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初中物理欧姆定律说课稿

苏科版初中物理欧姆定律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参加“说课标,说教材”这项活动。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流程:“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一,说课标,分为1,说课程目标2,说课程内容首先说课程目标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目标定位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总目标:●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保持探究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

●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总结:课程总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新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部分也做了调整:知识技能方面:1.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在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其行为要求更清楚。

2,本次修订中适当增加了个别知识内容。

如,增加了“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过程与方法:修订后在科学探究知识内容掌握程度上更明确。

例如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规范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因为对该条目不仅要求探究的过程而且要求了解探究的结果。

另外,为加强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未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提升,本次修订增加“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等条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感:进一步加强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

如:原条目“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更改为“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接下来说一下课程内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分为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

科学内容部分要求教学重心要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

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这部分的调整主要“保持原结构不变,微调“科学探究”,修订“科学内容”.1,科学探究包括七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例如探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1)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涉及所有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

(2)探究活动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3) 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科的渗透和融合。

2,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也就是一级主题,而每一个一级主题下面又划分若干个二级主题,例如一级主题物质下又包括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4个二级主题。

二,说教材,分为说教材编排特点,教材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1,苏科版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编排特点主要表现在:(1)以图代文,语言简明,结构新颖。

教材精选了很多插图、照片和表格,这些非语言类的视觉信息,可以减少抽象的语言描述,富有时代感和趣味性,可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例如教材中设计了两个中学生和一位老学者的卡通人物,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与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对课本产生兴趣。

(2)突出科学探究,强调知识与过程的统一。

该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重知识,更重过程方法和能力,把它们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大量的问题都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解决,比较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

仅上册中就有42个活动,另外,教材还注意了探究难度的循序渐进,注意了探究环节由隐到显的逐渐深入的过程。

对探究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逐渐放手(3)注重学科的渗透,加强不同学科的资源共享。

例如教材中给出了眼睛的结构,人耳的结构,人体中的杠杆,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物知识结合起来,除此之外教材还将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学科综合的视角,更深入地认识。

(4)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线索,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

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如,光学内容,改变了从光的反射到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演绎体系,而是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开始,上升到与光的反射的本质联系。

类似的思路还在物体的运动、物质的物理属性、力等章节中体现。

(5)特强调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思想。

例如,利用每一章的章导图和章导言,例如第四章以拓展视力的“神镜”做副标题,用纵目青铜面具为章前图。

展现该章的人文背景,激励学生对该单元的学习动机,另外教材还还设置了一些充分体现科学技术发展的图片,如在第三章“光现象”中介绍了激光测距仪、太阳能汽车,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中介绍了哈勃望远镜、,这些知识能引导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培养其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于责任感。

2,教材编排体例:苏科版物理教材一共分为十八章,每一章都相应的设计了“章前图片导读,章内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章后的综合实践活动,知识梳理和信息库”。

每一章又划分为四到五节,每一节都相应的设计了“具体的活动,相关的图片,信息快递,节后的生活物理社会和www?”介绍教材中特色栏目设置的作用和目的:章前图:章节开篇页,图文并茂,简明扼要的表述了本章节的学习内容。

活动与学生实验: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必做实验。

方法:对研究问题的技巧、方法进行点拨。

信息快递: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其并不意味是次要内容。

生活.物理.社会:介绍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www?:平时的课外作业,有形成和巩固概念规律的练习、有观察实践的活动。

小结与评价: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

信息库:在文中加▼▼的内容,同学们可在章后查阅与之相关的拓展性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一些综合性的课题实践活动,供学生结合当地实际小组选做。

3,不同版本教材对比:陕西省现在使用的有苏科版,人教版,北师大版三个版本,那么就这三个版本我做一下简单的对比,他们在栏目设置和编排顺序上有一点区别,但从栏目设置不难发现三个版本都体现了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科学探究,注重交流合作,。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充分体现了STS思想。

由此总结他们的特点是:异彩纷呈,异曲同工。

那么我们建议老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博采众长。

,4,说内容结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包括五大板块“声现象,热学,光现象,力学,和电学”,苏科版教材把学生比较熟悉的声现象,部分热学,光现象,部分力学编排在八年级,把部分力学和比较抽象的电学,电磁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编排在九年级,这样内容结构的安排符合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规律。

另外教材从引言的小实验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到学生最熟悉的声现象,大自然中的物态变化,光现象,最后再到比较抽象的力学和电学,整个的安排顺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另外,教材呢把能量这一主题贯穿始终。

电学这一板块主要分布在教材的十三,十四,十五章,下面我具体来说一下十四章“欧姆定律”1,本章新旧课标对比:新课标要求 3.4.2 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

旧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可见新课标相对于旧课标-删去对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计算”,理解包括了计算。

2,本章在电学中的地位: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也是初中《物理》电学中重点内容之一,3,编写意图: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学习电功电热之前,这样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4,教材内容安排:苏科版十四章欧姆定律编排了四节内容电阻,变阻器,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一节的电阻,第二节的变阻器都是为了下节欧姆定律的学习做基础,由此可见本章采用分层式教学,不不递增,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每节对应的知识点安排,第一节电阻包括-------,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这里安排了三个重要的探究活动“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由第一个到第二个实验我们发现这样设计为学生自主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打基础,从二到三实验我们发现这样设计让学生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符合认知规律。

历年中考在考查本章内容时多以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可见实验探究在本章教学中是一个重点。

下面就本章重要的实验探究活动我们来分析一下(展示)三,说建议(主要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多媒体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三方面)1,教学建议:(1)研读新课标,吃透教材,注重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目标的大家在教学中几乎都能落实,在这里我主要说一下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小故事,就像讲热机时可以通过讲瓦特与蒸汽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创新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教材中的一些图片,就像讲速度时可以借助奥运会200米蝶泳金牌得主刘子歌,110米跨栏冠军和冬奥会短道速滑金牌得主洋洋的图片,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

(2)发挥实验在物理学的重要作用,重视科学探究。

不仅要注重演示实验更应注重学生实验;不仅要重视课内实验更应提倡课外实验;不仅要重视探究的结果,更应重视探究的过程。

比如在八年级平面镜一节课后习题有设置一个活动----揭开魔术箱的秘密,其实这个魔术箱很简单,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纸盒,平面镜自己制作一个,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就是每章后面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3)加强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可以通过生活生产实例,学生观察调查加强之间联系。

譬如课后习题中有设置如:观察厨房的液体固体气体,调查中学生的视力状况,分析校园受噪声污染的程度,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做,然后交流,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

2,评价建议:(1)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更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也就是说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局限在对知识技能课程目标的评价,更应重视评价学生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达成。

(2)充分发挥激励的功能,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

人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多激励,多表扬学生,帮助其建立自信,发挥自己的潜能。

例如可以在学段奖励中设置进步奖,还譬如可以给不同学生制定阶段性小目标,鼓励其有信心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