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⑨小说家( 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 《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 雪芹《红楼梦》) ⑩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 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11)医家(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 邈、李时珍 ) ★琴: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 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 水》、《广陵散》、《平 沙落雁》、 《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 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王昭君: 秋木凄凄,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生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残,志念抑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食,心有回徨,我独伊何,来往变长。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心忧侧伤。 臣妾幸得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 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 自怜。独惜国家黜陟,移于贱工,南望汉阙, 徒增怆结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少怜之。 3、男性之无奈
《易· 系辞》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变化见矣。”(自然的生成演化) 《荀子· 不苟》说:‚诚心守仁则形,形 则神,神则能化矣。”(教化) 《礼记· 中庸》说:‚能尽人之性,则能 尽物之性。‛ 《礼记· 中庸》说:‚诚则形,形则著, 著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运动变化的思想) 文化合一: 《说苑· 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 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 等…… ★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 《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 《千金方》 ★宗教哲学: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 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佛教、观音, 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 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 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 眼、千层底、檐、鹫。
《史记》记载:州闾之会,男女杂坐, 行酒稽留,六搏投壶,相引为曹,握手 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坠珥,后有遗簪,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 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罗襦襟解, 微闻香泽。 (三)女性角色之定位
男:父 乾 天 日 阳 外 动 攻 刚 强
女:母 坤 地 月 阴 内 静 守 柔 弱
2、重农抑商的后遗症
第一,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
第二, 农民理想与农业思维症;
三、农民阶级
其一,我心疼农民,心疼于他们的短视与愚昧; 其二,我心痛,心痛于农民这个阶层的沉默与 弱势; 其三,残暴与迷信;
四、农民革命与农民领袖 1、革命与农民革命 2、农民领袖们 3、最后的道德评价
(二)中原文化的显著特点
第一,根源性 第二,原创性 第三,包容性 第四,开放性 第五,基础性
(三)中原文化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认识作用 其次是引领作用 第三是推动作用 第四是支撑作用 第五是凝聚作用
第一讲 农业神话与农民文化
一、 由两个农业神话说起
1、神农氏神话
①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 荀子 ;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 《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②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 遥) ③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 举贤、节俭) ④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 集权,以法治国) ⑤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 ⑥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⑦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⑧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绪论: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 农业神话与农民文化 儒、释文化 中国男性与女性文化 中国传统的婚姻文化 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 中国官僚文化 中国文化中国人
绪论: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的界定 1.“文化”名称的来源 “文”本义是“错画”,即花纹。 引申: 在人类的认知领域,引申为后天加工的品 德、修养; 《论语· 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 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三、什么叫传统文化? 它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 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 稳定形态的文化。 四、什么叫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 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 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 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 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 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 传统优良的文化。
其一,伟人天生不是人; 其二,伟人都是神; 其三,人生大事,吃喝二字; 其四,民本信息。
2、后稷神话
(1)天阳地阴,父皇母后; (2)江山社稷,皇天后土;
二、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及其后遗症
1、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其一、商业是破坏和损耗社会财富的根源; 其二,商业会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社会稳 定之大局,妨害以德治国。
★饮食厨艺:出门七件事:柴,米,油, 盐,酱,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 国菜、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饺子、团圆饭、年夜饭、 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 ★传说神话: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 羿射日、嫦娥飞天、夸父逐日、精卫填 海…… ★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 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梦婆、奈何 桥……
(二) 历史层面上的男性本质特征和社会 层面上男性的生存状态
1、 男性的自私 周礼明确规定: 天子可以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 八十一御妻; 诸候一夫人九嫔,大夫一妻二妾,士则一妻一妾。
2、男性之懦弱
刘细君: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常思汉 王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四)传统女性的素质教育 古代社会女孩子社会地位低自打娘胎里就注定 了的 ; 其次,中国传统社会,男曰儿,女曰婴; 其三,周代,中国就有了所谓的弄璋之喜与弄 瓦之喜。 《诗经· 小雅· 斯干》中说:乃生女子,载寝之地, 载之衣裼,载弄之瓦;乃生男子,载寝之床, 载衣之赏,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韨斯皇, 家室君王。 传统女孩子的素质教育——闺媛礼 教材:《礼记· 内则》、刘向的《烈女传》、班 昭的《女诫》、《女儿经》、《女论语》等。
在政治领域,引申为文治教化; 《说苑· 指武》:‚凡武之兴,为不 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上, 《易· 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 下。‛ “化”的本义是改易。造化,演化, 分化,教化等。 许慎《说文解字》的第一个字是 ‚一‛,解释说:‚唯初太极,道
中国传统服饰(汉服)
★动物植物:龙、凤、狼、麒麟、虎、豹、 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 兰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随身:玉(玉佩、玉雕……)瓷器、 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 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等)、青铜 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 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 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 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 扇、裹脚布。
★中华武术: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峨嵋、 崆峒、昆仑、点苍、华山、青城、嵩山。 ★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 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 海角、中原、巴陵文化…… ★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 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 年画、鞭炮、饺子。 ★衣冠服饰:汉服(汉族)、唐装(汉族盘 领袍)、苗服(苗族)、维服(维吾尔族)、 绣花鞋、虎头鞋、伪唐装(满族马褂)、旗 袍(满族)、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 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传统节日:元宵节(吃汤圆)、寒食节 (只吃冷的)、清明节(扫墓)、端午节 (粽子、赛龙舟、屈原)、中秋节(吃月 饼)、重阳节(登山)、腊八节(大年三 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守 岁)、春节(元日)为代表。 ★中国戏剧:昆曲、湘剧、京剧、皮影戏、 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 木偶戏、京戏脸谱。 ★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 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 宅、秦砖汉瓦、兵马俑。
第二讲 中国男性与女性文化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王兴文
一、中国男性文化
(一) 古典文学作品、戏曲里的男性形象
1.男性女性化 2.男性傻气化 3.男性无性化 英雄们不近女色的文化原因: 第一,道家思想的影响; 第二,传统观念认为,女人是祸水; 第三,儒家轻视女人;
第四,中国江湖,义字当先,重色轻友,为人所不耻。
中国传统文化之昆曲
八、中原文化
(一)中原文化的主要内容
1、史前文化 2、神龙文化 3、政治文化 4、圣贤文化 5、思想文化 6、名流文化 7、英雄文化
8、农耕文化 9、商业文化 10、科技文化 11、汉字文化 12、诗文文化 13、宗教文化 14、民俗文化 15、武术文化 16、姓氏文化 17、饮食文化
二、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