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方案

4、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方案

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定测工程地质勘察
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方案
一、工程概况
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定测工程线路自既有金温线区间出岔,于鹿城区藤桥镇外垟村新建外垟站接轨并引出后,折向东北上跨G330、穿官岭山、跨金丽温高速公路、G104后向东于G104瓯江大桥北侧跨瓯江,经永嘉县桥下镇六岙村后进入江北岭隧道,之后向东经新村隧道后设黄田站与黄田镇北浦边村东,出站向东跨S41、楠溪江、诸永高速后,经红岩隧道至马岙站,出站后继续向东经兴国隧道、跨永乐河进入乐清境内,之后向东南经小茗山隧道向甬台温线靠拢,设白石站于甬台温铁路乐清站对侧,出站后继续沿甬台温铁路往东北行进,经乐成隧道、包山隧道、黄良隧道后设绅纺站于甬台温铁路绅纺站对侧,出站并行甬台温线经淡溪镇、虹桥镇北,于东馆村北跨甬台温铁路并设东馆站,出站折向东南敷设于虹桥与清江、南塘之间的山岭之中,之后于南塘南跨G104、经在建的三江工业园南侧、跨甬台温高速公路后折向南进入乐清湾港区沿临港大道南侧设乐清港站和装卸货场。

瓯江江域起始里程为DK4+605.0,终点里程为K5+060.0,江面宽度为455米;楠溪江江域起始里程为DK15+055.0,终点里程为K15+455.0,江面宽度为400米。

二、水上作业施工方案
根据《浙江省发改委关于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要求,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勘察设计
工作,我院负责瓯江、楠溪江跨江特大桥江域桥梁墩台基础的水下地质钻探工作。

根据设计要求,瓯江特大桥江域共布置勘探孔10只,线路位于104国道瓯江大桥西侧50米,走向平行于104国道瓯江大桥,主航道布设大跨钻孔4个。

楠溪江特大桥江域共布置勘探孔6只,线路位于公路楠溪江三桥上游约500米,主航道布设大跨钻孔2个。

具体见平面图。

本次勘探采用钻探工程船作为江中勘探作业平台,钻探船船身尺寸为21m×4.18m×1.95m,吨位为30吨,功率为58.8千瓦。

艏艉抛八字锚,锚缆长约100-150米,开锚间距约200米。

钻探设备采用XY-150型工程钻机,钻孔深度按设计要求,采用钢套管护壁,全孔取芯。

勘探作业前需采用GPS进行测量定位,待定位完成后,船体抛锚固定,钻机就位,开始安装套管,套管的作用主要是隔断江水和钻孔内循环水的联系,有效的避免环境污染,同时保护了孔壁。

套管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正常的水下钻探作业。

整个钻探过程在套管内完成,基本实现无污染。

三、工期安排
考虑到工期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占用航道时间及对航道的不利影响,本次勘探计划安排二套钻探设备及平台,瓯江特大桥江域和楠溪江特大桥江域勘探设备及平台各一套,钻探时间计划为2014年4月15日至2014年6月30日。

日常作业时间为上午6:30~下午18:00之间,如遇雷雨天停工。

如楠溪江特大桥江域勘探顺利,能提前完成,则调集该设备到瓯江特大桥进行支援,力争早日完成勘探作业任务。

其中瓯江特大桥江域钻探设备安排尽量合理,留出航道位置,最大程度上保证通航。

四、施工期间安全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作业前对全体船员及钻探作业人员包含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相应岗位人员熟练掌握水中作业安全规程;
(二)按照海事管理机构批准的作业内容、核定的水域范围和使用核准的船舶进行作业,不得妨碍其他船舶的正常航行;
(三)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通报施工进度及计划,并保持工程水域良好的通航环境;
(四)及时了解和掌握气象和江域水文情况,遇灾害性天气检查和加固船只的锚缆等设施,必要时停止施工作业;
(五)使船舶、浮动设施保持在适于安全航行、停泊或者从事有关活动的状态;
(六)实施施工作业或者活动的船舶、设施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明显处昼夜显示规定的号灯号型。

在现场作业船舶或者警戒船上配备有效的通信设备,施工作业或者活动期间指派专人警戒,并在指定的频道上守听;船舶必须配备救生设备(人手一套救生服、救生绳和救生圈),作业人员必须穿戴救生服,同时安排一艘小船作为接应和应急之用;
(七)严格控制污染,禁止随意倾倒废弃物,禁止违章向水体投弃船舶垃圾、排放船舶污染物、生活污水和其它有害物质;
(八)遵守有关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污染的相关规定。

东华理工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
2014年3月26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