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家庭社工理论

第二章 家庭社工理论


形成阶段:一对夫妇的新婚标志着一个家庭的诞生或形成, 也是 这个家庭的生命周期的起点。 扩充阶段:即生儿育女阶段,这一阶段由初育开始,直至最 后一 个孩子出生后停止生育。这一阶段家庭中的 行为不仅包括生育孩子, 还包括养育和教育孩子。 扩充完成阶段:指从停止生育开始,直到第一个孩子长大离开这 个家庭,组成新的家庭。 收缩阶段:指从第一个孩子长大离开家庭,并组建自己的新 家庭 开始,直至最后一个孩子长大离家为止。在 这一阶段,子女相继离 家,家庭开始收缩。 收缩完成阶段:即空巢阶段。在这一阶段,子女均已离家,家庭 在 规模上恢复最初的两人世界,但在家庭功能与 家庭关系方面,与最 初的家庭有很大不同。 消亡阶段:从夫妻一方死亡开始,直至另一方也死亡为止。
成员(退 死亡)
(二)埃尔德(G.Elder)的生命过程理论
这种理论主要是探讨家庭成员个人的发展历 程, 如何时成为儿童,何时成年,何时结婚,何 时为 人父母,晚年境况如何等。在这个过程中, 家庭 发生了什么变化。 该理论使人们注意到个 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次 变迁的关系。
(三)我国学者对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第二节
家庭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一、家庭系统理论的基本假设
二、家庭系统的核心特征 三、家庭的生态系统 四、干扰家庭系统的因素
、道尔蒂家庭系统理论的基本假设(Doherry, 1989)
பைடு நூலகம்
)家庭关系是人们心理健康与个人是否病态的主要影响 因素。
)家庭互动的模式,可以代代相传。
)家庭健康与否,是建立在家庭的向心力及个别家庭成 员是否被尊重的平衡点上(即两者皆要被重视)。
好处:归责于问题行为人本人,其他人没有责任,也无需改变
循环因果:家长大吼—孩子觉得家长不喜欢自己,焦虑,不专心—家 更加生气,责备—孩子更加焦虑,不知所措,更加不能专心—家长更 生气,更大声吼—孩子更紧张,出问题。
循环因果的范例
A的行为 回应与给予
A的感受
B的感受
感情
感情
B的行为 图1:循环模式
回应和给予 图2:亲密关系
第二章 家庭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结构功能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角色与互动理论 后现代社会工作家庭观
第二章 家庭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讨论题目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二、我国学者对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三、家庭系统的核心特征 四、社会冲突理论对家庭暴力的解释 五、社会角色理论认为个人行使角色 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的组成因素
1、个别的家庭成员;
3、家庭团体;
2、家庭关系;
4、家庭结构。
(二)家庭发展中三个相互关联的现象 1、家庭发展是一个组织的、互动的现象; 2、家庭生涯中的家庭行为经常会延续发展; 3、发展是带来改变的来源。 (三)家庭生命周期的涵义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从一对夫妇的婚姻形成家庭开 始,经历 扩充、扩充完成、收缩、收缩完成等阶段,直至消亡的动态发 展过程。
(二)伯吉斯的观点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家庭的传统功能已逐渐外 移;家庭仅部分保留下“情感满足”和“个人的初级社会 化”两个功能。这种外移,推动了家庭从机构型组织转变 为友伴型组织。
(三)斯梅尔塞的观点
工业化后,家庭不再是一个生产性的经济单位,因而导 致父权地位下降,而母亲与子女的情感依托更为强烈。家
2、家长对子女
父母视子女为其财产,为了控制子女而行使暴力。
结论:由此可见,钱力、拳力与权力涵义相同,“钱力”与“拳力”会提升 “权力”,因此得以控制另一方,此即为权力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家庭冲突。 实务工作者介入的目的在促使家中权力重新配置,使受虐待者可以在家中拥 有平等的权力。而这也是我们倡导男女两性平权社会,以作为家庭暴力防治 的最根本工程,也可以说是冲突理论的运用。
三、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假设
(Doherty,1989):
1、人们是行动者(actor),也是反应者(reactor)。 2、家庭成员的增加与减少是互动的重要变项。 3、家人之间的互动因具体场景的不同而不同。 4、转衔(transition)事件(急速的改变),会对家 庭结构带来改变。
四、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
1)纠缠:过于密切—降低个人自主性、强调对家庭的忠诚与牺牲;
2)疏离:过于疏远—情感联系较弱、过于强调自主;
3)代际界限模糊:子女父母化或祖父母父母化。
3、各种各样的三角关系 (1)一个子女与父母之间
A新生儿刚刚降生 B夫妻之间关系不佳:父母经常将孩子当成
与对方对抗的盟友;与对方沟通的中介;调解者。有可能的结果:
(四)冲突的正面功能:安全阀
1、释放紧张能量,避免激烈程度高的、破坏力强的冲突发生;
a b 为了解决父母的关系问题,孩子成为症状携带者,吸引父母注意力; 孩子成为替罪羔羊,父母的情绪垃圾桶;
c 孩子成为父母满足与人亲近的替代者。
(2)三位兄弟姐妹之间 (3)社工与家庭成员之间
A 社工倒向父母或孩子一方,成为双方对抗的砝码;
B 在有的家庭成员不在场的情况下,社工与部分成员分享了秘密。
6、家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代代相传
关系模式、个人分化程度等很多因素都可以在好几代人之 间复制与传承
三、家庭的生态系统
(一)家庭生态系统的要素
国家、社会
家庭
学 校 、 工 作 单 位 、 社 区 组 织 等 邻 居 、 亲 戚 、 朋 友 等
父母或夫 妻次系统
兄弟姐妹 次系统
祖父母 次系统
(二)边界:家庭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界限
周期阶段
角色
家庭发展任务
子)
妻子 丈夫
1发展相互满足的婚姻生活;2怀孕与即将成为父母的适 应;3适应彼此的亲戚网络。
岁)
妻子-母亲;丈夫- 1适应新生子女的诞生及成长; 父亲;兄弟姐妹 2发展可以满足所有成员的家。 妻子-母亲;丈夫- 1以激发性、成长的方式适应学龄前期子女的成长;2以 父亲;兄弟姐妹 充沛的精力回应子女的需求,父母因此缺乏自由与隐私。 妻子-母亲;丈夫- 1以建设性方式适应社区生活; 父亲;兄弟姐妹 2鼓励子女教育上的成就。 妻子-母亲;丈夫- 1青少年在自由与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父亲;兄弟姐妹 2发展中年父母的兴趣与工作。
(四)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社会工作意义
、有助于家庭社会工作者进行家庭评估,以便确认个 案家庭在哪种发展阶段以及这种发展阶段所可能面 临的压力。 2、对于有残障成员的家庭而言,家里如果有生活不 能自理的子女,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始终处于养育期。 也就是说:残障者家庭因为有特殊的要求,因此社 会工作者必须根据其特殊性的发展需求现状,寻求 社会福利系统的介入,协助其满足家庭发展阶段的 需要。
、具体内容:杜瓦尔认为家庭生命周期包括以下互相连接的 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 (1)新婚期(没有孩子);
(2)育儿期(第一个孩子0~2.5岁);
(3)学龄前期(第一个孩子2.5~6岁);
(4)学龄期(第一个孩子6~13岁);
(5)青少年期(第一个孩子13~20岁); (6)空巢期(从第一个子女至最后一个子女离家); (7)中年父母期(空巢到退休); (8)老年家庭成员(退休到双亲死亡)。
妻子-母亲-祖母; 丈夫-父亲-祖父; 兄弟姐妹-舅姨叔伯
岁)
岁)
岁)
个子女至最 女离家)
1成年子女离家上学、就业、另组新家庭; 2维护支持性家庭关系。
期 退休)
妻子-母亲-祖母; 1新的婚姻关系重建; 丈夫-父亲-祖父; 2维护老年及幼年亲属关系。 妻子-母亲-祖母; 1学习适应丧偶及独处; 丈夫-父亲-祖父; 2适应老年生活;3适应退休生活。 寡妇-鳏夫
足够封闭以让系统保持认同与意义。
恰当状态:清楚且富弹性,足够开放以在有需要时吸收新的想法、灵感与资源;
非恰当状态的影响:
、外部边界不恰当
1)过于封闭:成员与外界往来受限,取得资源较为困难;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乱伦
增加外部因素对家庭的影响与威胁。
2)过于开放:无法管理家庭与外界的往来;
、内部边界不恰当
二、结构功能理论对家庭的解释
(一)塔尔科特·帕森斯的观点
1、家庭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家庭的中心特点是:均衡。即: 家庭能(自发地)重新确立被外部世界打乱了的和谐均衡状 态,这也是家庭的主要功能。 2、“丈夫-父亲”和“妻子-母亲”这两类角色,分别是男 人和女人的天性决定的。 因此,
男性角色的工具性和女性角色的表意性是相对固定的。 并且,这种固定性的影响还能从家庭扩展到社会。 3、一般情况下,家庭的结构越复杂,家庭的功能就越复杂。
(8)实务工作者介入到家庭,即成为家庭的新系统。
、家庭系统的核心特征
家庭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Jackson,1967: “家庭恒定机制 ” 抗拒改变,维持稳定——主动改变,建立新的行动模式
家庭试图在稳定和改变之间取得平衡;
一位家人的改变影响其他人的改变;
家庭成员的行为最好用循环因果来表示;
线因果:家长大吼着要求孩子去做功课,孩子抗拒—孩子是个不爱学 的坏孩子。
(一)杜瓦尔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1、基本观点:就像人的生命那样,家庭也有其生命周 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各种任务。而家庭作为一个单 位要继续存在下去,需要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包括: (1)生理需求;(2)文化规范; (3)人的愿望和价值观。
家庭的发展任务是成功的满足人们成长的需要, 否则将导致家庭生活中的不愉快,并给家庭自身发展带 来困难。
四、干扰家庭系统的因素
1、死亡
老人死亡、配偶或子女死亡; 自然死亡、意外死亡与自杀
2、离婚 3、分居 4、精神疾病 5、慢性病 6、遗传病 7、有身心障碍的子女出生 8、酗酒 9、移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