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答题格式及要求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答题格式及要求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答题格式及要求案例分析题的命题方式及其作答案例分析题(重点掌握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三大基本方法的主要模式)针对某类特定人群(个人)的案例分析要点:熟悉各类人群的需要、特点、工作内容和方法(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社区矫正、优抚安置)分析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困境运用通用过程模式的三大视角进行分析: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是个人问题(处于哪个年龄阶段的社会心理任务、成功解决方法、形成的美德;服务对象现在的问题);二是个人与社会互动关系(家庭、社区、邻里等)2、生态系统论视角:(微观:个人和家庭;中观:群体、单位、学校、社区等;宏观:社会政策等)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公共或社会支持。

3、优势视角与增能:优点、力量(来自家人);增能(提升个人能力,个人与社区优势的扩展;政策倡导-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联)介入计划确定目的与目标介入策略:(注重个人的整体性与完整性、强调社会系统、注重运用社会资源)与相关具体问题相对应,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以及社会资源几个层面分析介入。

介入方法:个人服务、小组活动、社区服务、行政服务、政策倡导与实施介入行动:针对介入方法开展相应活动。

案例分析的时候就侧重于预估、计划和介入。

方案设计就侧重于各个步骤的清晰界定。

反正最后都要加上结案、跟踪和回访。

案例分析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类型一:面临困境与介入策略分析参阅大纲中的示例。

答题时,应注意困境的分析应与介入策略的分析相对应。

答题模板:第一、生理方面的困境,如:1、遭遇意外伤害,如遭遇暴力、或导致身体残疾等。

介入策略:(1)首先可以考虑采用危机介入模式;(2)帮助其进行医疗康复、进行康复辅导等。

2、疾病伤痛介入策略:为其提供有关疾病和康复方面的知识。

第二、心理方面的困境1、情绪方面。

表现:服务对象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落、愧疚等。

介入策略:(1)帮助服务对象进行情绪疏导、缓解或消除情绪压力;(2)行为疗法中的放松练习,以舒缓服务对象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紧张。

2、认知方面:服务对象对……的认识存在不当之处,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婚姻过于苛求、对他人缺乏应有的信任、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有些想法有些不切实际等。

介入策略:(1)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服务对象对非理性信念、认知进行检查和辩论。

(2)指导服务对象运用理性的信念替代原来的非理性信念,逐渐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3、其他心理方面:如服务对象性格较内向、缺乏自信心、依赖性较强、自卑感较重等。

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2)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调适(1)介入策略:第三、行为方面的困境。

服务对象在行为方面存在偏差:如撒谎、说脏话、网瘾等。

介入策略:运用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厌恶、漫灌、模仿、代币管制等方法进行行为修正。

第四、社会交往、社会参与方面的困境。

服务对象存在与(家人、同学、同伴、老师等)关系比较紧张的困境。

介入策略:(1)帮助其学习人际沟通技巧。

(2)鼓励服务对象主动与……进行交流沟通;(3)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果敢训练法协助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因环境原因而产生的困境1、服务对象的……需要(如生活照顾需要、医疗健康需要、安全、居住、受教育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

2、缺乏来自家庭等方面的关爱和支持。

3、失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4、来自环境的歧视、不当的评价对服务对象产生了压力甚至伤害。

介入策略:(1)帮助服务对象寻找有关社会政策方面的资源支持;(2)社会工作者主动与服务对象的家人、学校、所在社区的有关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进行沟通,争取或寻求他们服务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既包括工具性的支持,如提供物质、照顾、工作等,也包括表意性的支持,如鼓励、精神慰藉等;(3)社会工作者主动与服务对象的家人、老师、同事等进行沟通,教导相应的技巧、提供有关建议等,改变他们对服务对象产生不利影响的某些认知和行为。

(4)进行资源整合,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较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特别提醒:此模板最好能够背熟。

考试时,无论面对的是何种类型的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直接往里面套内容即可。

另外,答题时,必须用服务对象的姓名或者化名(比如阿三)替换以上模板中的“服务对象”。

类型二:给出案例,考查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各个阶段的任务、特点、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等等。

比如,给出不完整的案例过程,让你按照通用模式,分析已完成了那些工作,续写没完成的工作过程。

或者给出一个案例,直接考查某个知识点。

如接案的步骤与技巧、预估的基本步骤与主要方法的运用、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介入策略、评估的方法与技巧、结案的主要内容、结案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等。

都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让考生进行分析。

特别注意:必须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即第一、二章)中的全部内容,包括所有知识点的记忆。

内部消息表明,此两章的考试比例将占本科目的1/3 以上。

答题模板:1、列举出该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教材上的原话)。

2、结合案例,根据案例中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对号入座。

社会工作者考试两种题型应对方法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有两大类题型:客观题和主观题。

我们先来说说客观题。

客观题的考试,在于检验考生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

除了正确、精到的记忆之外,还会考察考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应对具体情景的能力。

因此,客观题中有些一,就是检验考生对于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的,有些可能就是“活题”了。

所谓“死题”定是“死题”记忆和再现,因此答案可能就在教材里面。

“活题”考的是考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这种题目教材里面既不会有现成的素材,也不会有现成的答案,需要考生运用教材之中或者教材之外的有关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等来解答。

根据考试样题的提示要求,在做多项选择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每个题目至少有一个错项,也就是没有全选的答案;二是多选不得分,少选得部分分,因此没有把握的答案,宁可不选,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得到你正确选项的那部分分数。

主观题的考试,在于检验考生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主观题虽然分成“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但我们在复习或者考试中,其实可以把“案例分析题”看作是半个“方案设计题”“案例分析题”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而“方案设计题”的主要任务是在分析服务对象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服务方案和介入计划。

因此,“案例分析题”是方案设计的第一步,是方案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而“方案设计题”是在“案例分析题”工作基础之上的延伸和继续。

如果我们把“案例分析题”看作是乐曲的前奏,那么“方案设计题”一定就是乐曲的主体。

因此,只有准确预估了案例中的主要问题,“方案设计题”才会更有针对性。

问题预估错了,方案设计的再漂亮,也会离题万里。

“案例分析题”主要是让考生分析服务对象(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家庭、人群和社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或困境),并且提出相应的介入策略。

以个案工作为例,我们可以从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个人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家庭方面的问题,则主要包括经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包括亲戚、朋友等);社会环境方面,主要包括社区(村委会或居委会、乡镇以上各级政府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等)、单位(如是学生,则涉及学校)、相关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政策(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政府责任),等等。

问题找准了,则介入策略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按照社会工作的伦理准则,服务对象的生存权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在分析案例时,一定要把他们的生存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

“方案设计题”是在准确预估服务对象问题(或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的服务计划,因此预估问题是否准确往往决定了方案设计的成败。

在考试时,可能比较多地会考到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直接服务方法,我们可以用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模式”来应对这些问题。

所以“方案设计题”的要素,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问题的预估(考试时不用考虑接案这一环节),要列出服务对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是目标的设定,根据预估的问题,来确定服务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

如有可能,目标可以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工作目标,也可以指出确定目标的原则。

三是服务的实施,或者叫介入的策略,根据工作目标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般来讲,一个问题对应一个解决途径即可。

四是工作的过程,简要描述服务方案开展的整个过程,突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计划,则需要详细列出活动的时间、次数、场地、所需的资源以及每次活动的分目标等。

五是成效的评估,即对目标达成的情况、案主对服务方案的满意程度,以及社会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

如有要求,则可说明主要的评估工具和方法。

最后,有必要时也可以说明跟踪服务的措施和内容。

考试用书因为是考试,要想在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下,在规定的这么短的考试时间内把“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做的面面俱到、十全十美,那是不现实的。

俗话说“事不过三”,以我的经验判断,如每个问项能答对三个以上要点(如果让考生设计服务的活动计划,可能三次或者三节活动也就够了),大概就可以得到80%以上的分数。

当然,如果时间允许能多答些,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年社会工作师考试主观题答题技巧2018.关于案例分析的答题技巧关于案例分析的服务对象的困境分析,主要从服务对象自身(如生理、心理、社会、角色扮演,工作出现问题等),他的家庭关系问题,(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关系问题),家庭外的人际关系(如同学同事邻居关系问题等),服务对象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或国家政策的原因而导致服务对象的自身资源不能发挥等方面来分析。

关于主要介入策略,仍然从这些角度来入手。

1.如针对服务对象自己,应当……,主要运用个案工作的一些方法,(具体参考下面的总结)。

2.针对他的家庭(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应当……,(主要运用个案工作的联合家庭治疗或结构家庭治疗法等)。

3.如果服务对象有几个人,具有相同问题或者可以相互支持,可以使用小组工作方法,基本的小组类型是支持小组和成长小组。

4.针对服务对象的环境和社区,应当……,主要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另外,可以回答社区提供资源或组织社区志愿者上门怎么服务等。

社工优秀个案案例的五个标准和六块内容优秀个案案例的标准1、服务有成效——客观真实案例要求具有真实性,案例来源于社工的实务过程,内容能真实和完整的呈现助人过程,包括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互动过程以及场景描述等。

另外,也要求服务是有成效的,能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和问题的解决。

2、凸显专业性——方法技巧运用适当能根据对服务对象问题和需求的分析,恰当的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体现个案工作的流程,秉持社会工作价值的伦理取向展现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专业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