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红星电子有限公司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专项处置预案1 总则1.1 为提高应对、处置突发性安全事故能力,及时、有序、科学、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企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本着“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公司实际,制订本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消防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四川军工保卫工作适用手册》、《红星电子有限公司剧毒、易制毒化学品、危险物品管理规定》和《红星电子有限公司重点要害部位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本预案适用于机电元件事业部各协调部门生产过程中突发液氨泄漏事故的处理。
2 本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和现场指挥人员的确定2.1 发生液氨泄漏事故的班组向事业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小组报告机电元件事业部安全员根据情况组织抢险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并通报公司党群保卫部,应急预案随即启动。
2.2 党群保卫部负责人,负责组织整过演练过程中的监护和指导工作。
事业部负责人担任现场指挥员。
3 抢险救援人员的组成及分工3.1 消防堵漏组:事业部义务消防队员和陶瓷事业部义务消防队员组成;戴防护装备使用消防水喷淋、水带,掩护堵漏人员关闭液氨罐阀门利用工具将瓶体推入消防池与空气隔绝。
3.2 疏散组:事业部现场领导和综合科部份人员;依据现场风向等情况组织职工有序、快速的撤离事故现场。
3.3 后勤保障技术组:物料部工作组和事业部维修人员;根据处置堵漏组处置情况需要提供保障相应物资对事故有效处置。
负责事故成功处置后的,现场清理、勘察工作。
3.4 警戒组:党群保卫部执勤人员;根据现场指挥员的命令划定警戒区域,制止无关人员的进入,劝离围观群众,引导特种抢险救援车辆进入。
3.5 事故调查组:党群保卫部成员、事业部和物料部分管安全领导和安全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对责任人的处理,表彰抢险救援中的先进。
4 应急响应4.1 液氨泄漏的现象:液氨泄漏时,从泄漏处冒出大量的烟雾,周围环境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泄漏处的设备、管线发冷,严重时结冰。
4.2 液氨泄漏的原因4.2.1 液氨储罐破损。
4.2.2 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密封不严泄漏。
4.2.3 各接头及压力表的安装处密封不严泄漏。
4.3 液氨泄漏的处置措施按程序报告公司党群保卫部电话:3584023,同时发生事故的事业部立即采取:4.3.1 疏散人员至上风口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或将泄漏控制住。
4.3.2 切断火源,必要时切断污染区内的电源。
4.3.3 开启消防水及喷林装置对泄漏部位进行喷淋。
4.3.4 应急人员佩戴好液氨专用防毒面具及手套进入现场检查原因。
4.3.5 采取对策:切断气源,并将管路中残余的液氨稀释后由泄放管路排尽。
4.3.6 在泄漏区严禁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和机动车辆,严重时还应禁止使用通讯工具。
4.3.7 参与抢救的人员应戴防护气势手套和液氨专用防毒面具。
4.3.8 逃生人员应逆风逃生,并用湿毛由、口罩或衣物置于口鼻处。
4.3.9 中毒人员应立即送往通风处,进行紧急抢救并通知专业部门。
4.4 液氨储罐泄漏处理4.4.1 液氨储罐的处理: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泄漏可能的原因为阀门处的填料阀门泄漏。
处理方法是戴好防护面具及手套用消防水进行掩护将出口处的阀门关死如果仍然泄漏就需一直保持喷水,直到泄漏完毕。
4.4.2 连接管路泄漏处理:对从液氨储罐之后的泄漏,必须先关死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再进行连接处泄漏的处理,如果仍然泄漏就需用消防水进行长期喷水。
4.5 现场抢险防护器材配置:防护服、空气呼吸器、防护手套、液氨专用防毒面具、急救药品等。
4.5.1 消防器材要求:消防水带、水枪(雾状水枪)、消防栓专用扳手。
灭火剂可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硫化碳、沙土。
4.5.2 环境要求:液氨区域严禁使用明火作业。
4.5.3 人员要求:作业人员懂得液氨的理化特性,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熟悉应急处理措施,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液氨的泄漏事故;消防人员须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
在上风处灭火。
4.6 大量氨泄漏危害特点4.6.1 中毒:由于储罐内压力较高,泄漏到空气中,液氨迅速蒸发,而且蒸发速度非常快,会迅速占据空间,大量气氨在空气中蔓延,会使人中毒。
4.6.2 着火:大量泄漏的氨气,如遇上明火,会发生燃烧。
4.6.3 爆炸:大量泄漏的氨气,没有接触到明火,或者没有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暂时不会爆炸。
但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4.6.4 灼伤: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4.6.5 冻伤:液氨从容器内泄漏出来后,由于压力变化,液氨开始气化,同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如接触人员,易造成人体皮肤冻伤。
4.7 泄漏的健康危害4.7.1 侵入途径:吸入、灼伤、冻伤。
4.7.2 健康危害:低浓度吸入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4.7.3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现出鼻炎、喉炎、气管炎;可能有角膜及皮肤灼伤。
重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
氨可引起呼吸停止。
如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4.8 急救措施4.8.1 单纯接触氨气者,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
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应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
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4.8.2 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者,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
4.8.3 对氨气吸入者,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不可口对口施行人工呼吸。
4.8.4 皮肤接触氨严重者,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
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4.8.5 现场急救之后,应立即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将中毒受伤人员送医院救治,切不可延误。
红星公司机电元件事业部液氨泄漏处置疏散演练实施方案稿件为规范生产过程中安全使用液氨,有效防止氨泄漏。
在发生泄漏事故时,能懂得正确自救、施救,组织指挥避险、疏散,为保障公司财产及员工人生安全,特制订本演练预案。
1 演练科目液氨泄露应急疏散及处置2 预案的启动程序和现场指挥人员的确定2.1 发生液氨泄漏事故的班组向陶瓷事业部、机电事业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小组报告机电元件事业部安全员,陶瓷事业部安全员根据情况组织抢险救援人员赶赴现场成立事故临时领导处置小组并通报公司党群保卫部,应急预案随即启动。
2.2 党群保卫部负责人,负责组织整过演练过程中的监护和指导工作。
2.3 事业部负责人孙新松担任现场指挥员。
3 抢险救援人员的组成及分工3.1 消防堵漏组:事业部义务消防队员和陶瓷事业部义务消防队员组成;戴防护装备使用消防水喷淋、水带,掩护堵漏人员关闭液氨罐阀门利用工具将瓶体推入消防池与空气隔绝。
3.2 疏散组:事业部现场领导和综合科部份人员;依据现场风向等情况组织职工有序、快速的撤离事故现场。
3.3 后勤保障技术组:物料部工作组和事业部维修人员;根据处置堵漏组处置情况需要提供保障相应物资对事故有效处置。
负责事故成功处置后的,现场清理、勘察工作。
3.4 警戒组:党群保卫部执勤人员;根据现场指挥员的命令划定警戒区域,制止无关人员的进入,劝离围观群众,引导特种抢险救援车辆进入。
3.5 事故调查组:党群保卫部成员、事业部和物料部分管安全领导和安全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对责任人的处理,表彰抢险救援中的4 液氨泄漏应急疏散演练4.1 时间:约45分钟4.2 组织:事业部组织各单位、班组统一实施4.3 疏散联络信号:现场疏散口哨预警,单位协调电话及无线通信5 演练目的通过演练加强各级人员对液氨使用管理,防止发生较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公司财产损失,事业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小组决定对各生产车间、班组人员组织液氨泄漏应急疏散演练。
6 演练背景某日下午3时15分机电事业部汽配车间热处理小组,正常生产加工时。
发现液氨防爆测毒仪器,发生连续报警。
小组带班员立即组织物料搬运组人员利用叉车对液氨使用点进行搬装检查,发现搬装液氨瓶体发生破裂,产生泄漏。
经采用喷淋装置自救无果,浓度进一步扩大。
小组带班员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立即组织班组、物料搬运人员对陶瓷事业部安全员、事业部各生产车间发出报警疏散信息,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人员伤亡。
7 演练内容7.1 考核内容:预案启动及各小组成立下午3时20分事业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小组接到车间主任报警。
事业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小组立即成立临时事故领导小组立即组织发布事业部应急救援预警,开展自救、疏散同时向公司安全监督管理部、物料部请求协助支援。
事故领导小组:事故救援总指挥:邱建国事故现场副总指挥:孙新松事故后勤保障副总指挥:张义钢事故现场指挥:刘佳晞事故抢险救援队长:高馨事故抢险救援队:孙伟刘继超凌贵方欧金刚余能松余东泽肖忠强欧洪李事故后勤保障队长:陈兴全事故后勤保障队:罗尤娜易红艳吴沙余芳刘露李明科蒲虎廖元詹力7.2 考核内容:陶瓷事业部安全管理人员接到疏散告警后,立即组织危险区域人员紧急疏散,并组织义消队员(携带必要装备)与机电元件事业部抢险救援队员一起开展事故处置,尽量挽回公司财产人员损失,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携带装备清单表7.2.1 陶瓷、汽配、物料部参演人员名单及其分工,由所在部门安全员自行组织确定职责,并在演习开始三天前按3项的分工将名单报送机电事业部安全员(高馨)处。
7.2.2 机电元件事业部义消队与陶瓷事业部义消队合并后统一由机电元件事业部临时事故处置领导小组指挥部署。
7.3 事业部临时事故处置领导小组成立后。
现场事故处置副总指挥孙新松对事故情况初步了解后,下达现场指挥命令要求请物料部派出人员组织协作处置。
7.4 物料部接到求助救援后,物料部部长、副部长立即组织工作小组赶往现场对事业部事故处置小组工作提供后勤保障7.5 物料部工作小组派出叉车准备等待对事故瓶体进行转移处置7.6 物料部派出车辆准备对伤员进行周转就医7.7 物料部派出液氨专业管理人员进入事故工作现场对事故瓶体进行勘察分析提供处置方法。
7.8 安全监督管理部工作小组到达现场后对涉及事故中心各重要路口予以封路对交通进行管制,并提供相应救援方案及技术。
7.9 安全监督管理部工作组对整过演练过程进行监护7.9.1 对演练结束后组织各事业部骨干人员进行逃生方法知识进行培训指导。
7.9.2 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讲评。
8 开展救援疏散8.1 事故救援领导小组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人员疏散,成立临时指挥部,准备救援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