβλιοθήκη 法律共性纪律与法律
纪 律 的 内 涵 和 作 用 纪律是指社会一定组织为维 护集体利益并保证活动正常 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 员遵守的行为准则。 有用性 惩罚性
纪律与法律
内 涵
纪律与法律
法律的规范作用,具体表现于:
指引作用:指引人们依法可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或者不得这 样做。 评价作用:判断、衡量某种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以及违法的性
质和程度。
预测作用:根据法律的预先估计人们将如何行动,以及行动在法 律上的后果。 教育作用:通过法律的实施对人今后的行为产生影响,起到教育 和警戒的作用。 强制作用:对违法行为具有制裁和惩罚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
理解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规则意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 乱纪为耻,涵养道德,让规则常驻心中。
3、运用
现实生活中,树立规则意识,做遵纪守法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规则与秩序之间的关系,认清职业活动中违背规则的 危害。 (2)正确认识和理解纪律与法律,了解纪律与法律的异同点 。 (3)增强规则意识,做遵纪守法的人。
2.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识和理解纪律与法律,了解纪律与法律的异同点 ; (2)增强规则意识,做遵纪守法的人。
规则与秩序
什么是规则?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
、 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也指大自然
的变化规律。 规则—–—–行为规范
规则与秩序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与秩序
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共同寻找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