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期末测试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3分)A.中.伤(zhōng)澄.澈(chéng) 掺和.(he) 绵廷.(yán)B.缥.缈(piāo) 陛.下(bì) 显耀.(yào) 愚.蠢(yú)C.忙碌.(lǜ) 辍.行(zhuì) 充沛.(pèi) 梳.理(shū)D.放肄.(sì) 苛.刻(kē)凸.起(tū) 笨拙.(zhuó)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D)(3分)A.这一幕还令人记忆犹新....,其教训值得吸取。

B.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中国新声代》的学员个个才华出众,对歌曲的精彩演绎令人回味无穷....。

D.“消法”修正案将网络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等条款纳入其中,市民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解析:“随声附和”的意思是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主见。

贬义词,用在这里不恰当。

)3.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3分)A.“好吧。

”他说,“我相信你能行!”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解析:B.“等”和“……”不能同时使用,删掉其一。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B)(3分)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随着管道制造业的发展,橡胶排污止回阀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解析:A项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让”;C项语序错误,改为“深受读者喜爱”;D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①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

②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

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⑥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⑦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A.①⑦⑤②④③⑥B.①⑦②⑤④③⑥C.③①⑦⑤④②⑥D.③①⑦④⑤⑥②6.古诗文默写。

(5分)(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名著阅读。

(4分)(1)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2分)(2)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有几次回花果山?分别是哪几次?结果如何?(2分)有两次。

一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边,菩萨赠唐僧紧箍咒;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一气之下,孙悟空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

8.综合性学习。

(6分)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

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

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

现在九年级⑴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1)请你写出三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2分)①要有选择性地读书;②读书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精读和略读相结合;③读书时可以作摘要或写读书笔记。

(2)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2分)示例1:我认为传统阅读好。

因为:传统阅读可以让你触摸书本,感受书香,可以细细咀嚼品味,不伤眼睛,所以我认为传统阅读好。

示例2:我认为网上阅读好。

因为:网上信息量大,查阅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直观,所以我认为网上阅读好。

(3)活动即将结束了,请写一句关于“热爱读书”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分)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只要是激励人读书的名言或者学生自创的也可,学生自创的话语要凝练,不必写出作者同,共2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

(11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2分)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2)相委.而去舍弃(3)方.与之食才(4)恐.其自食其言也害怕,担心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以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12.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3分)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

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附【乙】文参考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

老友说:“好,返程时再回来吃饭。

”吴起说:“(我)等您一起吃饭。

”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等着他。

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

吴起不吃饭而等老友,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

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3分)坐在艾烟里的母亲牧徐徐出差正好路过老家,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我还是想来个“突然袭击”,回家看一眼母亲。

一起出来的同事把我送到村口,然后自己留在车里说:“回来一次不容易,跟老妈妈多待一会,我睡在车里等你。

”我感激地向他点了点头,然后朝村里走去。

借着月光,我摸索着到了自家的屋前。

可刚到门口,便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我赶紧敲门,但却无人应答。

“不会是家里失火了吧?”我连忙扒开门缝,眯上一只眼,朝里面看——屋内,灯光昏暗,而且有一股很浓的烟雾。

再仔细一看,浓烟之中竟然坐着一个在打盹的人,正是母亲。

在她的腿下面,放着一大堆“半燃半灭”的枯枝叶。

我一边使劲地摇晃着门,一边大声叫着“妈,妈……”母亲这才猛地惊醒了过来,连忙给我开门。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腿上的关节痛又犯了?”我忙问道,“去年寄给您的进口止痛膏药,您不是说贴过很管用,腿早就不疼了吗?”“是管用,但天一冷不贴就又痛了。

”母亲吞吞吐吐地说,“我舍不得贴,多贵呀,十多元钱一张。

用艾叶熏一下,也能止痛的。

”我听后生气地问:“有什么舍不得的?贴完,我再帮您买。

再说,您要是真想用艾叶灸,那也得去中药店里买制作好的艾条卷呀,哪能自己烧这么一大堆艾叶。

”“药店里的艾条得花钱买。

”母亲反驳道,“钱得省着用。

”“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这浓烟对身体有伤害不说,倘若失火了,可怎么办?”“不会的……”母亲虽然嘴上不服输,但能看出来她已经认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妥。

艾叶枝是母亲在端午时从山上砍回来,然后晒干,以便在冬季关节痛时,点燃焚熏的……清理完艾叶枝后,我来到村口,告诉同事让他先回去,并帮我请个假,“今晚我要住在老家,明天带母亲去医院……”如果这次不是来了个“突然袭击”回家,我是怎么也不会知道母亲居然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治关节痛,她一直都在电话里骗我说,腿已经不痛了,让我安心工作……一生勤俭节约,只为能把儿女们培养成人、成才,可等孩子们成才,远走高飞后,她还只愿待在乡下,并依然独自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不愿让儿女们为她多花一分钱,为此甚至不怕坐在半燃半灭的枯枝叶中,任呛人的烟雾一点点侵蚀自己日益苍老的身体。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2分)“我”出差路过老家,趁着夜晚来到家里时,看到因腿上的关节痛而又舍不得贴膏药的母亲,正在用燃烧的艾叶熏腿,百感交集。

13.选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回家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14.文章朴素的语言里情感丰富。

请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情感。

(4分)(1)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表明了母亲见到“我”时既惊喜万分,又生怕被“我”责备的矛盾心理。

(2)“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

表明“我”对母亲为了省钱而不顾身体的痛惜与埋怨之情。

15.假如把文题改为“说谎的母亲”好不好?为什么?(2分)不好;原题“坐在艾烟里的妈妈”不仅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而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而“说谎的母亲”虽然也切合题意,但呆板直露,缺少韵味,所以还是原题好。

16.有读者认为,在文章结尾处加上一个精炼的语段,才能把文章表达得更全面。

如果你来加,你会写点什么?(不超过30个字)(3分)示例:她便是我的乡下母亲,值得我一生含泪去仰望的母亲。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6分)啄木鸟精神李青松我是因为工作关系,一下喜欢上啄木鸟的。

因为工作,常见啄木鸟,它羽毛并不光艳,叫声也并不悦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