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废油再生利用——解决我国润滑基础油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
废油再生利用——解决我国润滑基础油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
滑油。实践也证明,生产中低档润滑油产品技术成熟,占用资金少,生产周期快,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影 响使用。而废油再生基础油,工艺和技术也不复杂,其再生产品基本达到好油标准,所以美国政府和军 队都使用。
2010大连润滑油技术经济论坛论文专辑 (5)坚持综合再生利用效益更好 采用分子短程精馏工艺再生废油,可分一、二、三、四线四个等级。一、二、三线油,可以再生价值较 高的基础油,而四线可以采用裂化装置再生柴油。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再生过程中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还可以减少“三废”的产生,做到吃干榨净。这样做,节能减排,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更加可观。 (6)适时发展高档基础油(即蒸馏加氢见图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档基础油用量增加确实是个大趋势。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生产的高 档基础油也不过市场需求的20%,而且对外控销。实际上,中小企业搞废油再生,也可以生产高档基础 油,其T艺路线是再加氢。这个工艺,我们华侨化工厂目前已经掌握。如果政府政策能够到位,经济过关
表5发达国家废油管理情况
39
洪凤林.废油再生利用——解决我国润滑基础油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
意大利 市场机制型 污染治理型
欧盟回收率最高国家
出台废润滑油回收和再生法律。税 收优惠 污染者付费原则 出台细致法规 出台废润滑油标准.狠抓回收源头
资源导向型引导政策,政府的补贴 政策效果显著 受原油市场波动影响大 二次污染的法律 政府管制力度大
40℃
深褐色透明
19.35
深黄色透明
8.5 50.67 144
粘度指数 低温动力粘度/mPa・8 低温泵送粘度(在元屈服应力时)/mPa・s 高温高剪切粘度(150℃,106s一)/mPa.s 闪点/℃ 倾点/℃ 组成.% 蒸馏一线 蒸馏二线
250N 150N
铷抛 。吲州>2
一
℃炮 ))
220
”棚乞"拍:2扛∞7.,3
3.1
废油再生利用在国外已经取得成熟经验 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他们早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开始废油再生,并逐步完善,通过立法、
财政补贴、减免税等措施,使废油再生业建康发展,回收利用率50%以上(见表1)。其中美国政府和军
队带头使用再生油品,有力推动了废油再生的顺利进行。
表1 发达国家和地区废油回收再生率
表6回收废油标准(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废润滑油回收再生利用技术导贝tJ}GB/T171451997)
高档润滑油在目前市场上,尽管在需求上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仍不超过30%,中低档产品仍占 60%一70%。市场上正出现的情况是:汽车修理厂、4S店或换油中心并不希望汽车跑一万公里或几万
公里换一次油,他们只希望几千公里一换油。再则,目前我国中低档车或农用车主要用的是中低档润
1
全球基础油供需情况 1992年以来,世界润滑油总消费量起伏振荡,平均用量在3800万t/a年左右;2004年以来,世界润
滑油需求步人小段上升通道,消费总量呈稳步上升态势,到2007年达到近期峰值3840万t;2008年受 全球经济危机冲击,汽车行业、机械制造等主要用油行业发展低迷,润滑油消费量下降约2.7%;2009 年下降幅度达lo%以上,消费量为25年来最低,约3400万t。 全球基础油总产能2008年底为96.2万桶(据Lube&Grease数据),合计近5000万t/a,能够较好地 满足全球润滑油调合生产的需要,并有17%左右的过剩;到2009年润滑消费量大幅下降,全球基础油 产能严重过剩。根据美国SBA咨询公司的数据,2009年全球基础油需求只有3200万一3340万t,产能 过剩达33%~36%。 由于全球基础油产能过剩,炼厂毛利偏低,总体运行状况不佳,因此部分炼厂产量较2008年降低, I类油厂2009年基本都在盈亏平衡点附近运行。到2009年全球共有7家产能合计为250万t/a被迫 关闭或出售。其中澳大利亚的Calrex公司、加拿大的SheH公司和EX—Mobil公司三家基础油炼厂宣 布将在2010年或201 1年关闭,产能达65万t/a。逢多必少,这就是未来基础油短缺的原因之一。 据美国SBA公司的预测,全球润滑油需求将于2010年开始反弹。预计2011年需求量将达到衰退 前水平的90%一95%,到2010年及以后,润滑油需求将回复到正常的年增长率0.5%~1.5%,到2013 年润滑油需求将达到2008年的水平。 为满足汽车严格的环境和工况需求,Ⅱ、Ⅲ类基础油增长较快,近年来增长的产能基本是Ⅱ/Ⅲ类 基础油,部分产品是GTL和PAO。2001年Ⅱ、Ⅲ类油占世界基础油产能比例为22%,到2009年提高到 29%。壳牌一卡塔尔的GTL工厂准备在2011年左右投产的两条生产线,主要生产4~8 础油,产能150万t/a,但又不外售,这又是基础油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2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基础油需求大幅增加 2l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度增长,GDP增速始终保持8%以上的水平。这种态势,使2009 年润滑油消费量达到610万t,在世界经济危机情况下,年增长率达6%,是全球润滑油市场为数不多的 保持增长的市场之一。2000年以来年平均增长速度5.5%,中国市场对基础油的需求持续上升。 2000年以来,民用汽车保有量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带动了润滑油消费总量的持续增长。到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1300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近7000万辆。同时乘用车发展迅速,2009年净增 1000万辆,预计可带动汽油机油消费量同比增长12%以上。 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巨头基础油总产能为500万t/a,而中海油是刚投入生产基础油的, 实际中石油、中石化产量为300万t,而且对外严格控销。因此,现有的基础油产量和可销量无法满足 国内t:t益增长的调合需求。
k
彗腩硅Ⅻ
i*4悃,X7幽
r
+
制砖L—
开式高粘度齿轮 油氧化沥青
l卜
燃料油
●
l
l
.
中高粘度润滑油卜一
图1
调合
J
添加剂
裂解柴油
废油分子短程精馏工艺流程示意图
表3再生润滑油基础油标准(Q/YHH一01一)(2007—001)
38
2010大连润滑油技术经济论坛论文专辑
外观 运动粘度/ram2・8—1 1∞℃
—20
40
40
35 47.7 20 10
粘指剂。添加剂,%
3.4废油再生利用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经过对国内外再生企业的考察,表明华侨化工厂的废油再生路线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投资少、 见效快,很适于中小调油企业发展使用。但经实践,目前之所以还不能大批量投人生产,不是技术和设 备问题,主要是政策问题。尽管以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但是在地方执行上,有很多不尽人 意的地方,虽然国家投了不少钱,可以说效果不是太好,相反还助长了不正之风和产生了腐败现象。因 此,急需国家出台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可跟踪检查的政策措施。 (1)解决经济关的政策问题 有证(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企业,在废油再生方面投入比较大,特别是在环保、节能、减排 方面投入大笔资金,如果国家在政策上不予扶持很难过经济关。如用再生基础油生产润滑油,要同 样缴纳消费税和其他税费,这样去掉购油和加工费用,每吨就要亏损1000多元,致使企业出现亏 损。 (2)废油油源要有保证 目前的废油市场情况是,无证商贩和无照企业,高价收购废油,不管资源浪费还是二次严重环境污 染,进行炼制不合格的汽、柴油,再将再生油低价卖给加油站或个体用户。无证商贩投资少,偷漏税,把 油源抢走了,正规企业无法与他们竞争。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加大力度严加管理,使 废油有序流入有证企业。 (3)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 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扶持再生政策体系,见表5。例如,有的国家 立法,不许丢弃废油;有的国家对再生企业予以专项资金支持;有的国家予以减免税费照顾;有的国家 规定对购买新油课税,或以旧换新来支持再生企业。如果能效仿我国对农民购农机予以财政补贴的做 法,来对再生企业上设备和改造给予财政补贴,也是一个好办法。
mm2/s
nl类基
36
2010大连润滑油技术经济论坛论文专辑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生产的基础油66%为I类油,Ⅱ、Ⅲ类油仅占13%,是满足不了 需求的,所以还需要大量进口。仅2009年全国进口基础油达188万t,进口基础油占总资源量的比例突 破了30%,2010年将进口200万t。 预计2010年将有5.5%的市场增长率;据分析,2010年以后,仍将以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5 年需求量将达到780万t,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润滑油消费国。如按保守估计,以3%速度增长,那么 到2030年,润滑油消费量可达1000万t,之后可能出现平稳回落。 “十二五”其间,国内基础油生产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一些新炼厂的投产虽然能有所缓解,但还不 能满足润滑油调合企业的需要。据IMF预测我国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10%;国信中心预测 2010年GDP增速为8.5%~9.O%。虽然不同预测机构的数据有所不同,但共同的观点都是2010年我 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高速增长。特别是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支持,从根本上没有改变,通过汽车和农 机下乡给予财政补贴,将大大刺激农村消费,城乡购车需求十分旺盛。从近15年汽车销量平均增速 16.74%看,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仍将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汽车产量增速在10%以上,有望 达到1500万辆。由于内需加大,出口复苏,相关润滑油应用行业在2010年也都将保持较好的发展水 平,润滑油消费将继续增加。因此,对基础油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 3废油再生利用是解决基础油短缺的一个重要途经
法国行业规模小 日本 前苏联 主业规模小 回收效果好
(4)应大力支持中小废油再生企业 由于废油产地分散,品种多样,很难做到大规模集中再生加工。而我国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 等大企业,一是生产高端产品,二是生产出121产品,j是还要负担汽、柴油的生产。因此,大企业无暇顾 及废油再生业。这就为中小调油企业留出了发展空间,对于收购废油大企业更不愿去干,而中小企业 就有很大优势,回收废油标准见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