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材院优博优硕培育经验总结随着研究生数量的日益增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培养出新一代高层次的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学院专门邀请几位优博、优硕的导师就他们多年培养研究生的经验谈谈体会和心得。
现将几位导师的经验整理如下:1、论文选题(1)在指导研究生选题时,一定要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选题的重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三个基本原则。
研究课题的重要性是指,要注意所选题目应具有创新思想和科学方法;可能性体现在所提出的创新思想与科学方法是否与现有的知识体系相矛盾,是否能获得有意义的研究结果;现实性则指是有现实可行而又可望成功的具体研究方案;(2)在选题过程中,固然要考虑国际、国内目前受关注的、有发展前途的,或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重要领域或方向,但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也很重要。
选题时,最好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并注意难易适度;(3)培养研究生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难题的能力,甚至鼓励研究生挑战权威、常规及成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实验探索,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犯错误,帮助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从实验失败分析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术交流(1)要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学术氛围,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机会,或到外地或国外开会或短期学术访问等。
学生广泛接触各种学术活动可以开阔思路,受到思想的启迪,从而有助于科研能力的提高;(2)定期讨论交流、营造好的学术氛围。
要求研究生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归纳,并在组会上进行汇报和交流,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系统整理和表述自己的研究,同时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相互促进和提高,课题组的老师提出意见,并规定整改期限,使学生能静下心来进行研究。
3、指导方式(1)因材施教,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一般是高年级的学生带低年级的学生,一对一帮助,包括参考文献、论文写作等。
指导学生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不同的学生按不同模式培养;(2)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
导师由于各种因素,与学生的交流如果难以保持较高的频度,可以请团队相关的青年教师协助指导,也可以请高年级的同门帮着带领。
4、论文写作(1)指导学生针对所选定的论文主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包括收集文献资料。
引导学生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中能有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证,学会正确地提出问题和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进行理论研究或实践研究的能力;(2)鼓励研究生有好的实验结果要尽量用英语撰写论文,且尽量向高影响因子的国际期刊投稿。
同时,积极鼓励研究生申请专利。
如果写英文论文,要求他们至少阅读20篇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的相关文献,总结出常用的句型和短语,并经常复习;再精读至少10篇技术路线和测试方法与课题接近的文章。
对于大论文写作,一定要要求学生先列出写作提纲,与学生讨论这个提纲,让学生在进一步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每做完一部分实验,要求学生尽快完成这一阶段的总结,有布置有检查,在团队例会上讲解,学生一般都会积极响应团队每2周一次的例会;(3)对学生撰写的杂志发表论文和硕士论文进行多次修改,从语句表达到标点符号的修改。
特别是学生撰写的第一篇论文,作为指导教师必须细心认真地进行修改,并要求学生按照修改意见认真细致的修改论文,最终形成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
附:各位优博优硕导师培养经验介绍(按姓氏拼音排序)1、陈文(指导学生:2014年省优博傅卓佳、2010年省优硕石记松、2013年校优博孙洪广、2012年校优博王福章)2、蒋林华(指导学生:2014年校优博杨虎、2011年校优博徐金霞)3、马爱斌(指导学生:2014年省优硕朱承程、2011年省优博宋丹、2011年校优硕王超、2010年校优硕王秋月)4、吴玉萍(指导学生:2013年省优硕王倩)5、余天堂(指导学生:2014年省优硕刘鹏)6、章青(指导学生:2012年省优硕刘明)研究生培养的若干体会陈文1、导师要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将之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投入时间和经费,才有好的效果。
例如,安排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到国内外参加会议或短期学术访问等。
最近5年我的课题组有三十几人次的研究生到海外长期或短期访问或联合培养,各种渠道投入的经费也有3-4百万元。
读博期间一个博士生基本上至少出国一次以上,多的3-4次。
有的优秀学生在硕士期间就出国访问。
此外,课题组学生参加国内学术交流的次数更多。
因而导师应坚持长期投入,以学生和学术为本,形成教师和学生双赢的局面,形成良性循环。
2、要给学生锻炼机会,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学生做,导师要负责审查和修订。
学生通过实践就学到了知识和能力(例如写作能力、组织能力等)。
譬如我在我校组织的5-6次国际和国内会议,基本上依靠学生,他们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有很大提高,增强了自信心。
我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前见过的世面很有限,经过研究生期间的各自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见识均得到较大发展,人比较成熟了。
我的多个国际合作项目的主体就是这些学生。
他们从接待国外学者到直接交流合作,再到出国培养,参加了项目整个过程。
我的多个研究课题从申报、答辩、结题也均有多个学生参与。
由于这些锻炼,我指导毕业的博士生在高校工作的,毕业后能够写出质量较高的申请书,均第一年拿到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基金。
3、因材施教,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我的课题组学生较多,开始时一般是高年级的学生带低年级的学生,一对一帮助,包括程序、参考文献、论文写作等。
指导学生时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不同的学生按不同模式培养。
好的学生导师一定要舍得投入。
4、指导教师要有人才培养的意识,带研究生不仅仅是工作量,帮助自己完成一些科研和其它工作,更重要的是培养有用的人才,要有长远眼光。
我培养的博士生毕业后有约一半在央企和外企工作,还有另约一半在高校工作。
其中有的在读博期间就独立与国外学者合作研究。
我的经验是优秀的学生如果得到导师较好的指导,就能有较大的成绩。
例如,我有两个博士生获得宝钢奖学金特等奖,1个博士生获得宝钢奖学金,还有一个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和一个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这些学生本身的素质均较好。
但是好的学生如果导师没有指导好,也不会很成功,表现也往往一般。
5、一个长期困扰我院研究生工作的问题是生源。
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能寄希望于学校的照顾政策,我院的指导教师应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力。
根本途径是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形成良好口碑,吸引更多优秀生源报考我院的导师。
目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要缺少对导师的要求和考核。
学校培养研究生主要是为了学生,而目前一些政策导致带学生成了一些教师的福利。
与硕士生情况相比,我院的博士生数量和质量更加不足,而博士生的招生是直接报考导师,更需要增加教师的吸引力,导师要切实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研究生培养体会蒋林华研究生导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责任,既要指导研究生在学科前沿进行高水平创造性研究,又要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负责,还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成长、成才进行引导。
随着研究生数量的日益增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培养出新一代高层次的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我就个人多年培养研究所的经验谈几点体会和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保持与学生的经常性沟通和交流学科背景不同,研究的问题不同,沟通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要选取导师和学生都喜欢的沟通方式。
在指导研究生时,我们可以采用方式包括两种:个别指导和课题组例会。
个别指导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对问题的认识,特别是在论文的选题阶段和完成阶段更要注意做好个别指导。
课题组例会的方式,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系统整理和表述自己的研究,同时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相互促进和提高。
例会可以定期举办,每次由一个学生主讲,可以是内部学生的交流,也可以扩大参与面,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学术报告和会议。
要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学术氛围,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机会,学生广泛接触各种学术活动可以开阔思路,受到思想的启迪,从而有助于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能力和特长,正确引导现在的学生喜欢追求个性,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
他们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存在着发展多种能力的积极性。
能力是与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特长是人们从事心理活动所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
学生的能力和特长是他们自身内在积极因素的表现,体现着他们在一个群体中的优势,当学生在群体中感到自己的优势时,就能够增强信心,表现朝气蓬勃的活力;当他们的能力和特长受到他人肯定时,他们就会感到一种自尊的满足;当他们的能力和特长得到发挥时,他们对成就的需要就能够得到满足。
相反,如果他们的能力和特长得不到施展和发挥,就会觉得怀才不遇,心里会有一种挫败感,最终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特长,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培养和教育方式。
所以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挖掘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做到正确引导,发挥他们在群体中的积极作用。
三、指导研究生科学选题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数量正在快速增长,但是成果质量和科研水平还有待提升,要做到这一点,正确的论文选题很重要。
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导师的第一责任,因此在指导研究生选题时,一定要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选题的重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三个基本原则。
研究课题的重要性是指,研究生要选定的题目是今后很长时间甚至是一辈子都可能从事的研究领域或方向,所以应该是国际、国内目前受关注的、有发展前途的,或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重要领域或方向,要注意所选题目应具有创新思想和科学方法;可能性体现在所提出的创新思想与科学方法是否与现有的知识体系相矛盾,是否能获得有意义的研究结果;现实性则指是有现实可行而又可望成功的具体研究方案。
研究生应在完成文献查阅工作后,在导师指导下共同讨论课题的重要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同时也要考虑到论文的选题应当适当宽些,讨论范围过窄较难成为一篇优秀学位论文,题目的名称应有创意和独特的视角等。
四、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生开展论文题目研究的过程中,是否拥有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能否按期完成研究的关键。
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方法,要让研究生知道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模拟方法、科学抽象、数学方法、类比方法等等,让他们在科学研究中有意识地去实践、设计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