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二章 绪论及眼科学基础
第一、二章 绪论及眼科学基础
⑷年龄↑→胶原支架结构塌陷或收缩 →玻璃体液化。
二、眼眶及眼附属器
㈠ 眼眶
⒈眼眶有4个壁,成人眶深为40~50㎜。 ⒉眶壁与鼻窦相邻,鼻窦病变累及眶内 ⒊眼眶骨壁的主要结构: ⑴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 ⑵眶上、下裂 ⑶眶上切迹(孔)、眶下孔 ⑷泪腺窝外向内分五层:皮肤层 皮下组织层 肌层 睑板层 结膜层
上直肌
睫状突 Ciliary process 后房 Posterior chamber 晶状体 Crystalline lens
巩膜 Sclera 脉络膜 Choroid 视网膜 Retina 黄斑 Mavulea
前 房 Anterior chamber 瞳 孔 Pupil 角 膜 Cornea 虹 膜 Iris 睫 毛 Lashes 下眼睑 Lower eyelid Schlenn管 Canal of Schlemm 球结膜 Bulbar conjunctiva 泪 液 Tear fluid
⑴角膜(cornea) ①横径:11· 5~12㎜ ②垂直径:10· 5~11㎜ ③厚度:中央部0.5~ 0.55㎜,周边部约1㎜ ④组织学上分5层: 上皮细胞层 前弹力层 基层质 后弹力层 内皮细胞层
上皮细胞层:厚约35μm ,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易与
前弹力层分离,损伤后再生修复较快。
前弹力层:厚约12μm,无细胞成分的透明均质膜,
玻璃体 Vitreous
晶状体悬韧带 Zonule 睫状体 Ciliary body
视神经 Optic nerve
视网膜中央动脉 Central retinal artery 视网膜中央静脉 下直肌 Inferior rectus muscle Central retinal vein
眼球断面图
一、眼球(eye ball):
3、内层:视网膜( retina )
色素上皮层 两层分离 → 视网膜脱离
神经感觉层: 视锥、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视锥、视杆细胞层(光感受器细胞层) 外界膜 外核层 外丛状层 内核层 内丛状层 神经节细胞层 神经纤维层 内界膜
视盘(视乳头):①位于视网膜后极部鼻侧 ②视神经纤维汇集穿出眼球处, 1.5mm×1.75mm ③中央凹陷-视杯或杯凹 黄斑:①位于视乳头颞下方约3-4mm处 ②黄斑中心凹- 视觉最敏锐处
四、眼部血管和神经
(一)血管
⒈动脉供应 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 睫状血管系统 颈内动脉→眼动脉 视网膜中央动脉 睫状后动脉 睫状后短动脉 睫状后长动脉 睫状前动脉:来自肌动 脉
⒉静脉回流:
⑴视网膜中央静脉 ⑵涡静脉:共4~6条 ↓ 眼上下静脉→海绵窦 ⑶睫状前静脉↗
↘ 颈外静脉
(二)神经 ⒈视神经 ⒉运动神经 ⒊感觉神经: 鼻睫状神经 三叉神经→眼神经→ 睫状长神经 睫状短神经
内转
外转 上转 下转 内旋 外旋
无
无 内转, 内旋 内转, 外旋 下转, 外转 上转, 外转
III
VI III III IV III
三、视路
定义:视网膜→大脑枕叶视 中枢的神经传导径路 ⒈视神经:⑴眼内段(视乳头)
⑵眶内段 ⑶管内段 ⑷颅内段
⒉视交叉:周围部位病变→ 视野损害 ⒊视束 ⒋外侧膝状体 ⒌视放射 ⒍视皮质
㈣泪器: 泪腺:(副泪腺)
泪道: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五) 眼外肌 Extraocular muscles
眼外肌
1.6条:4直、2斜 ⒉起点:总腱环(除下斜肌外) 止点:均止于巩膜 ⒊神经支配 4.司管眼球运动 肌肉 主要作用 次要作用 神经支配
内直肌
外直肌 上直肌 下直肌 上斜肌 下斜肌
中心凹反射
㈡眼球内容物
房 水 眼内容物 晶状体 ++角膜→眼的屈光介质 玻璃体 1.房水: ⑴透明液体,充满前、后房。 ⑵约占眼内容积的4%,处于动态循环中。 ⑶维持眼内组织代谢和调节眼压的作用。
⒉晶状体:
⑴形如双凸透镜。 ⑵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富有弹性。 ⑶在眼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⒊玻璃体: ⒊玻璃体:
⑴表面有玻璃体膜,中央有透明管,是胚胎 ⑴透明胶质体,充满玻璃体腔内,占眼 时期玻璃体动脉的遗迹。 内容积的4/5。中央管- 胚胎时期玻 ⑵支撑周围组织。 璃体血管的遗迹。 ⑶代谢缓慢,不能再生。 ⑷呈凝胶状态→年龄↑→玻璃体液化。 ⑵成分:胶原、透明质酸粘多糖。
⑶支撑周围组织(视网膜)。
损伤后不能再生。
基质层:厚约500μm,由近200层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 薄板组成,无血管,损伤后易形成瘢痕。 后弹力层:厚8-12μm(随年龄而增厚的透明均质膜)。 内皮细胞层:厚5μm,为一层扁平细胞,损伤后由邻近 细胞来填补。 角膜-房水屏障
⑤生理:详见教材P22.
角膜是眼的第一道重要屈光介质。 感觉敏锐。 营养代谢来自 房水 泪膜: 三层 脂质层 水液层 粘蛋白层 (详见P21) 角膜缘血管网
眼
科
学
主讲 蒋腊梅 博士 临床系五官科教研室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了解:眼科学的研究范围
及学习要求
一、眼科学的研究范围 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眼科学是研究 视觉器官疾病的 发生、发展和转归 以及诊断、预防和 治疗的医学科学。
眼是人体十分重要的视觉器官。
视觉功能的减退或丧失,会给个人、
家庭和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
组织学上分三层: 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棕黑板层。
2、中层: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调节光线 分泌房水 调节作用(视近反射) 感觉灵敏→炎症→疼痛 供应视网膜外层营养 遮光作用
生理:
⑴虹膜( iris ):
①圆盘状膜,中央有一2· 5~4㎜的圆孔 瞳孔( pupil ) 。 ②虹膜表面有辐射状凹凸不平的皱褶 虹膜纹理和隐窝。 ③虹膜的构成: 前面- 基质层,瞳孔括约肌-缩瞳。 后面- 色素上皮层,瞳孔开大肌-散瞳。
2.掌握眼部检查方法。
3.掌握一些常见眼病的预防、诊断 和治疗方法,掌握急重眼病和眼 外伤的急救处理。 4.了解主要的全身其他系统疾病
在眼部的表现,认识哪些眼病
应当转给眼科专科医师治疗。 5.掌握常用眼科用药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 眼科学基础
眼科学基础包括眼的 解剖学、组织胚胎学、 生理生化学、微生物学、
⑵ 睫状体( ciliary body ) :
睫状冠:前1/3,有70~80个睫状突 睫状体扁平部:后2/3 睫状肌(3组肌纤维:外-纵行.中-放射.内-环) 睫状上皮细胞
⑶ 脉络膜( choroid ) :
①葡萄膜后部,介于视网膜与巩膜间
②富含血管、色素(3层): 外侧的大血管层 中间
的中血管层内侧的毛细血管层
遗传学、药理学和流行
病学等。
第一节 眼的组织解剖与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眼球各组成部分及功能特性。 2、熟悉:视路、眼附属器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3、了解:眼部血管与神经结构。
眼:视觉器官
眼球
视路 眼眶及眼附属器
眼部血管和神经结构
泪 腺 Lacrimal gland 排出管 Excretory duct 结膜囊 睑结膜 上眼睑 前房角 Conjunctival sac Paipebral conjunctiva Upper eyelid Anterior chamber angle
损失。
眼科学与其他临床学科有密切关
系。视器的病变与全身其他系统疾
病常有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
眼科学与基础医学的关系密切。
二、眼科学发展史
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产生和发展了眼科学。 我国传统医学:《神农本草经》记载70多种眼科 用药;隋代《诸病源候论》记载多种眼病;唐代 出现第一部眼科专著《龙树眼论》;隋唐以后史 籍见“针拨内障手术”;宋代太医局眼科独立; 明代眼病专著《原机启微》。 西方现代眼科学:17世纪-眼的屈光成像; 18世 纪-白内障摘除术;19世纪-眼科学独立;20世纪眼科学巨大进步:各种诊治眼病的器械和方法相 继发明。现代眼科学: 19世纪-传入我国; 1949年后-获得发展。
睫状神经节 长根(感觉根)(球后麻醉 ) 短根(运动根) ↓ 交感根 阻断此神经节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⑴黄斑 ⑵视盘(视乳头) ⑶角膜缘 ⑷瞳孔 ⑸结膜囊 2.阐述视觉的形成。 3.试述房水的循环途径。 4.眼附属器包括哪几部分? 它们的主要 生理功能有哪些? 5.简绘眼球水平切面示意图,并指出各部 结构名称及生理特点。
※ 角膜保持透明的主要因素:
①无血管和色素。 ②上皮基部平坦无乳头 。 ③固有层内成分屈光指数一致 。 ④基质内含有的水分适量。
⑵巩膜( sclera ) :
①质地坚韧,乳白色,由致密胶原纤维组成。 ②巩膜后端视神经穿出处形成多孔的筛板。 ③巩膜几乎无血管,但表层巩膜有致密的血管 结缔组织。 ⑶角膜缘( limbus ) : ①角膜和巩膜交界的移行区,宽1.5-2.5mm。 ②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 ③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④干细胞所在之处。
.视路 Visual pathway
光感受器→双级细胞→神经节细胞→视
乳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 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retinal
photoreceptor→bipolar cell→nervous ganglion cells→optic disk→optic nerve→optic chasm→optic tract→lateral geniculate body→optic
眼科学的发展:
近3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眼科手术(白内
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手 术和眼科激光手术等)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