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等学力经济综合国际经济学整理笔记资料

同等学力经济综合国际经济学整理笔记资料


简答题: 1999 简述列昂惕夫反论的基本内容 P349 2000 简述购买力评价论的基本内容 P378 2001 试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 P373 2002 确定幼稚产业的内容有哪些 2003 简述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2004 分析一国的最佳外汇储备规模指标 P376 2005 证明国际收支表中经常账户的基本内容 2006 简述倾销的界定,倾销对进口和出口的影响 2007 简述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2008 产业内贸易论同质论产业内贸易的形式 P353
3. 进口配额 P360(去年考过了) 5. 倾销 P361-362 (说过简答) (倾销及三要件,倾销的危害性) 6. 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倾销 P364-365 简答 7. 反倾销税 P366 简答 8. 补贴与反补贴 P367 简答 9. 幼稚产业保护 (2002 年考过)(幼稚产业保护及三个判别标准 P368) 10. 关税有效保护率计划 P370
图中,实际交换比率将处于由两国国内交换比率界定的两国交换区内,然而具体的交换比率即 dY/dX 的斜 率,仅从供给方面是无法说明的,需由相互需求方程式才能说明。
智力服务于中国,提高企业与个人整体竞争力
第2页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在由比较利益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内,实际而且是唯一的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交易对
的当代理论:(1)产业内贸易理论 (2)政策贸易理论:1.战略政策 2. 贸易扭曲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 2.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
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P325
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 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3. 贸易条件: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在实际中往往是用 出口价格指数去比进口价格指数。 P339
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1. H-O 模型的基本论点 P346 (l)假设条件。①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②两个国家在生产相同产品时,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 生产函数相同,即要素投入的比率相同,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③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完全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④一个国家资本存量相对丰富,利息率相对较低另一个国 家劳动力存量相对丰富。工资率相对较低⑤影响贸易的一些其它因素,如运输、需求、贸易壁垒等被排除。 (2)三个命题。第一,每个国家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来从事商品的生产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 位,相反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出口商品总是那些用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 产品,进口的总是那些需要用自己相对稀缺的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第二,如果两个国家要素存量的比率不同, 即使两国资本与劳动力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成本的差异,这点是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第三,国际间 的商品交换一般会使不同国家之间工资、地租、利息这些要素与国际差别缩小。 (3)基本逻辑关系。相同种类产品的绝对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价格绝对差是由成本差决定的,成 本差是由要素的价格差决定的,要素价格的差异是由要素存量比率不同决定的,要素存量比率的差异是由要素 供求决定的,而要素的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因此,要素供给的禀赋不同造成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4)与比较利益说的异同点。H—O 模式与比较利益说的异点。从基本层面看,H—O 模型是建立在相对优势 上的,要素流动假设也基本一致,但 H—O 模型认为一种要素无法进行生产,至少因为两种。国内、国际贸易 均为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本质是相同的。李嘉图则认为国内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用于国际贸易,价 值的决定只是由劳动一种要素决定的。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H—O 模型则将劳动 生产率一致作为分析的出发点。 (5)H—O 模型的政策含义与案例分析。发挥一个国家固有的优势,从优势出发进行贸易,是其政策含义。 例如,马来西亚出口潭,中东国家出口石油,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轻工产品等。 (6) 对 H—O 模型的评价。从一国基本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 模式(产品结构、地理格局),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贸易的作用是理论有益的方面;但禀赋并非贸易发生的 充分条件,同时该理论比较强调静态结果,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以及许多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广 泛适用性,另外对于需求因素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 2. H-O 模型 P344-348(看了) 3. 列昂惕夫反论 (简答)P349 4.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P350 5. 技术差距论 P350-351(看了) 6. 国际贸易产品生产周期理论(看了) 7. 产业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的贸易利益 P354)(08 年考) 8. 战略政策贸易理论(P355 已经考过了) 9. 贸易扭曲理论 P355
智力服务于中国,提高企业与个人整体竞争力
第1页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2. 国际贸易纯理论:1.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论 2.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论 3.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3.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1. H-O 模型及其分布 2. 列昂惕夫反论及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3. 国际贸易
第二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
1. 绝对利益学论:由斯密提出,指在某种商品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国,劳动 生产率占绝对优势。各国从事占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便可获益,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也可得到提高。
2. 比较利益学说:P333-337 比较利益学说由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
国际贸易中的小国,是指该国在市场中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小国关税分析的重点是征收关税后对该国福利的影响。 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
图 1 中,Pe 与 Qe 是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和生产、消费量。Pw、Pt 是自由贸易条件下和征收关税后的价格, Q1Q2 为自由贸易下的进口量,Q3Q4 为征收进口关税后的进口量。 4、小国进口关税的几种经济效应与福利分析。上图中经济效应分析为:保护效应为 Q1Q3,是保护下国内生产的 增长,效应大小取决于供给弹性的大小;消费效应为 Q2Q4,是价格上升、需求下降的结果;贸易效应是保护、 消费效应之和;税收效应为 PwPtQ3Q4,即 ACFE″,是政府的关税收入;国际收支效应为(Q1Q3+Q2Q4)OPw,是进口 下降引起的对外支付降低。福利变化为:生产者剩余增加 PwPtAB,总量为 OPtA,消费者剩余下降 PwPtE″E′,为 OPtE′。损失的消费者剩余中,PwPtAB 为生产者获得,PwPtQ3Q4 为政府税收,尚有 ABC 和 F E′E″为净损失,是保护 国内生产与市场限制进口的生产和消费代价。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国际经济学
1. 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论述题 4.选择题 1999 年: 名词解释 2 个(5 分) 简答题 1 个(7 分) 计 17 分 2000 年: 名词解释 1 个(4 分) 简答题 1 个(8 分) 计 12 分 一直到 2005 年,名词解释 1 个(4 分) 简答题 1 个(8 分) 计 12 分 2006 年 名词解释 1 个(4 分) 简答题 1 个(8 分) 论述题 1 个(20 分) 计 32 分 2007 年:名词解释 1 个(3 分) 简答题 1 个(8 分) 选择题 2 个(2 分 x2) 计 15 分 2008 年: 名词解释 1 个(3 分) 简答题 1 个(8 分) 选择题 2 个(2 分×2)
手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的,即双方正好能够吸收掉对方的出口。如对手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于
对手商品的需求强度,则交换比率越接近于外国国内的交换比率;反之,则越接近于本国国内交换比率。
5. 相互需求方程图解 P340 之 2 和 3 6. 提供曲线 :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 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 轨迹。两个国家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的价格。 7. 出口的贫困增长(简 P344)
名词解释: 1999 年:直接标价法(一句话) 外汇 2000 年:广义国际收支(一句话) 2001 年:偿债率(一句话) 2002 年:联系汇率 2003 年:贸易乘数 2004 年:倾销 2005 年:列昂惕夫反论 2006 年:战略政策贸易理论(重要) 2007 年:外汇管制 2008 年:进口配额(一句话)
论述题: (20 分)2006 试述西方汇率理论发展历史脉络
选择题: 2007 1. 在国际捐赠属于什么账户?
2.进口配额制在国际贸易中属于什么样的措施(非关税壁垒措施) 2008 1. 以下哪个不是当代贸易理论(比较利益学论) 2. 根据国际弗舍效应,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考国际弗舍效应的概念,含义)P381 国际经济学框架 1.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对象与结构
小国进口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说明 对 X 产品征税后,原来优势在于 Y 生产,现因 X 产品价格上升,资源转而生产 X,生产点从 A 移至 A’,国 家按国际价格交换,消费者按税后的国内价格交换,该国福利的变化由无差异曲线表示。其图形如图 2 图中,征收关税前,生产点在 A,消费点在 C,A’F 的 Y 产品按国际价格能交换 FC’的 X 产品;由于关税, A’F 的 Y 产品只能交换 FD 的 X 产品,DC’为关税。税后消费点在 C’点,福利水平下降。
4. 两国贸易价格的可能区域(简答) (1)贸易价格即贸易条件,是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在实际中往往用出口价格 指数去比进口价格指数。是利益分配的工具。在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中,没有说明贸易条件的确定。我们用 2×2 模型(即世界上只有 A、B 两个国家,两国均只生产 X、Y 两种产品)来说明。 (2)数字说明。如图 1 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