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课程》(专科)作业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三个不变----是指安全第一的位置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不能移、不能变,主要领导抓安全不能变;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不能变。
2、三不放过----是指事故发生后,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3、运输安全管理:运输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对运输系统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的目的。
4、设备设计安全性:设备设计安全性是指设备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操作性以及先进性等。
5、交集:两个子集相交后,相交的部分为两个子集的共有元素的集合,称之为交集。
6、相容事件:一个事件发生与否受其他事件的约束。
即在其他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事件。
7、事故率---- 事故率是机务段、铁路局或全路在一定时期内每百万机车走行公里平均发生的行车事故件数。
8、结合部---- 是指由几个单位或部门共同参与工作或管理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区域或部位。
9、事故苗子----在运输行李、包裹过程中造成轻微损失及一般办理差错为事故苗子(即事故可能发生的苗头)。
10、运输事故:运输事故是指在运输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条件和管理不安全因素等不同影响而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突变表现形式。
一、简答:1、简述事故的两重性及积极转化条件。
答:事故两重性指事故既有消积的—面,又有积极的一面。
一方面给国家财富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阻碍铁路运输业的改革和发展,损失重大的事故还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发挥反面教材作用,向人们形象地展示破坏的恶果起到教育人们必须按安全生产规律办事,同时起到在非正常条件下破坏性科学试验的作用。
运输事故两重性的积极转化条件(1)认识和把握事故的运动规律(2)挖掘事故信息资源(3)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4)有效利用事故信息资源(5)建立健全事故档案。
2、简述提高对人员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答:提高对人员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是:⑴大力进行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2)全面强化职工业务培训。
(3)提高安全监察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构建运输人员生理心理安全保障体系。
3、安全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安全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⑴安全思想教育,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重要意义、劳动纪律、作业纪律、各项规章制度和典型事故案例教育。
(2)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教育。
(3)安全技能教育,包括岗位熟练操作、防止误操作和处理异常情况的技术、知识和能力。
(4)事故应急处理教育,包括事故应急处理知识教育、自我保护和自救互援教育事故现场保护方法教育和事故应急处理演习等。
4、设备安全重点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1)提高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2)提高运输基础设备的安全性能; (3)提高行车安全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
5、行车作业结合部的特征。
答:行车作业结合部是一个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有序性及环境适应性,以及多重作业、多元集合、多级传递、多方受控特征。
作业二论述题:1、简述安全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答:安全评价的作用和意义:(1)安全评价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安全评价有助于国家各级安全监察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宏观控制。
(3)安全评价有助于保险部门加强对企业灾害实行风险管理。
(4)安全评价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简述运输安全系统评价的内容。
答:运输安全系统评价是在运输安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运输事故指标和隐患指标两个方面,对运输安全保障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运输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及系统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比较和评价。
3、简述运输安全系统管理的内容。
答:运输安全系统管理是经过安全系统分析和评价,在了解掌握运输安全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对运输安全所实施的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包括安全总体管理,安全重点管理和安全事后管理。
4、运输安全总体管理的内容。
答:运输安全总体管理的内容有(1)安全组织管理:这是安全管理的实施主体,又包括安全计划和安全行政管理。
(2)安全法规管理:严格遵循国家有关铁路运输安全的法律、法规等条文规定,对各种运输规章和作业标准进行研究、制订、修改、完善、贯彻和落实。
(3)安全技术管理:对运输基础设施和安全技术设备的研制、试验、引进行、装配、维护和安全质量管理,对运输安全技术开发与应用。
(4)安全教育管理:进行安全思想、知识、技能、事故应急处理教育。
(5)安全信息管理(6)安全资金管理。
5、试述从系统薄弱环节预测来改善系统薄弱环节的途径。
答:根据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的性质,就可以对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进引预测,对于最小割集来说,它与顶上事件用或门相连,显然最小割集的个数越少越安全,越多越危险,而每个最小割集中的基本事件与第二层事件为与门相连接,因此割集中的基本事件越多越有利,基本事件少的割集就是系统的薄弱环节。
对于最小径集来说,恰好与最小割集相反。
径集数越多越安全,基本事件多的径集是系统的薄弱环节,据此,我们径来改善系统的安全性;(1)减少最小割集数,首先应消除那些含基本事件最少的割集。
(.2)增加割集中的基本事件树,首先应给含基本事件少、又不能清除的割集增加基本事件。
(3)增加新的最小径集,也可以设法将原有含基本事件较多的径集分成两个或多个径集。
(4)减少径集中的基本事件树,首先应着眼于减少含基本事件多的径集。
6、为什么说运输安全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答:在铁路运输生产中,“安全第一”,主要由运输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安全第一”的思想到位,解决好各种各样的矛盾,是“预防为主”的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谈不上“预防为主”。
因为,不解决好“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职工预防事故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难以调动和持久。
“预防为主”就是要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制订原则,采取对策。
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制度上保证,工作上落实,作风上适应,常抓不懈,持久以恒。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最终还是以清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为归宿,故应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各种不利因素,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满足“安全第一”需要,可见,“预防为主”是“安全第—-”的重要保证,失去这种保证,“安全第一”就成为一句空话,“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辨证关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共同构成了运输生产的安全屏障,二者密不可分。
7、试述人在保证铁路运输安全中的作用。
答:铁路运输安全与许多活动有关,所有各项活动都依赖于商效、安全和可靠的人的行为,在铁路运愉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作业中,都是由人来参与并处于主导地位的,人操纵、控制、监督各项设备,完成各项作业,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流,与其他作业协调一致:正是由于人在运输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输安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联系实际略)作业三一、简答题:1、行车安全标准化作业控制包括哪几个方面?答:实行站段、车间、班组三级联控;提高班组标准化作业自控能力;严格遵守作业标准和制度;增强职工执行“两纪一化”的自觉性。
2、在准备接发列车进路时,应重点检查确认哪些事项?答:办理闭塞时必须确认区间空闲;认真检查确认接发列车进路;确认掌握开闭信号机的时机;接发列车必须立岗监督;开通区间不能简化作业过程。
3、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有哪些?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人、机、环境、管理。
其中,人即是影响安全的一种因素,又是防护对象;机器既是影响安全的因素,又是保障安全的物质基础;环境既可能是影响安全的灾害因素,又可能是应予保护的社会财富。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各自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行车安全。
4、车站有关行车人员应遵守的人身安全通用标准有哪些?答:(一)、班前班中①接班前须充分休息;②班前、班中严禁饮酒;③按规定着装,佩戴易于识别的证章和安全防护用品;(二)、顺着线路行走时答:①顺着线路行走时应走两线路中间;②不准脚踏钢轨轨面、道岔连杆和尖轨;③注意邻线机车、车辆和货物装载状态;(三)、横过线路答:①横过线路要“一站、二看、三确认、四通过”;②横越停有机车车辆和列车的线路时,严禁钻车;③严禁在行进的机车车辆前面抢越。
5、试述激励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答:激励是指运用精神物质手段去激发人的动机心理过程。
对安全生产进行激励的目的是通过激励引导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安全动机,使之成为优势动机,促进安全行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激励的手段和方法呈多元化趋势,主要有奖励与惩罚,竞赛与升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对管理行为实施监督等。
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长期实践证明,竞赛与奖励相结合的方法是激励广大干部和职工安全生产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6、对行车人员重点管理的一般要求包括哪几个方面?答:运输生产规律;自然规律;职工思想变化规律;人的生理规律。
7、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手段有哪些?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有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具体运用时都有一定的条件和局限性,各种手段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应综合运用。
作业四一、论述题:1、论述如何全面理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答:“安全第一”是原则和目标。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预防为主”是手段和基本途径。
“预防为主”,就是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事先辨识危险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千方百计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的最有效手段。
“综合治理”就是依法治理和以管治理,要综合利用政府监督机制、企业自我防范机制、从业人员自我约束机制、社会监督机制以及中介机构支持与服务机制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
虽然在企业的生产中还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但只要思想重视,预防措施得当并加强监督管理,事故是可以被预防或被大大减少的。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安全第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帅和灵魂,没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预防为主就是去了思想支撑,综合治理就是去了整治依据。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根本手段和方法。
2、论述如何全面理解运输事故的两重性及其转化?答:运输事故存在两重性,事故两重性指事故既有消积的—面,又有积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