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小蝌蚪(4)_湘美版(2018秋)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小蝌蚪(4)_湘美版(2018秋)

《小蝌蚪》教学设计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材分析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本课是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
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十课,这一节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绘画表现能力的科目。

教材图片清新、生动、情境感强,以一群可爱的小蝌蚪们排队出发开始充满快乐的冒险之旅来展开故事,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景中思考、想象,创造性地参与绘画和学习。

以连环画的形式开展故事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在绘画中多个点状相似的形疏密排列、组合可构成美观有趣的图画。

使得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故事和绘画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的快乐。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现画面。

本课以学生亲切、熟悉的小蝌蚪为题材,巧妙地向学生渗透了相似形的组合随意而有趣、多样和多变的绘画基础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独创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信、大胆、自由地通过美术形式表达想法与感情。

教学目标
1、能认识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能做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能根据特定情景推理思考,在绘画中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想象,养成良
好的思维习惯。

3、能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渗透点的基础知识。

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点的排列、疏密等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黑灰色的身子,长大吃虫叫“呱呱”。

(打一小动物)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蝌蚪》。

(板书课题:小蝌蚪)
【设计意图:这里是为了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这种猜谜激趣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初步的适时造型意识。


二、初步探索
1、师:谁能告诉我,你是怎样猜出它是小蝌蚪的?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小蝌蚪的颜色和形状。

3、师:那老师就奖励你们看一段视频,在看的时候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小蝌蚪生活在哪里?周围的环境怎样?二是小蝌蚪的生活方式是单独进行活动还是成
群结伴?【视频播放】
4、师根据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事先画好的池塘,并根据大家的描述把蝌蚪的样子画下来,教师师范。

(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我们可以改变尾巴在脑袋上的位置改变小蝌蚪游走方向。

5、师:小蝌蚪的生活方式是单独活动还是成群结伴?(生:成群结伴)所以,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要多画几只,让他们成群结伴。

6、师:看到这么多生动、可爱的小蝌蚪,你们想不想画几只?(生:想)现在把它画到你们的纸上。

(在画的过程中师找几张小蝌蚪画的不标准的作品,如小蝌蚪画长的、头画大的、尾巴画粗的作品在台上点评)
7、师:他们犯的错误我们还能不能在自己的作业中出现?(不能)太棒了,再次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旅行记》我们一起看一下。

【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开展故事,让学生在情与景的意境感染中展开想象,为学生的绘画和想象提供特定的环境。


(1)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水草偷偷地探出了脑袋。

沉睡了一夜的小蝌蚪起床了!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

问: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
(生自由想象回答)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


(2)一天,阳光明媚。

望着碧绿的池水,小蝌蚪们突发奇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出发,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
问:小蝌蚪出去旅行了,他们的队伍是怎样的?(生回答)
师:我们注意到了,这里可不是我们刚才在黑板上画的单只小蝌蚪,是一大群。

它们起床后列队出发。

看得出,小蝌蚪们是非常守纪律的动物。

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3)突然,不知从哪儿扔下一颗小石子。

小蝌蚪的队伍被打乱了。

问:小蝌蚪们遇到了从天而降的石头,怎么办?
8、讨论:旅行的队伍被打乱后,小蝌蚪们怎么办呢?(生自由想象回答)师:继续旅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师:欣赏作品,看看其他小伙伴是怎么想象的。

(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找到了联想到立足点,擦亮了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


三、自主创作
作业要求:想想小蝌蚪们在旅行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呢?请你把自己的想法画下
来!
温馨提示:大胆想象,画有趣的蝌蚪组合,适当加入环境、背景
四、展评作业
1、自评: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评评别人的作品,有没有你喜欢的,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表现的欲望。


3、教师总评。

六、课堂总结和延伸
这节课我们一起打开想象的大门,让小蝌蚪的旅行丰富多彩,小蝌蚪一定会很高兴的。

如果你碰到这群可爱的小蝌蚪,你会怎么做呢?
(生自由回答)
师:小蝌蚪长大后会变成青蛙,青蛙捕捉害虫,保护我们的庄稼,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保护它。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到同学参与的“面”与“度”,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同学自身身临其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同学都动脑、动嘴,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我给同学们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倡议同学主动参与,
乐于参与,勤于动脑。

采用故事情景进行创作表示,同学通过看看、画画、想想等方法,进行造型表示,并从创作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这节课同学学习积极性很高,同学的想象力很丰富,在短暂的时间里大部分同学的画面都很理想。

在本课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与同学的看、画、讲故事相结合,以教师为指导,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充沛利用幻灯片和相应的音乐,让同学在玩、看、练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