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班语言《熊妈妈请客》

中班语言《熊妈妈请客》

中班语言活动《熊妈妈请客》
一、说教材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简单的谜语是幼儿进行语言、思维练习的一个不错选择。

中班的幼儿,语言及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培养,但思维敏捷性还需要提高。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中班语言领域发展目标,我选择了本次故事《熊妈妈请客》。

这个故事通俗易懂,形式新颖,以熊妈妈请客这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以动物谜语为思维花絮启发幼儿动脑,加强幼儿对几种常见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的了解。

同时,还能在故事中,让幼儿加深对做客、待客的礼仪认识。

通过本活动,力求让幼儿在故事中快乐地猜谜,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具体目标为:
a)根据谜语猜出故事人物,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客、待客的礼仪。

b)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以及好朋友在一起快乐的情感。

c)能够看图讲述主要的故事情节,了解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惯与特点。

三、说教学准备
1、知识的准备:动物谜语
2、物质的准备:课件,相关图片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次活动重点我设计为让幼儿根据谜语对客人形象的描述,来猜出客人是谁,并通过食物的分配,了解客人生活习性。

这里,我用同伴协商、直接操作的方法来解决。

谜语出示后,我会鼓励幼儿讨论,交流常见动物的特征,用学念谜语和物物匹配的方式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让幼儿沉浸在自然而然的学习氛围中。

本次教学难点我设计为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结合图片尝试连贯地讲述故事。

由于在教学重点上进行了强化,因此本教学难点在分解时也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我会通过跟述的方法让幼儿逐步巩固对故事的了解,再让幼儿集体连贯地看静音动画复述故事,对接下来幼儿独立连贯地讲述故事做好层次递进。

五、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

”而教学法也认为,好的活动应该是让幼儿在“简单、真实、自然、有效”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在我看来是用简单方便,又易于操作的方法,在自然的氛围和情境中指导幼儿直接、主动地参与活动,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取得最直接和有效的教学效果。

因此,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猜测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活动中我就以看课件和进行配对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直接参与中体验自己是活动的主体,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让教学活动进行得更加生动活泼。

我鼓励幼儿尝试和好朋友一起讨论谜语中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它爱吃的食物是什么,然后验证猜测结果。

这方法的运用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使幼儿在与同伴的讨论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合作意识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

比如:你怎么帮熊妈妈过生日呢?如果你去熊妈妈家做客,你可以怎么做怎么说?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二)、说学法。

我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

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直接体验操作,积极地参与活动。

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和图片直接获得印象。

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六、说教学过程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生日聚会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先出示熊妈妈图片,向幼儿介绍:“今天啊,是熊妈妈的的生日,大家都要给熊妈妈过生日了,我们可以怎么给熊妈妈过生日?你是怎么过生日的?”(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日体验,大胆积极地交流自己对过生日的理解。


小朋友可能会说:“过生日会吃蛋糕,有亲戚好朋友来参加,还会一起唱歌跳舞……很开心。

”这里,我给幼儿做个小结,然后说:“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熊妈妈是怎么过生日的吧。


(二)、引出课件的分段欣赏,帮助幼儿猜出谜语,理解故事内容。

1、课件播放到谜语时,停下来,教师说出谜语,让幼儿先猜,从谜语中动物的外貌、生
活习性方面引导幼儿猜测,然后看课件的正确答案,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幼儿猜出一个谜语,就贴出一个动物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学念谜语,体验谜语语言琅琅上口的韵味,并适当让幼儿模仿谜语中动物的声音,如:喔喔啼,喊妈妈等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3、小组讨论,同伴协商:谜语中说的是哪种动物?它长得怎样?喜欢吃什么?(轻松的谈论氛围,给了每个幼儿说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继续播放课件,提问:哎呀,客人们谁也不做声谁也不吃,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朋友就会说: 小熊送错菜了,他把鱼端给了公鸡伯伯,把青菜端给了猫奶奶、、、、、、)幼儿说到一种配对关系教师就出示一组图片,把所有的配对图片展示出来,然后让幼儿进行动物和食物的正确配对。

这种配对游戏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智力,还能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加投入活动。

(“那我们来看看,小熊是怎么做的?”继续播放课件)
(三)、完整地欣赏课件,可以让幼儿跟着课件一起说说故事,给幼儿整体感。

(四)、课件静音,集体讲述故事,提醒幼儿注意故事中礼貌用语。

(五)、请个别幼儿看图简单连贯地讲述故事情节,针对幼儿间的个别差异,幼儿讲述的要求也因人而异,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看图把谜语和礼貌用语简单地说出来,能力弱的幼儿只要说出故事人物名称和简单的礼貌用语就够了。

(六)、拓展话题: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样招待客人?如果你也去熊妈妈家做客,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在做客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结合幼儿的生活体验,用开放、拓展性的问题激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应答,并在此程中,加深对作客、待客礼仪的认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七、活动延伸:准备头饰,让幼儿扮演故事角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