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老师有关的成语

和老师有关的成语

一、和老师有关的成语默默无闻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孜孜不倦春风化雨诲人不倦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一丝不苟桃李争艳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含辛茹苦鞠躬尽瘁二、形容老师的诗句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三人行,必有我师。

3、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4、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三、和学习有关的成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耻下问博览群书专心致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无止境学而不厌日积月累温故知新四、带“风”的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描写自然景色的成语湖光山色连绵起伏崇山峻岭波光粼粼水平如镜惊涛骇浪冰天雪地桃红柳绿芳草如茵银装素裹草长莺飞山清水秀六、形容做事执著、意志坚定的成语、名言坚定不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坚忍不拔坚持不渝百折不挠百折不回滴水穿石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毛泽东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七、和动物有关的成语抱头鼠窜鸡鸣狗盗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鹤立鸡群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黔驴技穷画龙点睛虎背熊腰守株待兔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盲人摸象画蛇添足心猿意马狼吞虎咽八、歇后语拓展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芝麻开花——节节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打开天窗——说亮话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竹篮打水——一场空九、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鹬蚌相争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杯弓蛇影叶公好龙揠苗助长买椟还珠画蛇添足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狐假虎威杞人忧天画龙点睛坐井观天十、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望梅止渴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精忠报国指鹿为马十一、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哪吒闹海夸父追日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开天辟地火眼金睛十二、表示想的成语苦思冥想深思熟虑浮想联翩痴心妄想朝思暮想静思默想胡思乱想左思右想异想天开十三、书的比喻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良药——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十四、表现读书勤奋的成语勤学苦练废寝忘食发愤图强孜孜不倦凿壁偷光天道酬勤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立雪求道十五、关于读书的古诗、名言、警句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0、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11、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

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十六、形容气势大的成语浩浩荡荡排山倒海雷霆万钧气贯长虹一泻千里千军万马气势磅礴气吞山河波澜壮阔惊心动魄风起云涌气壮山河十七、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观者如云挥金如土铁证如山爱财如命稳如泰山门庭若市骨瘦如柴冷若冰霜如雷贯耳守口如瓶浩如烟海高手如林十八、含有夸张成分的成语怒发冲冠一目十行一字千金一日三秋胆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步登天千钧一发十九、形容朋友间情意深的成语形影不离情深意重深情厚谊情深似海手足情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血肉相连朝夕相处情投意合同心协力同甘共苦患难之交肝胆相照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志同道合生死相依二十、送别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十一、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君试,谁为不平事。

二十二、表现儿童生活场景的诗。

《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十三、不同方式的“看”瞟(斜着眼睛看)瞥(很快大略地看一下)瞻仰(很恭敬地看)环视(向四周看)眺望(从高处望远处看)端详(仔仔细细地看)仰望(抬头向上看)凝视(目不转睛地看)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饱览(尽情地看)蔑视(轻视、小看)窥视(偷偷地看)注视(集中注意力去看)目睹(亲眼看到)浏览(很快大略地看)打量(指查看全身)张望(回头或向四处看)欣赏(敬佩、重视地看)二十四、与戏曲有关的谚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白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课文中的知识点:1、《寻隐者不遇》(唐贾岛)这首诗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

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童子:儿童,未成年人。

诗中指隐者的徒弟。

言师采药去。

言:说。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不知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2、《所见》(清袁枚)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振:震荡。

樾:树阴。

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

意欲捕鸣蝉。

意欲:心想。

忽然闭口立。

3、《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这首诗描写的是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

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枝钓竿,渔人一面歌唱,一面喝酒,逍遥中却有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

4、“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形容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5、“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指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凑数。

6、“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形容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7、《牧童和狼》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8、《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讽刺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9、《蝉和狐狸》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10、《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电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故事。

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

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11、《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12、《诺贝尔》这篇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13、“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4、《林冲棒打洪教头》(选自施耐庵《水浒传》)一文中,林冲谦恭忍让、武艺高强、机智沉稳;而洪教头则自以为是、蛮横嚣张、粗俗无礼。

15、《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小说中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形象,如宋江、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等。

小说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等。

16、《清平乐村居》(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是词牌名,我还知道的词牌名有“卜算子”、“沁园春”“采桑子”等。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词一般分为“上阙”与“下阙”。

17、“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句话中“给”指给予、奉献、付出;“拿”指索取、拿取。

这句话的含义是:人生的幸福、快乐,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

18、高尔基是前苏联的伟大作家,他的代表作有《母亲》、《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等。

他还为孩子们创作了《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等作品。

19、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茅檐:茅屋。

溪上青青草。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醉里吴音相媚好,醉里:酒后微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

白发谁家翁媪。

翁:老年男子。

媪:老年女子。

大儿锄豆溪东,锄豆:为豆地除草。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无赖:顽皮。

溪头卧剥莲蓬。

卧剥:躺卧着剥。

相关主题