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沂城街道长虹小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美国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得好:“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因此,加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未来人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后继学习与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教研室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学期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既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时期,又是学习习惯走向稳定的最佳时期。
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
1.良好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它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保证,使学生终生受益。
2.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需求。
小学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发育成长较快的时期。
学生学习姿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
因此,必须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近视、斜视、弯腰、驼背等现象的发生。
3.良好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包括一般的写字习惯、阅读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还有它更多的内涵,如课堂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等习惯,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一定时期形成并要长时期保留进而发展的良好习惯。
4.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学习习惯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影响更大。
年级越高,影响力越大。
因此,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的根本保证。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一)写字的习惯1、“字如其人”。
小学生要树立“字是人的第二容貌”的观念,一个人的字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文化、气质、修养和审美情趣等精神面貌。
练好字、写好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2、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坐姿:要求头正、肩平、腰直,脸和本子保持一尺左右距离,坐在椅子中央,胸部离课桌约一拳,两脚平放地上,两臂平放在桌子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做到“一拳,一尺,一寸”。
执笔:把握要领,捏、抵、垫、靠。
即拇指、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的下端前侧面;中指的侧面在笔杆的内侧面(靠近掌心的一面)抵住(使三点成为一个面),三指握住笔杆;无名指紧贴小指垫在中指下面;笔杆倾斜地靠在虎口右侧食指根处。
握笔时形成“指实掌虚”,笔尖距离捏笔的手指约一寸左右。
3、保持正确的书写习惯。
良好的观察能力及观察习惯:学会从整体观察入手,知道什么样的字是好字,并能自己领悟如何把字写得端正、流利、整洁。
正确的笔画书写习惯:掌握最基本的构成汉字的八种笔画形态,即:横、竖、撇、点、捺、提、钩、折及其变化变形。
正确的按笔顺规则书写的习惯:形成正确的按笔顺规则书写每个汉字的习惯,即遵照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按正确的间架结构书写的习惯:了解每个字各部件的位置及写法,掌握其结构关系,更好地组合方块字。
正确的占格及章法习惯:在田字格书写——要把汉字写在田字格中间,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要做到“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墙壁。
”在横格书写——把汉字写在横格中部,字与字横向要对齐。
字上、下均不能顶格,需留出适当空白。
在白纸上书写——字大小要均匀,要做到“无格似有格”。
行(hánɡ)要均匀,每行字横向要齐,每行之间要留出适当空隙,字与字之间也不宜过密。
4、养成良好的练字习惯。
练习书写汉字时,要做到“一看、二描、三写、四赏”。
一看:观察字的结构,每一笔的占格位置,笔顺;二描:在课本上把要写的生字描红一遍;三写:在生字本上正确书写;四赏:写完后和范字对比,欣赏一下自己书写的是否美观正确。
此过程要一气呵成,千万不要看一笔写一笔。
5、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意志品质。
写字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还是一个培养高尚品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学会做人的过程。
教师要有效引领学生通过写字训练,提高认真书写的意识,提升审美情趣,培养细心、耐心、静心的书写能力,养成认真仔细严谨写字习惯。
6、注重写字姿势的培养及日常纠正。
教师在教学中要按“先练姿势后写字,练好姿势再写字,姿势不对不写字”的要求,只要学生动笔写字,就随时随地地督促、检查、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教师特别要根据年级阶段特点讲解执笔方法,要将铅笔、钢笔执笔方法与毛笔执笔方法加以区别,以免学生将不同类型笔的执笔方法混淆,以致产生错误。
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习惯,不仅是写好字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发育的重要措施。
7、注重正确书写习惯的培养。
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重视笔画的书写指导。
要做到指导基本笔画精确(如:“女”字第一笔是“撇点”,而学生易误写成“竖弯”);指导变形笔画明确(如:“好”字偏旁是“女”字旁,书写时应将“横”变为“提”);让学生书写笔画准确。
注意汉字书写笔顺的指导。
汉字必须严格按照笔顺书写,不依笔顺写字,很难将字写的正确、美观,且书写时感到不方便和不自然。
在一年级的课本中已经学习了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的写字规则。
这也是初学写汉字的一个难点。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几种笔顺规则,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规律地去把握。
一个笔画较多的字,不仅仅是一种书写规则的指导,同时要加强汉字书写的综合指导。
在写字教学中,一定要通过识字、写字渗透初步的书写理论和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好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安排等基本功的训练。
8、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写字课训练,强调“提笔即练字”。
语文课教学中,要加强生字书写的指导。
低年级将识字和写字作为重点,中高年级也要选择典型字、难写字作为重点来进行写字指导,不可忽视或省略。
强化专项写字指导课,深化语文课中的写字教学。
写字指导课中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字帖,教会学生“整体把握,细致观察”的读帖习惯和“先临后摩”的练字方法。
要突出当堂指导的效果,使学生从不爱写到“爱写”,从不会写到“会写”。
强调“提笔即练字”。
要向学生灌输“提笔即练字”的观念,将写字练习融入所有学科、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不论任何时候、书写任何内容都能采用正确的姿势,写出正确的笔画笔顺,运用正确的占格、章法知识。
不仅要在写字课上运用好田字格、方格,还要在平时各科的练习、作业中针对横格、白报、稿纸等提出具体的书写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习惯成自然”。
9、树立典型和榜样,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习惯。
教师自身的表率很重要。
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学生中的典型为他们提供榜样。
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如:作业展览活动、写字竞赛活动等。
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学习意识,从而也就有了写字兴趣,也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10、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教师要客观看待每个学生的不同起点,追求共同的进步。
将“写得对不对”的评价习惯上升为不仅看对不对,还要看“写得好不好”。
同时,不能只求写字的速度而不顾及书写的质量。
改变这种评价模式,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在互评作业时,让他们说出优点和不足,给他们反思的过程,以此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目标明确,认真书写,唤起热情,提高质量——这是写字评价的最终目的。
(二)说话的习惯(含英语口语交际):1、开口说话要清晰明白,文明得体。
具体做到:口齿清晰。
要说普通话,句子流畅、不口吃,说话简洁,不拖泥带水,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
音量适当。
说话时根据场合和交流需要采用适当的音量,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底气足声音亮,把声音传到教室各个角落,不小声嘀咕,也不大声喊叫;组内交流时,声音适中,既能让本组成员听到,又不影响其他组,还要注意用商量的语气。
围绕主题。
说话不离开中心话题,语意完整、连贯,不前后矛盾。
说话得体。
与人交流时要落落大方,表情自然,仪态端庄,目视对方,表现尊重和理解。
和师长讲话要礼貌恭敬,和同龄人讲话要自然平和,和年龄比自己小的人讲话要亲切活泼。
说话时注意不要手势太多,不要口含食物。
2、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养成乐于参与讨论、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习惯。
具体做到:说话之前先概括重点,有条有理。
如:“我要说的主要有三点”,然后再具体表述。
阐明个人观点要态度诚恳,有理有据。
发表和别人不一样的看法,表述要准确,逻辑要清楚,要以理服人。
修正他人发言时,最好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意见。
不要讲伤害对方的话。
可以这样说:“**同学,我有另一种想法”“老师,我来补充”等。
被修正意见的同学应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不管对方说得对不对,都要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如果意见正确,要表示感谢,可以说:“谢谢指正,我虚心接受。
”如果意见不正确,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发表不同意见,可以说:“谢谢你,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
因为……”。
3、别人讲话时,自己不要急于插话。
即使对别人的话不感兴趣,也不要打断对方的话,要耐心地听人家把话说完,再自然地转移到其他话题。
适当地尝试主动和自己不太熟悉的人交流,但要注意不把私密信息随便透漏给陌生人。
4、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母语口语根基,循序渐进地掌握外语口语表达的方法、技巧,了解和养成外语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
具体有:示范引路。
小学生阅历浅,语言表达正处于成长期,对他们来说,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是学习原动力。
老师要从自身出发,严格规范交际用语,让学生从入学开始,从说好每一句话开始,接受较为规范的口语交际训练。
及时正音。
发音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口语的发展。
在教学中,要针对共性错误读音及个别同学的不正确发音及时纠正,给机会改正,杜绝一错再错。
本地口语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更阻碍书面语言的表情达意。
在教学和交谈中,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及时纠正方言口语,提高说话的规范性。
创设“无方言”的班级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普通话的大环境中学习规范语言。
逐步树立“动口即是练说时”的观念,使学生自觉地、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实践。
在口语交际课和其他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地、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面对全班同学说话的机会,开展多样化的口语活动,达到多说多练。
如:一分钟演讲、即兴表演、讲故事比赛、复述课文、新闻“联播”、趣闻“中转”、主题宣传……并引导学生在课外也能有意识地参与语言交际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