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笔记:中国古代史(通史模式)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笔记:中国古代史(通史模式)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史
(通史模式)
一、原始社会
二、先秦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1.政治方面: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
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经济方面:以(西周)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占统治地位,集体耕作,工商食
官。

3.文化方面:商代,我国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形成,贵族垄断了文化领域。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政治方面:社会大变革,国家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分封制趋于瓦解;通过变法
运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逐渐出现。

2.经济方面: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重
农抑商政策逐渐形成。

3.文化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科技繁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经和楚辞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早期成就。

【三维坐标·时空清】
【知识体系】
政治史
【研究纲领】
1.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商周的政治制度
考纲解读:
(1)殷商的政治
商朝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王权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2)西周的政治
权力的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权力的继承:宗法制—家庭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权力的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3)春秋战国的政治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分封制瓦解。

战国时期各国竞相变法,开始兼并
战争。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
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
始形成
政治方面: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
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
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
文化方面: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春秋后期,私学
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
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课标解读
█时空观念
1.夏商周时代的时空定位
2.分封制的演变历程
█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涵
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特点█唯物史观
1.认识分封制度瓦解的原因
2.宗法制瓦解的原因
█家国情怀
分析宗法制的社会价值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所学知识】
●夏商周
一、夏商
1.夏朝:
(1)国家出现
(2)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3)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
(1)主要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