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年级政治考试范围: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五课一、选择题。
共24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2分,共48分。
1.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
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A. 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B. 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C. 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 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答案】C【解析】【详解】A: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A错误。
B:从作用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但不是唯一象征,B错误。
C: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故人们喜欢金银,C符合题意。
D: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但这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D。
故本题选C。
2. 小明的父亲领取了3000元工资后,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100元,实际支付80元。
在这里,3000元、100元、80元分别执行的职能是()A. 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B. 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C. 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D. 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答案】B【解析】【详解】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由此可知:B:小明的父亲领取了3000元工资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标价为人民币100元的商品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实际支付80元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B符合题意。
ACD:根据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的含义,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人民币()A. 属于金属货币B. 发行量越多越好C. 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D. 购买力由国家决定【答案】C【解析】【详解】CD: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人民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和发行量,但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故C入选,D不选。
A:纸币不属于金属货币,故A不选。
B:纸币的发行量由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并不是发行量越多越好,故B不选。
故本题选C。
4. 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北纬30.3度,东经101.7度)发生6.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向灾区捐款捐物。
对捐赠的救灾物资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B. 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C. 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D. 是商品,因为是劳动产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凡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捐赠的救灾物资不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A正确且符合题意;B的理由错误;C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判断商品的方法: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②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④注意:馈赠的礼品、救灾物资、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不是商品。
5. 张先生一家计划2017年春节期间去“新马泰”旅游。
最适合张先生携带的信用工具应是( )A. 现金B. 支票C. 信用卡D. 外汇【答案】C【解析】题目中,张先生一家计划2017年春节期间去“新马泰”旅游。
最适合张先生携带的信用工具应是信用卡;因为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选项入选。
其他选项排除。
点睛:信用卡≠银行信用卡。
银行信用卡属于信用卡,但并非所有信用卡都是银行信用卡。
二者之间是一种包含关系。
再者,使用银行信用卡只能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并非任意消费场所和营业机构。
6. 外汇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动。
如果一个星期以来100美元由兑换713元人民币而变成703元人民币。
这说明()A. 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下降,人民币币值上升B. 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下降C. 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下降,人民币币值上升D. 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下降【答案】A【解析】【详解】A:外汇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动。
如果一个星期以来100美元由兑换713元人民币而变成703元人民币,这说明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下降,人民币汇率提高,人民币币值上升,A符合题意。
BCD:材料表明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下降,人民币汇率提高,人民币币值上升,BCD都是错误的。
故选A。
7. 假如生产一部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1000元。
某生产者先提高劳动生产率1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手机售出后收入是()A. 500元 B. 1000元 C. 1500元 D. 2000元【答案】D【解析】【详解】D:某生产者先提高劳动生产率1倍,因此,其生产一部手机的个别劳动时间是2小时,他用4小时可生产2部。
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单位商品价值量是1000元,因此,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手机售出后收入是1000×2=2000元,故D入选。
ABC:选项ABC均错误,不选。
故本题选D。
8. 下列属于买方市场的现象是()A. 物以稀为贵B. 优质优价C. 物美价廉D. 货多不值钱【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卖方趁机提价,这就是物以稀为贵,是卖方市场;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买方处于有利地位,这就是货多不值钱,是买方市场,D说法正确;AB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9. 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
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
”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A. 攀比心理B. 求实心理C. 适度消费D. 盲目从众【答案】B【解析】【详解】A:攀比心理具有夸耀性和盲目性,是不健康的心理,材料没有体现,A不合题意。
B:通过材料“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看出,这是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B符合题意。
C:适度消费是指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材料没有体现,C不合题意。
D:根据材料描述看出,这位消费者不是盲目从众的心理,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它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的商品为特点,是一种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而盲目攀比、不计后果的消费方式。
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要看是否超出了家庭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
如果贷款消费是建立在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那么,这种贷款消费就是适度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对那些收入不稳定、对未来收入不看好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则是不可取的。
10. 为了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社会必须对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引导,为此,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 )①量人出、适度消费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③避免盲从,理智消费④保护环境,绿色消费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D. ①【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②③④:为了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应该坚持的消费的基本原则包括:量人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智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1. 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A. 非公有制经济B. 混合所有制经济C. 生产资料公有制D. 集体所有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根本区别,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而不是根本经济特征,B项说法错误;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D项与题意不符.本题正确选项为C。
【点睛】12. 下列关于公司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B. 只要有钱就可以办公司C. 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组成D.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组成,我国的法定的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可见A、C、D均表述正确,并非有钱就可以办公司,故B错误,本题是逆向考查,B入选。
故本题答案选择B。
【点睛】13. 在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②休息、休假③接受职业培训④遵守劳动纪律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劳动者权利。
①②③: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休息和休假、接受职业培训,①②③正确。
④:遵守劳动纪律属于劳动者的义务,不属于劳动者的权利,④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劳动者的权利内容: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14. 下图漫画启示我们()①贷款消费加重生活负担,不利于提高生活水平②生活要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③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④贷款越多,生活水平越高。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②③:从漫画《“瓜”分》可以看出,由于贷款消费的比重过高,偿还贷款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过大,导致其他生活支出紧张,这启示我们要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也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②③符合题意。
①:贷款消费的特点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在自己的偿还能力范围内进行贷款消费,有利于提高当前生活水平,①说法错误。
④:贷款消费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并不是贷款越多,生活水平越高,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贷款消费:(1)含义: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教育、医疗、旅游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